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一回 神都(1) (第3/3页)
哥是吗?”上官清影道:“不敢!兹事体大,还需皇上定夺。”韦皇后道:“清影所言极是,此事涉及皇家脸面,还需小心。不过这里都是自家人,就不必客气了。”上官清影道:“谢皇后!” 韦皇后道:“母皇,如今清影认了亲,真是件大喜事。”武则天道:“是啊!”李裹儿道:“表哥,听母后说你经常在江湖中走动,江湖是什么样的?好玩吗?”上官清影道:“江湖中大多亡命之徒,需得步步小心。”李裹儿道:“大唐盛世竟然有这么多亡命之徒,这皇帝做的也不怎么样。” 上官清影登时汗流浃背,她虽是抱怨当今皇帝,但他刚刚登基没多久,大多沿袭前朝旧制,实则抱怨武则天。 韦皇后道:“安乐休得胡言,你年纪轻轻如何懂得军国大事。”李裹儿道:“本来就是嘛。”韦皇后怒道:“闭嘴!还不快向皇奶奶赔罪。”李裹儿拜倒在地道:“皇奶奶,孙女儿什么都不懂,胡言乱语,请您原谅。” 武则天面不改色,道:“小孩子的胡言乱语也不敢不听啊。多少朝代的统治者听不出童谣之意,最后落得身死国灭。”韦皇后道:“母皇说的是。” 李裹儿爬起来,看武则天面前放着一本《大业诗集》,随手拿起来,翻了两页道:“皇奶奶,你看前朝的诗集做什么?而且还是本破的。”武则天道:“太宗皇帝曾言,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多看看终归是好的。”韦皇后道:“母皇所言极是,前隋二世而亡,只因那杨广沉迷享乐,广纳后宫,这等yin词烂曲,不看也罢。”武则天道:“非也!若非如此,又如何有大唐之天下,想来这天命所归。也有这层意思。” 上官清影看李裹儿看似单纯,暗藏杀机,韦皇后借古讽今,咄咄逼人。武则天轻描淡写,毫不退让。三个女人的唇舌之争,竟比江湖性命相搏还要激烈。 韦皇后道:“母皇说的是,章怀太子胡乱做诗,想来也是天命所为。”武则天道:“是啊,天命难违,非人力可行。若无天命,再如何野心勃勃,也是徒劳无功。”韦皇后道:“母皇所言极是。不知清影如何看待天命?” 上官清影道:“臣不知何为天命,只知誓死效忠皇上。”韦皇后道:“清影不必害怕,这里不是朝廷大殿,只是家人闲聊,没什么不可以说的。”上官清影道:“关于天命,臣着实不知。只是圣人言:仁者无敌。想来天命便是如此吧。”韦皇后笑道:“你说的很好嘛。” 李裹儿道:“表哥,你看我是天命所归之人吗?”上官清影吓了一跳忙道:“公主,此话岂可乱说?”李裹儿道:“哎呀,表哥!你太严肃了,就说着玩儿。”说着一个人气鼓鼓的跑到一边。 韦皇后道:“都嫁为人妇了,还是这么任性,天命所归这些话岂能乱说?”武则天看着二人,回到床边躺下,伸个懒腰,长舒一口气。 韦皇后道:“安乐,皇奶奶要就寝了,我们跪安吧。”李裹儿不情不愿的走来道:“表哥不走吗?”武则天道:“清影,你也回去吧,有空进宫来玩。我一个老太婆,有人陪着说说话也不错。”上官清影道:“是!” 众人跪拜而出,韦皇后道:“清影,上官昭容是你的老上司,要不要去拜访。”上官清影道:“臣作为外官,不敢进内宫。”韦皇后道:“这么说来,你还是想见她的。跟我来吧。”上官清影无奈,只好道:“多谢皇后娘娘。” 一行人进入安宁门,来到荣华苑,早有太监通报。宫女抢先拜倒道:“回禀皇后娘娘,上官娘娘侍奉皇上未归。”韦皇后道:“这可真是不巧,他们一说起政事便没完没了,以后再说吧。”上官清影道:“是!” 韦皇后道:“安乐,你把清影送出宫吧。本宫有些累了,先回去歇息了。”李裹儿道:“好的,母后。” 上官清影和李裹儿送韦皇后离开,拉着上官清影的手便走,上官清影急忙缩手道:“公主殿下乃千金贵体,请自重。”李裹儿道:“你是我表哥,有什么不可以的,我就要拉着你。”上官清影无奈,只好让她拉着,身子弓着,像个太监一样伺候着。李裹儿看他如此,噗嗤一笑道:“好啦好啦!不为难你了。就这样走吧。”上官清影道:“多谢公主殿下。” 李裹儿道:“现在没有外人,你和我说说江湖上的事情吧,我很想听。”上官清影不知道她一会儿又要想出什么稀奇古怪的主意,只好与她说了。他约莫着走出皇宫也就一刻钟左右的时间,想起和云苍松想处的时间,颇为有趣,便讲与她听。 他一面说着,一面估摸着走出去的时间,眼看到了宫门口,正好说完。 李裹儿道:“你好像掐准了时间,我还想让你跟我回府呢。”上官清影道:“今日天色已经不早,公主也该回府了。”李裹儿沉吟片刻道:“也好!下次你奉命离京带着我好不好?”上官清影道:“公主乃千金贵体,岂可情以涉险?”李裹儿瘪瘪嘴道:“好吧,好吧,都不带我玩儿。” 上官清影看她终于上了轿子,长舒了一口气,李裹儿又打开轿帘道:“清影,以后有什么好玩的也要告诉我。”上官清影忙道:“是!公主!” 送李裹儿离开,上官清影眉头紧锁,武则天虽然退位了,但她还能以自己的方式影响皇帝。过去他觉得在江湖中步步惊心,如今武功高了,又觉得朝廷处处掣肘,还是江湖中自由自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