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章 秋茄子炒辣椒好吃无比 (第2/2页)
山里植树。 张扬上辈子老家烧柴也是有什么烧什么,基本上烧的最多也都是作物秸秆。 张燕小手每次抓满满一把,也不过就几根。 张扬也不嫌弃,其实就是哄着她玩儿。 还时不常地夸几句,夸得小张燕小脸儿放光,干的更起劲儿了。 茄子和辣椒都切成条,自家种的蒜苗切成段。 张扬也没什么好的手艺,刀工更是一般。 反正也是自己吃,以后再琢磨吧! 起锅烧油,油热了之后,扔下蒜苗爆锅,油烟腾空而起,之后倒入辣椒爆炒几下,一股呛人的香辣弥漫开来。 小张燕呛得咳嗽了好几声,眼泪汪汪的,“爸爸!好辣呀!” 张扬忙道:“燕燕你先出去,这边太呛了!等爸爸炒好了燕燕再进来!” 小张燕看看爸爸,乖乖点头,小跑着出了厨房。 站在屋檐下咳了好几声,“爸爸,这个好辣,燕燕吃不了!” 张扬呛得也是转头咳了好几声,“没事儿,这个爸爸吃,燕燕吃蒸蛋就好。” 不过这秋辣椒果然是够辣!吃起来肯定也够劲儿! 张扬想着,感觉自己都要流口水了。 大柴锅火力猛,爆炒几下,辣椒和茄子在大锅里打个滚,颜色看上去就差不多熟了! 家里调料也简单,利索地放盐、滴了少许酱油当味精,三两下铲起来装到盘子里。 完活儿了! 之前原身张扬的妻子经常病歪歪,基本上也是张扬做饭。 当然,水平和现在的张扬半斤八两。 至于厨房里置办的家伙什,在现在的张扬眼里也是简陋的不行! 不过想想这年代,人们刚脱离温饱线没几年,分田到户也不过才刚刚十年! 本地分田到户是八二年底,原身有印象以来,能稍微挑点嘴吃饱喝足也没几年。 不到三五年前,还天天上顿红薯、下顿红薯。一天三顿离不了! 像洋芋这种东西,都是好东西!轻易吃不了多少。 因为这东西不但可以当主食,最主要它可以当菜吃! 但要说给猪吃,就没有红薯能上膘。 种起来也比红薯要挑一点。 挑肥力、挑地,主要是现在这品种没有后世的好,产量比红薯差多了。 本地地狭人稠,好地都种粮食了,根本舍不得拿出来种土豆这种既不能交公粮,又卖不上钱的东西。 而红薯这东西,皮实耐cao,不用上肥都成。 种到多贫瘠的地里都能收个大几百斤,还是人猪两用的! 人能吃,猪更喜欢吃,很能上膘。 从种下去,从红薯秧到根茎,都是能进嘴的东西! 灾荒年确实是个好东西! 不过,这东西少吃点没啥,甜甜香香的,但架不住一天三顿的吃! 再好吃的东西,天天吃都会倒胃口,更别说红薯这东西它并不是好东西! 吃多了涨肚、烧心、胃里反酸水,那个难受劲儿! 就连红薯秧子晒干了之后打成粉,也是能喂猪的。 要说红薯这东西,张扬上辈子童年时也没少吃。 但相对来说,他是八零年生人,所以比原身张扬吃的还少点。 原身张扬可是六十年代末生人,从小没少吃这个! 吃得现在基本上见了红薯就绕道,看着就胃里反酸水! 偶尔才肯吃一点。 菜炒好了,盛出来,再把刚才控出来的大米倒进锅里。 用筷子打散,锅边淋上两炒勺水,盖上锅盖,中火烧到上汽。 之后中到小火慢烧,烧上差不多一刻钟停火。 之后再焖个十来分钟,就差不多了! 要是急了的话,几分钟就可以。 终于可以开饭了! “开饭了!”张扬开心地叫一声。 小张燕听着爸爸这么说,也跟着奶声奶气地道:“开饭啦!” 父女俩对视一笑,张扬道:“爸爸先把燕燕的饭拿出来!” 拿出张燕的专用小碗儿,帮她盛了大半碗饭,又把蒸蛋端出来。 刚才用青蒜苗起了个荤油锅,浇在上面,看上去黄的蒸蛋、青绿的蒜苗,很是养眼。 张扬夸张的吸一口气,“真香!” 又把蒸蛋碗凑到女儿鼻子边,问她:“香不香?” 小家伙儿小脑瓜点的像捣蒜,“嗯嗯!好香啊!爸爸。” “香待会儿就多吃点!好不好?” “好!” 端着菜饭到了堂屋的小饭桌上,先给女儿安置好了。 在她脖子上围了一块围兜兜,看着她用勺子挖起一勺嫩生生、颤巍巍的蛋羹,笨拙地往嘴边送。 张扬叮嘱几句,让女儿不要烫着了,才扒拉一口饭到嘴边,又吃一口菜。 米饭晶莹剔透、嚼劲十足,秋辣椒果然是辣的爽,配着绵软的秋茄子,吃得张扬嘶哈嘶哈的,一口连一口,完全停不下来! 自家种出的米就是香!完全不是后世在饭馆里吃的那种。 有韧性,有油性,还有股清香,吃起来微微弹牙,有点小嚼劲。 虽然饭馆随着档次高低,用的米肯定也有档次,但哪有自己的新鲜! 要说当农民,唯一的好处可能也就是这个了吧! 一般农民吃的都是当年当季的大米、白面!第二年米面下来了,剩下的那点也就卖了! 就算不卖,也很快吃完。 而后世在超市买的米,基本上不会有当年新米! 哪怕号称是新米的也不见得是真话。不是老板成心作假,一个是成本问题,另一个自然是超市卖的米,一般都是粮站里的。 除非这老板整个私家小厨,收费档次上去了,自然就会舍得花本钱去特定渠道购买当季新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