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30.拷问 (第1/2页)
东海之畔的临沧城? 永安当铺的老掌柜顿时一愣。 并非大周没有这个地方。 只是,这临沧城可不是什么好去处! 临沧城是大城。 和北安城在名义上的地位差不多。 但两城的前景,可就完全不同了。 北安城的前景是光明的。 虽然没有人知道,当今圣上与太上皇之间的冲突,究竟会是谁以胜利者的身份发出宣告,但无论是当今圣上赢了,还是太上皇赢了,北境的这股军权,都会被胜利者牢牢的抓在手里。 只不过,站在目前的角度来看,北境的这股军权,依旧还是太上皇手心里的,这也是当今圣上忌惮太上皇的根本原因。 北地大营,辖五十万精兵! 就算有吃空饷的,配合上北境各个关卡的守军,太上皇一声令下,也能轻松的调动五十万的精兵勤王! 不因为别的。 只因为北地里的各级官员将军,全是太上皇的人! 太上皇于早些年时,曾带过军。 驱除鞑虏之风,早些年的太上皇也学到了不少,可以说,早些年的太上皇是一位合格的接班人,承接了大周太祖的遗志。 可惜,好景不长。 不过,就算是好景再短,被太祖高祖以及开国军神打下的坚固底子,依旧不会被轻易动摇。 或许,按此吃空饷的态势,再继续发展个四五十年,北境的边军才真的有些不堪大用。 现在? 没人敢轻视这股力量! 但东海之畔的临沧城可就不同了。 地处偏僻、临近海岸、经济萧条、人丁稀少,这些都是临沧城的弊病;不过,这些弊病还不是最严重的! 最严重的弊病,在于瀛寇泛滥! 当然,瀛寇就算是再泛滥,也没达到聚众攻打临沧城的程度。 但临沧城周围的一众村庄,着实是被祸害的够呛。 家破人亡,并非罕见之事! 一个书生,去那个破地方做什么? 就算是将军,也不应孤身一人去啊! 老掌柜憋了一肚子的话。 但他不敢说。 井底之蛙的道理,他还是懂的。 况且,能让一位秀才跑这么远,除了游学为自己的学籍上增加些筹码外,似乎也没别的可能了…… 毕竟,若真做出了什么功绩,来日在天子面前对答之时,查阅身世履历,也能被高看一眼。 大周不缺理论家,缺的是真才实干的实践者——这是大周太祖曾说过的话,也是历代大周皇帝都尊崇的一句话。 只不过,正如陈鼎之前所言。 大周,已经开始腐烂了!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不就是去游学做功绩,表明自身非纸上谈兵之人吗? 这好说! 也不知道是哪个异想天开的天才琢磨出了这个法子;总之,眼下的大周,豪门世家出生的子弟,若真的考上了秀才,家中自然会将其安排到一些富饶的地方,只需安安稳稳的等上个一两年,学籍上的功绩,就多出了一大堆。 废话! 好的地方,谁去都是好的! 只要不捣乱,多你一个少你一个,对这片地方来讲,没啥区别! 这片地方的每个人,每天从自己的碗里挑出一粒粮食匀给你,都能让你往死了吃还吃不了! 所以... 在好的地方做功绩,那还用做吗?! 等着就行了! 要是能把坏的地方变好,那才叫真真正正的能臣干吏,属于帝王最喜欢,也是最器重的重臣! 可惜,能臣太少了! 能在秀才阶段就做出功绩的能臣,更少了! 能在豪门世家的排挤下,还能在秀才阶段就能做出功绩的能臣,已经是少的不能再少了! 因为这个时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