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春风皆是笑话_第九章 春归时分 睡虎睁眼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章 春归时分 睡虎睁眼 (第2/5页)

而是一个需要遵守三从四德的张家媳妇,说好听些就一个王府公子的正室而已。不但昔日的皇家身份再也没有了,就连名下的封地也将从新回归到朝廷手中,而且曾经伺候左右的下人奴仆将会得到一笔不错的银两,然后被遣散回家以安度余生。

    最终促使皇帝陛下点头的,自然还是那位自幼便被道门掌教誉为古往今来福缘最深者的大旭长公主萧若君。其理由非常简单,我乐意。

    无论是世人眼中的皇家身份,还是那百里封地,在郎君之间如何取舍,我萧若君很难做选择吗?一点都不难。

    一方面,大旭皇帝是真心疼爱自己的这位女儿,一直视若掌上明珠一般,所以多少还是顺着她的性子;另一方面,自然就是镇北王府的面子问题了,换做别的王候自然是绝不可能的事。

    其中还有那不为人知的一点,就是那三公子的表字着实有趣。

    镇北城三公子,姓张名璟,字麟熙。

    璟者,玉之光彩也。

    熙者,光明也。

    而萧氏国号则为旭,九日旭也,旭者亦光明也。

    圣人造字八万余,其间气运牵扯不断。儒家至圣尚未成圣之前,曾周游列国以宣扬自己的仁道,却不得认可,穷困不堪时退而著书,编撰《春秋》已载大道雏形。其弟子七十二人,更是以文字记录先师之言,而做《论语》以再传也。道祖一朝勘破生死,出关西游时也曾被人以言语相劝,乞求为众生传下大道,道祖以五千言诉之,而成《道德经》。故而文字之道是为世间大道,所承载之玄妙不言而喻,十方阁有位书生更是文字之道的集大成者。

    冥冥中的牵引联系,大旭萧氏倒是乐见其成。

    有关祖宗礼法的事解决之后便是第二件事,就是那算作长公主嫁妆的三百万石漕运,该如何兑现给北境。

    户部侍郎提议分三次送达,第一次五十万石,第二次一百万石,第三次一百五十万石。此番考量自然是为君王谋个千秋万代。若是一次付清,便使得北境有了可以兵变作乱的资本。更何况当年那件事,北境军中尚有怒火,死的可不仅仅是一位王府世子,更是一位镇北军的少将。

    文武百官大都同意,倒是首辅大人却在大殿上摇了摇头,提议一次付清,免得让北境觉得我京都城小气。

    一向喜欢十指相扣,拇指打转的大旭皇帝萧衍,略作思量,同意了首辅长孙神策的意见。既然已经打算给了,早晚都要给,与其在他人处落下口实,倒不如自己大气些。

    皇帝既然发表了意见,做臣子的自然不在多说。

    随后的第三件事相比之下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因为这件事一直都是那个许瘸子在做,其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大旭辖境内的修士宗门如何处置。大旭有管辖一地修士的想法自先祖立国时开始便一直存在,但却一直没有进展,直到那个姓许的来到大旭后,这件事便渐渐提上了日程,多年以来已初见效果。

    许诺跟中州墨家做了一笔买卖,算是赚了一笔。在之后墨家巨子的授意下,墨家弟子洛长安联手大旭境内的商家弟子共同打造了十二具颇有灵智的兽形傀儡,安置四方作压胜之用。凡九境以下修士皆需遵守大旭律法,若有违法抗命,仰仗自身修为无视法度者,十二傀儡皆可挥刀斩之。

    修士之法与常人之法略有不同,大旭承认你们所谓的高人一等,但这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按照宗门大小划分成不同的等级,其每年上缴朝廷的赋税不得少于山下人的两到四倍。修士随意杀人,肆意打烂山河气运者视情节严重程度受到不同的惩罚,其中最严重者甚至会被废除全身修为……

    诸多刑罚,确实严苛,有心人甚至将其比作为夏之桀,商之纣,鱼rou“百姓”,自娱自乐。

    对此许诺一笑置之,给出了一个看似极为让步的条件,在那本记录修士律法金策的书页末尾,亲笔书写了这样一条:修士不可杀。

    无论你犯多大的错,大旭不杀你。

    但这些于国家有大过错的人如何处置,许诺却没有说,只是留个世人一个令其不寒而栗的笑容。

    施政以来,凡是公然违抗法令者,无一例外全部离奇消失,久而久之便再没有人敢做那出头鸟了。

    有人曾问为何那些九境上,十境的大修士不出手反对呢?当时的许诺半开玩笑地回答道:“老不死的都惜命。”

    老而不死是为贼。半只脚跨出九境达到九境上,或是勉强半个身子挤进十境门槛的修士无一不是盗窃天地气机的苍髯老贼,这般只为修道长生的贼子岂能为了后辈的证道长生而甘于付出?一毛尚且不愿拔,又怎么可能以自己的身死道消去换一个来日方长。

    北境违法修士的生杀大权,都在许诺一人手中。不过前些日子他竟然提议让别人来接手这个位子,理由是卑职年老体弱,不堪重任。

    可那瘸子不过才不惑之年而已。

    今日放到朝会来讨论接任人,压根就没有结果。这大旭朝堂之上还真找不出一个能胜任或是敢于接任之人,因为所有人都明白,这个看似位高权重的香饽饽,其实就是一张催命符,一张去见冥君的凭证。

    这山上修士那个是逆来顺受的脾气,大大小小数十余座宗门,表面上对许诺毕恭毕敬,阿谀奉承,但背地里那个不是想食其rou,寝其皮。所以这件事一点都不重要,因为不会有结果,最后一定是那许诺重新掌权而已。

    大事商量完,基本上就是一些平常事,如税收,官员调度之类的事。萧衍听得有些困倦,摆了摆手,身侧服侍左右的大太监扯着嗓子,声音尖锐道:“退朝!”

    过了卯时,便是辰时了。

    再过两个时辰,就是启程去往北境的吉时了。

    听说北境正在整改,也不知进行的如何了。大多人都会觉得张允执做的很着急,好似恨不得将那腐烂的树根彻底铲除,但他萧衍知道,关于这件事那位远在北境的镇北老王爷其实已经计划很久。只不过毫无征兆,所有人都被吓了一跳而已。

    大旭御书房,许是太累了的皇帝陛下轻轻靠在椅子上,好似睡去,却又好似醒着。直到一位头顶凤冠的华贵妇人为其极慢极轻地盖上一张略显破旧的毯子,这位帝王的呼吸才变得均匀流畅,真的睡去。

    大旭国母,当朝皇后,蹲在一旁轻轻拨弄炭火,使得炉火不至于太过旺盛,不冷不热,一切刚刚好。

    就像男子不经意地翘起嘴角,女子不经意地扬起柳眉,一切都刚刚好。

    ------------------------

    辰时过,午时已至。

    镇北城三公子张璟,张麟熙着便服,佩玉带,骑着一匹红鬃烈马过长安街至正阳门外,下马行叩拜大礼之后,接过皇宫四大太监之首,掌印太监徐禄手中的绯红官服,重整衣冠后至太华宫迎娶长公主。

    太华宫内,长公主萧若君头戴九翚四凤冠,身穿那以云州锦缎为料,琼林宗金丝为线,且绣成凤鸾腾飞之图案的浅红色嫁衣,最后由大旭太后亲手为其披上那同样绣着鸾凤的红色盖头。萧若君轻轻挽住太后的手臂,祖孙二人缓缓至宫门之外,这位全天下地位最为尊崇的老妇人满脸笑意,望着自家后辈走入那顶可以算作“前无古人”的花轿之中,不禁湿了眼眶。

    前后左右共计三十二人共舁之,正后方有六十四人分列两侧,掌蜡提笼者二十人;头插金银钗,执花篮的男女童子共计八人,有执方形扇子者八人,执圆形扇子者八人,再有抬长箱者共计十人。最后十人,装束各异,有人白衣执剑;有人披甲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