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道藏/正统道藏/洞玄部/记传类/四明洞天丹山图咏集 (第2/6页)
颜到此山,见犀牛数头,脯得一头,裂其皮作裘,服之便失其形,人睹不见,因号隐形裘。山在日西山南是也。 其山北面如走蛇,危峦迭幛无津涯。 七十之峰数亦足,八囊肾网相交加。 北而有入灵山,其状如赛,网加有走蛇之势是也。 又涌二山为两阵,引开长涧分墙仞, 抱子山头石室平,泉如甘露灵仙隐。 郑宏曾竟山海经,经中具列此泉名。 名为圣水味甘滑,得而服之当长生。 有山两阵相向,中央涧水流分四面,今俗呼为大小皎是也。宋时郑宏曾寻得此泉水道服之,其石室中见有圣像在焉。近代不闻神仙异边。 四明山中如伏虎,遍生青石为其祖。 凿开七窍出祥云,窍中各可兴风雨。 四明山中心名伏虎山,有赤石植梓之木,皆有七窍,皆泊龙神。按《山海经》云:山嵩无窍不为名山也。 石库藏书仓贮盥,食之其味多甘甜。 一条搓木二百尺,光明夜照覃山尖。 梅福曾宿此库,见书,莫知其数,云:齐时樵人何昕者,遇一仓盐,以少许归与母食,其味甘,不数日,白发再黑,韶颜如童,再往取之,已失其所也。又见一搓木,长二十余丈,横在山腹中,常吐光明,人皆见也。 束连勾章西舜窟,南嗣天台通地骨。 北包翠竭爱其源,地圣天仙时现没。 此是四明山之四至也。 周乃盘广八百里,古来灵瑞难遍纪。 梅福为仙居此山,刘纲作宰妻樊氏。 周景时,义士益昌游此山,先得升仙。后有梅福又游此山,一宿室内梦一人谓福日:周时益昌化於此山室,其骨秘天井。乃明早,果於天井中获得,其骨未朽,遂与埋之。后汉刘纲,字伯经,任上虞令,与夫人樊氏云翘居四明山,皆得仙道,一日至大兰阜丘山上,登巨木飞升。 吴上虞令刘公传赞 令君,字伯经,讳纲,下那人也。初居四明山,后为上虞令。师事白君受道,历年道成,邀亲故会slJ。饮食毕,登大杉木上,去地十余丈,举手而别,忽然飞入云中而去。妻樊夫人亦有道卫,俱升天。今白水观乃其遗边。云事载葛稚川神仙传及白水观碑。赞日: 天人几何,同寄一尘。士局耳日,分妄与真。刘公登天,如适其邻。以水投水,同则相亲。 宋孔先生传赞 先生史佚其字,讳佑,敬康曾孙也。至行通神,隐於会稽四明山。尝见山谷中有数百斛钱,视之如瓦石不异。采樵者竞取,入手即成沙砾。曾有鹿中箭来投先生,为之养创,愈然后去。太守王僧虔欲引为主簿,不可屈。先生子道徽与杜景齐友善,少厉高行,能世其家风。隐居南山,终身不窥都邑。·齐豫章王疑为杨州,辟西曹书佐不至。乡里宗慕之,道徽兄子总有cao行,遇寒饥不可得衣食,县令丘仲孚荐之除竟陵王侍郎,竟不至。事载南史隐逸传赞日: 贪夫徇利,或死怀璧。公不动心,视同瓦砾。素风熏陶,犹子绝识。一门清节,乃祖遗德。 四明山铭 应奉翰林文字文林郎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临川危素撰 余姚南去七十里,有山二百八十峰,束连句章,南接天台,北包翠竭。中峰最高,上有四xue,若开户牖,以通日月之光,故号四明洞天。恒有云气覆其上,秦皇命臣王鄞,驱山塞海,百灵劳役,奔入此地,因名鬼藏山云。汉上虞县令刘纲,字伯经,下那人。后居山中,从白君得仙卫。他日会别亲友,登大兰丘,援巨木飞升。其妻樊氏从之,遗履木下,化为虎。事闻于朝,即其地立祠宇,春秋祀焉。宋隐者孔佑视山谷中钱数百斛,与瓦石无异,樵者争取之,即成沙砾。有鹿中矢来投佑,佑为豢之,创愈而后去。唐天宝三年,玄宗以刘君祠宇险远,命道士崔街、处士李建改筑于山麓二十里刘君修炼处。宋末高士谢遗尘隐於是。陆龟蒙、皮日休皆至,为诗各九章以相倡和。宋政和问,徽宗书其榜,日:丹山赤水洞天。命建玉皇殿,用方士法,所真金龙玉简,至今存焉。主领焚修,以甲乙相传。国朝秩祀名山,颁赐香币合亦及,然楝宇倾挠,莫有留意。其先出於龙虎山三华道院,故广信。毛永贞嗣居之,乃斥大其屋庐,足称夫仙灵之宅。毛君之门人,临川昊国洪来请篆铭,将勒山石。铭日:越山之峰,石xue玲珑,天欲雨,浮云蒙。真人上升遗木履,潺湲古洞,闻流水。白鹤裴回,拎盖戾止。玉童采得青橘子。子能食之可不死。史素作铭,式告千撰。 白水观记 至治问,余读书信之龙虎山,适里中朱贞一先生同馆舍。其门人毛君永贞,执侍左右,简默粹门,退则过余,从容款洽。既去,隐余姚山中,声迩邈不相闻。后二十有八年,其徒昊国洪来京师请铭其所居四明山,始询君无恙。既叔而铭之。又后一纪,先生门人薛毅失拥所刻山图,复请书其所未备,於是与君不相见者四十年矣。顾余窃禄班行,汨役尘坛,闻君飘然高举於海岸孤绝之地,志虑凝重,无毫发外求於世,但慕羡之。所谓上虞令刘纲夫妇登真,隐者孔佑化钱疗鹿,唐玄宗迁祠宇,陆鲁望、皮袭美倡和,宋徽宗书洞天之榜、建玉皇殿、投金龙玉简事,此叔之所及者。若乃旧祠宇之所见者,有升仙山、升仙木、云南、云北、过云。《会稽志》谓谢遗尘隐於南雷。今有大雷峰,图之所未者。观图有三台峰、云根石屋、龙揪、洗药溪、潺湲洞。《四明郡志》则云:束北百三十里,涌为二百八十峰,中有三十六峰,束西南北各有门,由余姚言之,为西四明,则叔所未书者。宋虚静天师张公之门人昊真阳,学于龙虎之三华道院,号日混朴子,来游是山,徽宗以丹林郎、凝神殿校籍召之,不起。封刘纲升玄明义真君,其配樊夫人封升真妙化元君。丞相张魏公与昊君门人朱孔容交,表为真人。孔容之后世以甲乙传次。此亦叔所未书者也。君构清晖亭於瀑布之下,营石田山房以自休息。在余作铭之后。其赋咏留山中,唐自陆、皮之前,有孟束野、刘文房,宋有谢师厚而下若干人。迨国朝黄文献公而下若干人。君又将刻而传之。按《会稽志》云:俗谓之白水宫,又云有白水观碑。盖祠宇观字义重复,故今当称为白观。余得乡贡进士番易徐勉之《保越录》,越之祸乱极矣,四明之山风尘不惊,君优游其问,甘食而安寝,古所谓武陵桃源者,信有之矣。故为之记,使与铭并。刻之。君字善卿,薛君字茂弘,相其后者,潘文信、盛元朴、许用和。至正二十二年三月丁未朔,通奉大夫、中书参知政事、同知经筵事、提调四方献言详定使司事临川危素记。 石田山房诗序 余姚州南百里日四明山,神仙家丹山赤水洞天在焉。汉上虞令刘纲尝修炼飞升于是,有观日祠宇观,傍屋日石田山房,则毛尊师永贞之所筑也。初,三十代虚静张天师以道术授上清宫三华院混朴昊真人,阮得其传,居是山。宋徽宗闻贤,召之不起,即所居斥而广之大。故祠宇之系出於三华而三华世视祠宇,则其所处之馆也。我仁皇时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