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章 故人故事 (第3/3页)
其事,你给我交个实底。”季芳达问。 听他这么问,和尚脑门上的汗珠吧嗒吧嗒往地上掉,还没来得及开口说话,季芳达猛地拍了下桌子,继续说道:“我现在只想听句实话,若你的本事是真的,我有事求你,事后重重有赏,但要是没那精钢钻,还偏要糊弄我,我眼里可不揉沙子!” 和尚胆子小得很,给吓得一个趔趄,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说话的声音都带了哭腔,“大人啊!我有些骗人的龌龊事是真的,但那些邪祟的事情,也不全是假的啊!” “大师不用紧张,我若因为行骗要拿你,没必要亲来,大师的驱邪本事是真的,那就都好办,”季芳达把和尚扶起来,“大师怎么称呼?” 和尚略一犹豫,回答道:“小人陆有德。” 季芳达愣了一下,僧不言名,按理该称法号,所以这厮不光行骗,怕是连这和尚的身份也是假的。 假和尚知道瞒不过去,说道:“不敢瞒大人,小人其实不是和尚,而是一名......道士,在江苏仙隐县地界的一处小山头修行,这次来咱们潼城,是遵师父遗命来收个徒弟。” “江苏距此地千里迢迢,我又没钱,所以一路乞讨过来,偶尔借着驱邪的由头,可能骗了些银钱,至于为何扮成和尚,只因我修的道统,虽不兴旺,但也是玄门正宗,若是有了行骗的名声,怕是辱没了祖师,所以才扮成这副模样,那些被我骗过的人,就算要骂,也骂佛祖菩萨去......” 自称陆有德的假和尚,说到最后竟还有几分得意,脸皮之厚,让季芳达有几分大开眼界,不过这又是道士又是收徒的,加上见面的时候就觉得有些眼熟,让季芳达想起些陈年往事。 二十年前,还是大清朝的时候,他和顾凤林、李长发都还在县衙里当差,一次上山剿匪,救下一老一少两个道士,老道士脸皮奇厚,非说自己和顾凤林有缘,带着徒弟在顾凤林家里蹭吃蹭喝,顾凤林见师徒两个面黄肌瘦、颇为可怜,耐着性子养了他们一个多月。 这老道士自称精通命理玄学,说是为了报答顾凤林这么多顿饭的恩德,给他批了几卦,声称顾凤林命中有富贵,但也有早衰之象,三十五岁到四十岁之间,会有两次生死大劫。 第一劫需顺势而动,度过之后飞黄腾达、富贵可期,而第二劫,则需把他的独子送出家门,据老道的说法,他而立之年会得一独子,乃十世恶人转世,是个天生十恶俱全的大祸星,应取名“十良”,以十全良善之名,镇压十恶之气,方能保家门平安十载,而顾十良十岁之前,必须出家,最好是送到老道门下,否则家门必招奇祸。 起初顾凤林只当是无稽之谈,但没想到果真三十岁那年才生下独子,因为“十良”这个名字也合心意,本着宁可信其有的态度,顾凤林便给儿子取名顾十良。 到了旧历辛亥年,顾凤林三十六岁,恰逢武昌首义、全国震动,他和季芳达、李长发当时是西北新军中的小头目,趁势而起,斡旋于革命党与保皇党之间,最终一步登天,据有六县之地,成了这省里数得上的人物,而这时他发现,老道当年的谶言真的一一应验。 这两年,那命中第二劫的说法,让顾凤林有些惴惴难安,老道当年说等孩子十岁生日之前会回来,但送独子出家,也着实让顾凤林不好接受,所以偶尔会和季芳达他们提起。而当年那两个道士,季芳达也见过几次,现在他隐约想起,那小道士好像就叫陆有德,与眼前的假和尚,还真有几分相似。 季芳达虽不敢确定,但陆有德对往事却一清二楚,他确实是当年的小道士无疑。 老道士早在几年前便故去,临死前心心念念嘱咐徒弟勿忘那二十年之约,陆有德来了潼城后本应直奔顾凤林府邸,但这厮嗜赌成性,路上骗了点钱,非得先输光不可,这才耽误了这么多时日。 而且这陆有德一直对师父扔给自己的这个素未蒙面的徒弟有些不情不愿,来潼城这一路,他打听到如今的顾凤林权势熏天,早非池中之物,心中更是忐忑。 二十年人世沧桑,这约定人家记不记得都是未知之数,自己一个一文不名的穷道士,莫名其妙地出现,说要带军阀的儿子上山当道士,这惹恼了人家,害得可是自家性命,所以这收徒弟一事,他只在被抓进监狱的时候喊过一嘴,没人相信后便不再提起。 “不知道大人刚才说,有什么事情用得上我?”看季芳达有点走神,陆有德轻声问道。 “哦,你跟我走,事先说好,这事情即使顺利做完,也必须保密!”季芳达从思绪中回来,想起本来找陆有德的事情。 “大人,刚才我睡过去之前,有个小孩儿明明拿枪打了我......这......”因为一直疑惑刚才的事情,陆有德终于忍不住问道。 “噢,那是顾旅长的儿子,小孩子顽皮,喜欢摆弄枪械,在家里胡乱玩儿些游戏,不过给他的都是空包弹,死不了人,让大师受惊了!抱歉抱歉!”季芳达回答。 “他就是顾十良!?”陆有德惊道,知道刚才那小魔头就是那顾十良,他更加打定主意,收徒一事,暂时不提。 而见陆有德的反应,季芳达的猜测笃定了几分,不过因为他拿不准顾凤林对这事情的态度,觉得自己还是少掺和为妙,再看这假和尚也不提此事,他也佯作毫不知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