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96章 持心对君言 (第2/2页)
子弟极少有入馆廨修仙学道,在这一次朝堂壁垒分明的动荡中,也并未站在任何一方,这可以看做是高明的处世之道。 但梁国师现在把幻波宫门人牵扯进来,周家也被拖进泥潭之中。此举直接朝着国主最为要害之处下手,可谓是狠辣至极。 赵黍猜测,梁国师可能早就知道幻波宫门人与后戚周家的关系,只是过去隐而不发,就是等这种时候才说。 但他也明白,这场朝堂动荡已经到了极处,不仅仅是两派公卿争辩是非,而是国主与梁国师针锋相对,再这样斗下去,恐怕是两败俱伤的下场。 “梁首座,你这是何意?”张端景质问道:“要以此为要挟么?” “我不过是按照张首座的意思,以国家法度为重。”梁韬隼目含光,慑人胆魄。 “好了。”国主赶紧打断两人交谈,望向赵黍,一改话题:“赵黍,你这一次协助缉捕司拿下九黎国探子,算是为国立下大功。” “这是微臣分内之事。”赵黍低头答道。 “分内之事?”国主问道:“你是金鼎司执事,分内之事似乎不包括缉捕妖邪jianian细。” “微臣失言。”赵黍说。 “朕现在要问一件事,你如实回答。”国主目光锐利:“你当初离开金鼎司,随崇玄馆车马出城,可曾受人胁迫?” 赵黍缓缓抬头,上面三人都望向自己,他深感压力,又赶紧低下头说:“微臣、微臣不敢回答!” 国主看向张梁二人,轻轻摆手:“两位暂且退下。” 张端景起身拱手,梁韬则是微微欠身,望向赵黍的目光意味深长。 直到两位首座离开,国主才言道:“赵黍,你现在可以说了。” 可赵黍仍是躬身不起,国主淡淡一笑:“你放心,朕保你安然无恙,你只要据实回答。” 赵黍抬起头来,下定决心说:“微臣当初是自愿随崇玄馆而去,不曾受到胁迫。” 国主脸上并未显现半点异样之色:“这就是你的回答?” “是。”赵黍重新低下头去。 “朕明白了。”国主沉吟片刻,又问:“郑图南勾结妖邪行刺,你觉得应该如何处置鸠江郑氏?” 赵黍赶紧回答:“此事自有陛下乾纲独断,微臣昏昧无知,不敢妄言。” “你若是昏昧无知,那方才的话是否算数?”国主笑道。 赵黍一愣,国主又说:“朕原本以为,郑图南做了那等事情,你应该对鸠江郑氏心怀怨恨,一定会力主报复。” “可是……陛下,郑氏也有子弟在金鼎司办事得力,实在不宜株连全族上下。”赵黍说。 国主笑容平易近人:“朕几时说过要株连郑氏全族了?难不成你就是这么打算的?” “不是。”赵黍转换念头,回答说:“微臣觉得,鸠江郑氏确实有违国法,那就不妨夺其官爵、贬为庶民。” “然后呢?”国主看出赵黍还有后话。 “鸠江郑氏的田庄产业连绵阡陌、跨郡连县,也定然隐匿了大量佃户庄客。”赵黍思量道:“郑氏死罪可免,但容不得他们再握有这些田庄产业。朝廷不妨趁机清查郑氏的田亩人丁,重新编户齐民、计口均田。 郑氏圈占的郊野山泽、城廓宅邸,便一概收归朝廷管辖,或另做赏赐之用。郑氏子弟每户留五十亩田地,让他们自力躬耕,不以刀斧加身,以彰朝廷恩泽。” 国主瞧了赵黍片刻,对方低头不敢多言,方才笑道:“你这是劫富济贫?” 赵黍回答:“修仙学道之人,唯望登真上举,若能损有余而补不足,或可窃闻天道。” “好个窃闻天道。”国主笑道:“有你这番话,朕倒是能够应付梁翁了。” 赵黍暗中偷笑,国主叹道:“鸠江郑氏过去有有功于国,大加屠戮确实不妥。但郑氏子弟每户才五十亩地,是否足够?” “陛下有所不知,这已是卓卓有余了!”赵黍言道:“就微臣所知,不少豪族田庄中,一家佃户躬耕百亩,自己所得大多仅有两三成,这还不算各种耕牛农具的租借款项。” 国主微微点头,面带笑容:“你留在金鼎司,倒是有些大材小用了。” 赵黍赶紧答道:“微臣不通俗务,陛下自有列位公卿献策,不必听微臣胡言。” 国主话锋一转:“我听安阳侯说,你父亲曾率精骑引有熊国大军进入伏蜃谷,却不幸因此殉国?” “是。”赵黍答。 “英烈之后,没想到辜负已久。”国主指尖轻敲着书案,随后又问:“你如何看待梁国师?” 赵黍看不出国主此言用意,只好问:“陛下要听真话吗?” 国主佯怒道:“你难不成还要欺君?” 赵黍说:“那请恕微臣斗胆直言——梁国师乃是华胥国支柱栋梁。” “你是这么看的?”国主不解:“莫非你有意转投崇玄馆?” “过去曾有此念。”赵黍回答说:“但微臣亲历刺杀,经此事方才明白,若无梁国师支持,华胥国恐怕未必能保有今日太平昌盛。” “朕在缉捕司呈递的卷宗里看到,你阻截妖邪乃是得了梁国师指点,如今这是要回报恩情么?”国主问道。 赵黍否认道:“微臣并无此意。但请陛下试想,为何九黎国的探子偏偏要刺杀微臣?又为何要让郑图南参与其中?说到底,无非是要将鸠江郑氏以及崇玄馆牵扯进来,最终将所有矛头指向梁国师。 今时今日朝堂乱象,不就是因为积宝阁一场刺杀引起的么?如此境况,让梁国师深陷其中,无暇应对外敌,这才是九黎国的真正目的。正是因为梁国师身为栋梁砥柱,方才要用这等拙劣办法!” “可梁国师的态度,你也看到了。”国主言道:“华胥国历来得崇玄馆之助不假,但梁国师却将华胥国视为掌上玩物,,朝中不满者日渐增多。” “陛下,不说过去,倘若将来再遇大敌进犯华胥国,除却梁国师,还有谁能力挽狂澜呢?”赵黍反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