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六十九章 纨绔王爷不容易 (第3/3页)
默地将这个秘密藏在心底,或许有一日我能忘记他,或许………… 我苦笑着摇头,神色有些凄哀地看着花袭人,“求姑姑千万不要告诉他,我不想让他知道,我…………”我停住不语,刚要出口的话被我硬生吞了回去。 花袭人轻叹一声,略带无奈地说:“罢了,你若不想说,我也不强迫你,但姑姑是过来人,有些话还是想提醒你,少爷是我从小看着长大的,他是世间难得的好男儿,虽不知道你心中忧虑的是什么,但你若因此错过了,将来必定会追悔莫及,有时候女人的幸福是要自己争取的。” 花袭人的话让我心乱如麻,脑袋木木,心中只不断重复地想着,错过了,就真的没有了!错过了,就真的没有了!………… 正木然而立,听到门外有人轻敲了几下门,花袭人随口问道:“何事?” 随即门外响起伙计的声音:“坊主,有位公子想见见您。” “转告那位公子,歌舞坊还未到营业时间,请他过会再来。” “小的就是这么说的,可那位公子根本听不进去,小的怕他有些来头,所以也不敢得罪,特来向坊主讨个主意。” 花袭人低头想了想,道:“请那位公子入大厅就坐,我随后就来。”伙计应了一声,匆忙快步离去。 穿戴妥当,我随着花袭人出了水月阁,李琰正扶着栏杆垂目端详着楼下,听到我们出来,他收回视线,扭过头向花袭人问道:“芸儿伤势如何?” 花袭人道:“少爷放心,姑娘的伤没什么大碍,我稍后开个方子,回去静养几日就可痊愈,只是她手臂的伤短期内不能碰水。” 李琰看了眼我的手臂,点了点头,“有劳姑姑费心。”说着,又将目光投向楼下大厅。 我与花袭人也上前几步,走到栏杆边,顺着他的视线向下望去,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落在大厅中那位公子的身上。 此人一袭竹青长袍,五官端正,面容清秀,风骨神采与众不同,颇有些仙风道骨。他面带微笑,半仰着头与我们相视而望,笑容虽有些慵懒,但眼光敏锐,似能看透人心。 打量半晌,他将目光停在花袭人身上,拱手作揖道:“这位想必就是花袭人,花老板,在下李淳风,久慕花老板大名,今日冒昧造访,还请见谅。” 花袭人远远朝他还了一礼。 “原来他就是李淳风。”李琰在一旁喃喃自语。 花袭人闻声望向李琰,“少爷认识此人?” 李琰摇头道:“我与他素未蒙面,只是听旁人提起过他,此人自幼博涉群书,精通天文、地理、道术、阴阳之学,是个奇人。” 花袭人轻“哦”一声,移回视线,道:“少爷先回避一下,我去会会他。”说着,转身欲下楼,李琰伸手拦住她,“请姑姑引他至水月阁一叙,我想亲会此人。” 花袭人轻一颔首,下楼而去,我与李琰转身进了水月阁。 不一会儿,门外传来几声清朗笑声,李淳风一面与花袭人说笑,一面推门而入。 花袭人将门掩上,回身笑着对李琰介绍道:“这位李公子的师傅是大名鼎鼎的‘神相’袁天罡,与舅老爷是故交,今日受袁先生之托前来捎信与舅老爷。” 李琰口称“久仰”,起身向李淳风拱手作了一揖,微微笑着请他入座,他倒也不客气,随意合手还了一礼,自顾寻了张凳子坐下。 几盏茶过后,李淳风与李琰逐渐热络起来,显得很是投缘。 两人都是饱学之士,一个洒脱不羁,一个温和随性,都不是拘泥于世俗成见的人,所聊的话题也涵盖古今,包罗万有。从中原趣闻说到海外轶事,从诸子百家谈到神仙方术,从古今贤臣聊到为将之道。最后都不约而同的认为,古之名将如韩信、周亚夫、贺若弼者虽战功显赫,却不得善终,非真智者。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功高盖主,祸必降之,为将者,对敌时应锐意进取,功成时应急流勇退,要有甘于受屈的大度,不与争功的胸怀,才能细水长流,固守晚节,如此方可谓真豪杰。而二人归结起来,正如了老子在《道德经》所言,“守柔”、“居后不争”、“寡欲”方为明哲保身之道……………… 老子强调“守柔”,要求人清虚自守,勿刚强好胜,否则不得善终。 他又认为人应有“居后不争”、“不敢为天下先”之心,深明“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之理,莫自恃聪明,锋芒太露,应抱持以退为进的处世态度,从而达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境界。 最后,老子谓人应“寡欲”,人若怀有可欲,不知足之心,则贪念自生,故老子要求人应“无欲”、“去欲”,所谓“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争,善用人者为之下。” 于生活起居,待人处事应“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达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的境界。 两人侃侃而谈,大有相见恨晚之感,我则在一旁默看着李琰,他口若悬河,酣畅淋漓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独到深刻,别有机抒,神态如此专注,看得我有些忘神。 “守柔”、“居后不争”、“寡欲”,这是当初他赠给我的几个字,当时还有些不明就理,今日听到二人娓娓道来,才明白他其中的苦心。 我自到了飞骑营,毛毛躁躁地性子虽有所改善,但仍有些任性妄为,还好为人出头,这些都是营中大忌,而我现在仍能平安无事,甚至被人高看一眼,一则托了侯承远的照应,二是仗了李琰的势。但我心中明白,他们的庇护只能保我一时,将来是否能安然一世,全看自己能否修身养性,做到谨言慎行了。 正暗自想着,听李琰一声轻叹,“李先生才华横溢,乃当世奇才,为何甘居太史局将仕郎这样一个从九品的小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