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玥_第28章 救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8章 救急 (第1/2页)

    周五下午五点,宋老师和天临结束了最后一场训练。

    邓浩找天临救急,晚上到他安排的宴会上代替阳昆哥吉他演奏。

    天临按时到了和浩哥约好的胡同口,浩哥安排了一个小伙子在胡同口等他。

    天临随着他进了胡同,几分钟就来到一个灯火通明的四合院门口。

    这个四合院大门和柚子家的差不多,但是更新,应该是重新装修过不久。

    前院和后院之间的隔墙已经拆掉。

    内院的中间,加建了一个舞台,约50厘米高。

    舞台四角有四条红木柱子。舞台顶上是玻璃屋顶。

    北厢房中间三间房也已经打通,南墙也已经改为落地玻璃。房间的灯大亮。

    门开在北厢房中间,是两扇往两边开的自动玻璃门。

    在北厢房门口,小伙子让天临在门口稍等,他去报告邓总。

    一会邓浩跟着小伙子从厢房里出来。邓浩就把天临带进了厢房。

    厢房中间是一张大圆桌,圆桌上铺了金黄色的桌布。

    圆桌上面是一个圆环形玻璃转盘,桌子的正中间,也就是玻璃圆环里面,放着一个圆形玻璃缸,里面有几条大小不一在游动的金鱼。

    在饭桌正上方,吊着金色四层宫廷式大吊灯。

    围着桌子均匀摆了10张四出头红木官帽椅,两张椅子之间距离很宽敞。

    邓浩把天临安排在最南端的座位(也叫末座)右手边的位置。

    天临先将吉他放在靠墙的沙发上,并将外套和帽子、围巾挂在衣帽架上,才回到座位落座。

    此时只有3个座位空着:最北端的首座,首座左边第二个位置,首座右边第二个位置。

    其他7个座位已满。除了天临和邓浩,其他5个都是年轻漂亮的服饰各异的女孩。

    坐在末座的女孩招呼大家先喝茶稍候。然后跟着邓浩出去了。应该是去门口迎候客人。

    坐在旁边的女孩在看手机,对面的女孩又太远,关键是都不认识,不方便聊天。天临便环顾宴会厅四周。

    宴会厅为长方形,长大概10米,宽大约6米。屋顶是中间高往南北两边低的双面斜坡顶。

    地面为胡桃实木地板。三扇墙都贴上了土黄色的墙纸。

    北墙的中间位置,悬挂着一个长方形画框,画框为红木,长约5米,宽约2米,里面是一幅油画,画着逶迤的万里长城,并题写有“江山如画”四个字。

    西墙和东墙的中间位置,对称放在电视柜,柜上是巨大的彩色电视机。此时正在播放《还珠格格第二部》。没有看手机的女孩都在看电视剧。

    天临还在饶有兴致的四处张望时,宴会厅门口传来一阵脚步声,此时主动玻璃门大开,邓浩领着三个男人进来。并直接把他们安排在空着的三个座位上。

    在他们脱下衣帽之时,原来坐末座的女孩帮他们把衣帽挂到衣帽架上。

    待大家坐定,邓浩站起来给大家介绍客人。

    他首先介绍首座的客人,是中矢油总公司办公厅的刘主任,戴着银色边框眼镜,很斯文,大约40多岁。

    然后介绍首座左边第二个位置坐的客人,是一个美国人,伦斯谢贝公司的中国区首席代表Daniel,接近50岁。

    接着介绍首座右边第二个位置坐的客人,是他的好朋友朱宾,刚从美国回来BJ发展,他身材高大,眼睛细长,不到30岁。

    然后邓浩让其他人从左一开始按顺时针自我介绍。除了末座的陈小姐是邓浩公司的副总,其他四个女的都是邓浩请来的文娱界人士。

    接着两个年轻的女服务员开始上菜,第一道是清汤燕窝,天临看到清汤燕窝果然汤清如水、色如淡茶。天临凝视了数秒,眼角闪出一个信息框:

    目标:清汤燕窝

    特色:BJ传统美食,谭家菜中的代表作

    材料:燕窝

    制作方法:泡制

    味道:清甜

    天临用汤勺将清汤燕窝放入口中,入口清甜,燕窝软滑不碎,滑嫩爽口,味道鲜美,回味悠长。

    在大家默默品尝清汤燕窝之时,院子内四个角落,已经燃起四盏火炬。每个火炬高约2米,在顶部30厘米部分,有大火熊熊燃烧。

    邓浩说这里面烧的是汽油,主要是为了增加院子里的温度。

    宴会厅的自动玻璃门已经打开。

    此时院子中间的舞台,逐渐亮起柔和的灯光。

    舞台中间,放着一把琵琶,和一把无靠背椅子。

    一个窈窕的长发女子,穿着银灰色的旗袍,款款走向琵琶。天临仔细一看,她就是坐在首座左边第一个位置的孙月,音乐学院民乐专业研究生。天临把孙月全身上下打量一番,视境右上角弹出一个信息框:

    目标:人类

    性别:孙月

    身高:167厘米

    胸围:88厘米

    腰围:61厘米

    臀围:88厘米

    大腿:50厘米

    小腿:30厘米

    体重:50公斤

    年龄:约26岁

    孙月将给大家带来琵琶曲《十面埋伏》。

    她先介绍了该曲的创作背景。

    公元前202年,汉军与楚军逐鹿中原,楚汉相争的最后阶段,刘邦部下将领韩信在垓下设十面埋伏,与楚军展开了最后的激烈厮杀。

    全曲分三个阶段。

    首阶段描述大战前的准备,运用铿锵有力的节奏着重表现了威武雄壮的汉军阵容。

    第二阶段孙月节奏紧凑快捷,表现出紧张的气氛。演绎了楚汉两军殊死决战的激烈情景。

    第三阶段是楚王战败和自刎的场景。节奏由前面的激昂一下子转化为低沉缓慢,着重刻画出悲壮的场面。

    最后,孙月四弦猛“划”后断然急刹,声如裂帛,音乐嘎然而止。

    孙月回到座位,刘主任提议大家共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