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御前比试?太史誉飞射斗连珠 (第2/2页)
太史誉纵马疾驰,他弯弓搭箭却并不射出,只是引弓指向慕容翰须臾不肯放松,慕容翰同样跑马弯弓,箭矢同样是引而不发,两人都在寻找放箭的时机。 马蹄声里坐在鞍上颠簸起伏的慕容翰双眼注目着太史誉,扣弦的手稳如磐石,心中不住盘桓着对方的破绽。两匹马足足绕场一周,慕容翰首先射出了箭,他一声大喝:“看箭!”一箭射向太史誉的马头。太史誉几乎同时发箭,射的是慕容翰左肋。 箭似鹰隼追劲风,马如句龙卷地浪,弓如玉,弦似血,一场马上控弦浪战看的大夏门上一众观战的文武官员目眩神驰。 中书令孙秀赞叹说:“昔日楚庄王得养由基,由此问鼎中原成就霸业,今日王爷麾下新得这二人,不在养由基之下,他日必建大功。” 卫将军张林也说:“如此才俊我都想请王爷让与我左右卫。” 尚书令满奋马上打着哈哈说:“这般人才就是调入尚书也不是问题。”此话一出却是人人侧目,满奋也自觉一时口快说的太过荒唐了。 司马伦于是不得不开口说:“文物殊途,还是各安其命的好。” 相国右司马刘谟当即说:“王爷说的是,兵家子列于朝堂确实是让人笑话。” 相国左司马王堪则说:“本朝九品论才,没有足够的才干自然不合适入朝为官。” 荀崧也跟着说道:“九品制度是国家之本,为官选德,想入朝为官还是应当先予以品评才是。” 且不提大夏门上一干文武官员又一轮议论门第,宣武场上双手抱肩观战的宫胜正与刘曜细细分析战局:“义元前后已经射出了四十箭,他拾取的箭支也有十支,也就是说他现在手里的箭支全都是拾取的。而慕容翰前后射出了三十箭,另外又拾取了五箭。所以——必是连珠箭!” 话音方落只听慕容翰一声断喝:“来而不往非礼也!我这一手连珠箭还请评鉴!”慕容翰抽箭——三箭同出,扣弦——四指间各夹一箭,发箭——三矢迸射正是连珠箭。 箭矢射到不过瞬间,太史誉心中只来得及稍微恼火一句“中计了!”他身形后仰,一手施展“分光捉影”的绝技,另一手挥弓格挡,“嗖嗖嗖”一连三声响过,一支箭被他用弓格开,一支箭被他闪过,一支箭被他空手接下,然而这只是开始。慕容翰手上不停,发箭如风,转瞬间又是三箭离弦而去。 陈安问宫胜说:“如何断定他会用连珠箭?” 宫胜一边观战一边说:“方才他有一次抽箭摸了三支,然后只取了一支,他不会犯这种错误的。” 段文鸯当即赞道:“兄台好眼力!” 陈安随即忍不住问:“阁下未曾参试骑射?” 宫胜展眉答道:“轮空了。” 此时慕容翰第三次抽箭,还是三支箭,大满弦,弦似血,三箭连珠离弦疾射。此时的太史誉尚未坐稳,只见他危急中手挽弓花,那弓如车轮飞转,连续卷开了两支箭,另一只手则是宝刀不老又一次险之又险的拿住了射向他心口的箭。 “看箭!”慕容翰又是一声怒吼,三箭扣弦,射! 连珠箭,四连射!三支箭几乎不分先后到来,一箭射马头,一箭射马尾,一箭射马上人,太史誉连人带马的行动空间都被笼罩在箭矢下。 观战的陈安忍不住说道:“不留活路呀!” 太史誉此时半仰在鞍上,他扭腰发力猛然从鞍上拔起,然后俯身屈膝左脚发力一蹬,皂靴间不容发的踢中了射向马尾的箭;太史誉左手依然是抖了一个弓花格挡来箭,只见来箭被弓轮卷去,没了准头;太史誉另一只手则持着捉来的箭,万分轻巧的使了一招小罗轻烟,挑向射马头的箭矢,一举中的。 宫胜赞道:“漂亮!” 然而慕容翰的第五轮箭已在路上。 张弓瞄准的慕容翰中心闪过这是最后三支箭的念头,却是慕容翰连发四轮连珠箭,已经只剩下这最后三支箭了。这一箭射出去如果不中,攻守立刻易势,怕是不成功便成仁。 朱红色的弓弦绷紧,扣住箭矢的四指上迸现青筋,慕容翰不敢犹豫,他大喝一声“中!” 怒喝声里慕容翰放脱了弓弦,三支箭飞如惊鸿离弦而去。一射马首,二射马尾,三射马上人,还是三路齐出一箭三雕。 箭如流星飞遁,片刻喘息也不肯留给太史誉。人在马上刚刚连破三箭化解危机的太史誉全身招式用老,旧力方去,新未生,勉强坐定的他只来得及挥弓如刀切斩击在射向他的箭上,至于射向马的那两箭已经无能为力。 “噗!噗!”两声闷响,两箭全中。太史誉胯下战马痛叫嘶鸣蹄下不稳,当即向一侧摔倒——转瞬间太史誉只来得及弃了弓,双手按着马匹发力,挣脱开马镫,飞身跳下马。 这一战慕容翰再胜! 大夏门上,司马伦微笑起来,如果慕容翰输了他脸上难免不好看。一旁候着的老奴谭立洪适时的恭维了一句:“王爷慧眼识英,没有王爷赠予的宝弓,那辽东来的小子不见得能赢。”司马伦大笑:“哈哈哈,立东你可说到本相心里去了。下面就看步战了,传命让他们开始。”老太监谭立洪躬着腰堆起一脸奉承的笑容说:“奴才领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