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5. 社交礼仪-称呼 (第1/1页)
说到当代社交礼仪的首要体现,非称呼莫属。在公共场合,如果对人的称呼不是那么的十分恰当的话,十分容易引起别人的不快。 记得小的时候,遇见父母,小姨的朋友或同龄人,他们都会叮嘱我们赶快跟叔叔阿姨打招呼。那时候觉得称呼别人叔叔阿姨,显得自己可机灵乖巧呢,而地方也会觉得这个孩子懂事有礼貌。 但如今,如果一个小孩突然间对着自己叫“阿姨”,那我会非常的不高兴。 怎么说呢,如今的社交中,对于二三十岁的女性,未结婚的单身女生,一般都叫对方“小jiejie”或“jiejie”,再或者就是“美女”等;反之,对男性的称呼也一样,一般都是“小哥哥”“哥”“帅哥”等称呼。只有年龄特别大,比如五十多岁以上的才会这么称呼。 就像在公司,我一般都都对我的同事称呼“jiejie和哥”,虽然他们大多数的年龄都跟我父母差不多,但我不会叫他们叔叔和阿姨。只有一个大叔,他不习惯我们叫他哥,非要我们叫他大叔,他说这样称呼他比较亲切。 所以说谁会不喜欢自己被叫得年轻一点呢。 如果有人叫自己阿姨的话,会显得自己已经很老了,那瞬间的心情我想都会跟我一样,十分的不爽吧。 上个月排队做核酸的时候,我正在队伍中间刷着手机,耳边传来一句男性声音“叫这个阿姨让一下位置”,我也没在意,之后又听到了两遍这样的声音,我才抬起头来。如果你要问我为什么之前不抬头,因为我压根就没想过那声“阿姨”是对我说的呀。 我抬头发现旁边一个三十多岁的男性一只手牵住一个四五岁的小孩,一只手正指着我说到。我才反应过来,然后非常疑惑地用自己的手反指着自己道:是叫我吗? 然后那个男的才说让我往后倒退一段距离,并用手指着我们队伍旁边的车,说是他老婆要开车过来,让我们腾出空间来。 看着那个女的已经在到车里,我也没说什么,就索性往后退了一段距离。随后,那个男的又对他孩子说道:让这个叔叔也往前走一下,边对小孩说边指着之前站在我前面的小哥。 那小哥听见了,然后回头望着那个小孩说道:叫哥哥。 听见这声哥哥,我一瞬间彷佛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人。 过了两三分钟,那女的还没有把车倒出来,那个男的还在一旁巴拉巴拉。我心情突然间就低压了,有一种气压在心头踹不上来。不禁在心里疑惑,自己明明才二十五岁,就看起来那么老吗? 被人叫阿姨真的是件很不爽的事。 相反,在核酸检测结束后,我去了一趟超市买菜。正在挑选菜的时候,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跑到我旁边问道:“jiejie,我想买小葱,你知道哪个是小葱吗?” 跟之前听到的阿姨截然不同,在听见小女孩叫我jiejie的时候,我的心情是十分愉悦的。因此我也很乐意地帮小女孩挑选了一份最新鲜的小葱,她走之前还十分礼貌地感谢了我。 两种情况两种心情。 还有一次是在前年国庆期间,那个时候我刚毕业几个月,国庆放假,我乘高铁去上海找朋友玩。中间有一站停站上车时,旁边座位新来了一位乘客,猜测可能是个高中生吧,虽然他看来真的很不像一个高中生。 他走到我旁边对我说道:大姐,你能换一下位置吗?你去前一排坐,我和我jiejie坐这儿。 听见他叫我大姐的时候我都快炸了,大姐着称呼比叫阿姨更让我不能接受。 于是,我语气很不好地说道:你叫我什么?大姐?我又这么老吗? 他没有回我,却是他jiejie路过的时候听见了我的话,对他说道:要叫jiejie。 如果事情到这儿就结束了那多好,可惜天不遂人意。 我十分郁闷地给他换了座位,做到了前排位置上。过了大约三分钟左右,正在我心情很不美妙的时候,他又再次走到我旁边对着我叫道:大姐,我有东西落在这儿了,来拿一下。 再次听见他叫我大姐,我感觉那瞬间的血压都飙升了,整个人都气炸了,有一种想要发泄却无处发泄的冲动。导致我在哪之后的一个小时里,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无数次问自己当时为什么不当面质问他“明明你看上去比我老许多,凭什么叫我大姐”?我真的很不能接受被人叫大姐。 无论是在当时还是现在,我都认为不要随意叫一个人大姐,“大姐”这个称呼在我看来比“阿姨”更具年龄感。 纠结这些所谓的称呼问题,不是矫情,它是现代社交礼仪的体现,是拉近彼此距离和交流的一种文化。是传达友谊和好感的一种符号,是尊重他人的表现。 我们应该清楚和明白,什么样的社交场合用什么样的称呼。同时也要学会与时俱进,随机应变,顺应时代的变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