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七十八章 没空搭理 (第2/2页)
姓之事。 但无碍于百姓害怕呀,当官的都怕,何况百姓。 锦衣卫只针对官员,这是设立这衙门时就规定的,一直不曾改变。 但诏狱的名声太响了,响到人人闻之色变,不怕是不可能的。 陈夏哭笑不得的伸手拉起他,安慰道:“刘里正安心,本官还要你帮忙做事,你怕我干嘛,咱们算是自己人呀。” 刘全一边哆嗦,一边连说不敢,头都不敢抬起来。 夭夭此时已经缓过来了,见状上前欠身一下道:“刘大叔莫怕,我家少爷很讲道理的,日后还要劳烦大叔照看夭夭的外祖和母亲坟茔,拜托了。” “一定一定,小人一定不敢出差迟……” “多谢了,要是官府有人来村里捣乱,你就说这是横山伯爱妾的娘家。” 夭夭这话可把陈夏差点咬住舌头,瞪着眼珠子张嘴却不知道该说什么,李贞丽等人一个个掩嘴偷笑,他只能翻白眼。 “横山伯!” 作为里正,刘全不算是草民,或多或少知道些朝廷大事的动态。 咀嚼一下这爵位名称,一下子就知道陈夏是谁了,更是吃惊的望他一眼,赶紧的避开视线。 横山伯太出名了,大明朝自打靖难之后,除了皇亲国戚外,再没册封过世袭爵位,陈夏这是第一个。 王阳明厉害吧,也册封了爵位,可那是流爵,不能传承子孙的。 还有不少朝廷重臣,生前也都册封过爵位,无一例外都是流爵。 应该说陈夏要不是客印月的义子,朱由校绝不会册封他世袭爵位的。 功劳大,靖难之后还能有谁超过王阳明,招募几千新兵,就把几十万的造反给平定了,世上恐怕只有他了。 因此陈夏上次的封爵,可以说是震动天下,刘全岂能没听说过。 为了办这事,陈夏不走了,返回余姚城住下,当天下午骆冰就回来了,带回一个锦衣校尉。 “见过大人,大人交代之事已在办,曹公公知道此事后,亲自去了按察使衙门……” 校尉一五一十的汇报后起身,陈夏高兴的打赏后笑道:“老曹不错,本公子算是欠他一次,你也不错,改天跟骆大叔聊聊去。” 校尉顿时大喜,知道他嘴中的骆大叔是谁,岂能不喜出望外。 两天后,绍兴知府亲自上门,来客栈见陈夏,一副愁眉苦脸的模样。 “横山伯那个……这个,此事可否转圜一下……” 陈夏知道要弄钱谦益,肯定又不少人会出现,哈哈笑着说:“林大人为难了吧,其实本爵只要买地,正好看上那里了,至于钱某人,本爵是看不上他,但也没工夫跟他掰扯。” 知府一听只是要买地,顿时松了口气,他原以为陈夏是要强夺那良田,那样他真不好办了。 挂名在钱谦益名下,这事经不起推敲,钱谦益是江苏人,好好的跑到浙江来买地干嘛。 再说他现在不是官,没有俸禄不说,家中也没做买卖,哪来的钱买田买地的。 就算是他以前买的,可他一向俸禄不多,除了投献没有别的了。 投献不是律法,大明是很流行此事,可江苏人跑到浙江来,人家还投献给你,这吃相也太难看了吧。 知道陈夏不是强夺,知府满口答应,这事他去协调。 陈夏没空,自然也不愿意在这扯皮下去,双方一拍即合,很快达成协议。 一共一百三十二亩地,陈夏拿真金白银,按眼下的市价买下,拿到地契后,把田地交给刘全。 至于是他自己打理,还是委托别人打理陈夏不管,反正这是给夭夭母亲做祭田用的,田产也是夭夭的名字。 再次启程已是十来天过去了,接下去顺风顺水,就是路途难走些罢了。 从浙江进福建有两条路,一条走龙泉去南平,进的是闽北地区。 另一条也不好走,要翻越雁荡山到浙南地区,过瑞安到平阳,再经过分水关进入福建闽东地区。 陈夏走的就是这条路,因为靖海侯府在闽东。 “少爷,这里好美,咱们玩两天再走吧。” 到了雁荡山,一个个都不想走了,别说姜月桐、骆冰这北方的,就是陈圆圆她们这江南水乡的人,也赞叹这里钟灵毓秀。 陈夏想想也好,反正家里也不知道他回去,早两天迟两天的无所谓。 大手一挥道:“走,看看大龙湫去。” 众女顿时欢呼,把马车寄在乐清县城内,他带着一帮女子直奔雁荡山,登时吸引了无数目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