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 江湖险恶  (第2/4页)
些名声,今日唤住少侠,只为了一事......”    “前辈请讲!”    陆适庸应得十分痛快,毕竟在他心中,这般慈和知礼的老人绝对不是恶徒。    “老夫旧时有位老友,颇善铸剑,今日瞧见少侠背后宝剑似是出自他手,这才冒昧上前,想要借剑一观,还望少侠能够满足老夫心愿。”    “这......”    陆适庸低下头去,他不由得想起徐延的话来,竟一时有些犯难。    “既是少侠不愿,老夫也不强求,还望少侠能够好好珍惜这柄宝剑,惩恶扬善,莫要辜负了铸剑人的一番心血......”    哽咽的语气果然有用,单纯的陆适庸再次软了心肠。    “前辈既然要看,只管拿去!”    正如徐延所担心的,陆适庸性子直善、心思单纯,闯荡江湖后极易受骗,不更世事的他根本无法查辨真情假意。    果然,仅仅过了一日,师父的话便成了耳旁风。    “如此,多谢少侠......”    段言英缓缓接过宝剑,双手竟微微颤抖,一双细长的眼睛仔细盯着手中的宝剑:    方形玄铁剑首,两面各嵌有三颗松石;剑格为两条螭龙盘绕而上,眼饰红珠,鳞染金粉;蟒皮剑鞘上补有金制鞘口,在日光下更是光芒万丈;剑身通体乌黑,长约二十寸,双侧刃开,其上似有重铸痕迹,有剑名二字已难辨认;时值正午,剑身却泛泛生光,四散寒气,仿佛剑中囚住了冬夜星河。    “嘶......”    段言英倒吸一口凉气,赶紧眯起双眼,而刺目的光芒也引来了许多人的围观。    恰巧此时卷起了凉风,将一片枯叶缓缓吹落至剑刃,未及眨眼的功夫,枯叶便如豆腐一般,十分丝滑的裂为了两片。    “前辈,这剑可是您的老友所铸?若...若不是,请容晚辈将它收起。”    眼见越来越多的人驻足观看,陆适庸心中感到一丝不安。    “好...好...不...不是......”    段言英似是丢了魂魄,样子有些痴呆,愣在原地只顾着摇头。    “既如此,晚辈便告辞了。”    伴随着一阵急蹄声,段言英终于缓过神来,他努力甩了甩头,猛地打了一个寒战,似乎那柄宝剑留下的寒气仍未退散干净。    “跟上,快跟上!”    难得见段言英如此焦躁,段杰英急忙牵来马匹,而段煦英则将铜钱掷向桌上。    又是一阵扬尘,独留下一脸错愕的摊主正用力地将嵌入木桌的铜钱拔出。    “大哥,你到底怎么了?”路上,段煦英忍不住问道。    “你们可曾听过散剑老人?”    段言英的双眼紧紧盯着前方,言语间又是三鞭甩下,抽得胯下那匹宝马四蹄如飞。    段杰英抢道:“就是三百年前那位铸剑师?”    “不错,”段言英点点头,嘴角控制不住地抽动起来:“这老人所铸之剑皆是世间难得的宝器,大多被前朝藏入宫中,尤以其中五柄宝剑最为有名。”    “难...难道......”段杰英早已经的目瞪口呆。    “镇岳、垂晀、鸾谒,还有那历代鹏主所执拿的从龙!”说罢,段言英叹了口气,似是自己错过了百万金银一般:“只是可惜了那柄太阿剑,竟被世宗皇帝遣高人放入了安陵中,怕是再难现世,真不知那官家是怎么想的......”    “大哥是不是瞧出了什么?”段杰英低声问道。    “早些年老夫曾认得一位归乡养老的内官,他曾经说起过龙阁里的宝物,其中那柄镇岳剑,竟与那少年身上的十分相似......”    性情火烈的段煦英再难抑制胸中的激动,他猛拍一下额头,大吼道:“若刚刚那剑真是宫中宝器,你我兄弟带回去献与帮主,到时候长老的位子非大哥莫属......”    “二哥哪里话,一个长老的位子哪里肯换,那必须得是副帮主啊!”    三人越谈越欢,越谈越贪。    “如今天色渐暗,想必那少年必是投宿在前面的薛店镇了,两位贤弟切莫性急,可别惹来那少年的怀疑。”    “大哥放心,那小子一副呆相,好骗的很!”    薛店镇略显冷清,可能是入夜的缘故,街道上少有行人。    陆适庸叩开一处十分简陋的邸舍,他认为以眼下自己的财力,也只能在这对付一宿了。    “再往南三十里便是丹洋湖了,客官只管歇息,不必着急。”    付完房费,望着手中仅剩的二十枚铁钱,饥肠辘辘的陆适庸最终决定忍着,原因很简单,他怕支付不起。    一天的劳累使少年很快睡去,殊不知戌时一过,又有三人选择入住这家生意惨淡的邸店。    “当真是匹好马,不知是哪家公子的骏珍?”    “官人好眼力,这是一位少侠的坐骑,小的刚刚添喂了草料,稍后也给三位官人将宝马喂饱。”    “取些酒菜来,冷了也无妨,我兄弟三人来此经商,正好尝些你这的鱼鲜。”    伙计欢喜着接过碎银,并未留意身前三人那贪婪且恶毒的目光。    “大哥,何时动手?”    房屋内满是难闻的潮气,但这丝毫不影响段家三兄弟兴奋的心情。    “不着急,等人都睡熟了,便下手!”    “人还留着吗?”    “不留,免得日后再给我们增添乱子。”    寂静的夜、偏僻的店,往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