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8章 定下方略 (第2/2页)
从内部分化。” “必须要设计间离蜀中士族与郭氏一族的关系,疑其心,惑其信。蜀中内部愈乱,于我越是有利。来日我军兵进阳平关,袭取蜀中之时,若得蜀中士族之助,必可取事半功倍之效。” 说完后,李泌又向杨错微施一礼,“此即李泌取蜀中四策,请大帅与列位指正!” 直到此时,整个议事厅中已无人对李泌的才能有半点怀疑,尽皆以一种敬服的眼光注视着这位了不起的白衣山人。 “好!”杨错轻拍身前几案,立起身形,大笑说道:“有长史这多管齐下之策,我大唐必可成功收复剑南道!如此,就照长史之策行事!” “张延赏、崔祐甫、董晋、杨炎,这金城郡的政务就拜托你们了!望你们尽力多募流民,多垦荒芜,早复金城郡往日繁荣,此事攸关陇右军生死命脉!”杨错收敛笑容,正色说道。 “不敢有负大帅厚望!”张延赏、崔祐甫、董晋、杨炎等四人同时出列,齐声应道。 “恩!”杨错点点头,随后单独对崔宁之弟崔宽说道:“还需牢烦你近日出使南诏一趟,斡旋与南诏联络一事。出使的详细事宜,你可与长史稍做商议!” “是,崔宽领命!” “存忠,牢烦你尽力收集四方情报,尤其是西域、吐蕃和蜀中三处。若有风吹草动,即刻回报于我!”紧接着杨错又对杨天佑吩咐道。 杨天佑这个金曹从事不但要负责管理钱粮盐铁之事,还肩负一个重要的使命,利用商会广泛的人脉搜集各地的情报。 “属下领命!” “长史,谋算蜀中之事,就只能交与你亲自来实行了!” “李泌敢不从命!” 安排完李泌所提“四策”中的三策之后,杨错仿佛微微送了口气,随即转头看向曲环,出声问道:“曲将军,长史所说组建山地部队,cao练士卒一事,你以为该当如何安排?” “可从军中挑选耐力比较好的士卒另组一营山地军,以崔宁统率此营,勤加cao练即可!”曲环沉声说道。 “曲将军之言正合我意。但我还有些想法!” 杨错略一沉思后,接着曲环的话说道:“我想是否可将陇右军分为两部。一部马、步军为主,仍驻守金城郡,勤练骑战、步战,以防吐蕃。另一部则屯兵狄道,以步军为主,勤练山地战,以应日后南下蜀中之用。狄道多山地,正适合训练山地军。另外,这山地军的士卒,除了可从我军中挑选之外,还可征募那些仍散落民间的山中豪杰前来投靠。若有他们的相助,必可使我军战力倍增。” 杨天佑想了想,言简意赅地说道:“可行!” 李泌亦道:“将军的提议甚合我意!” “既如此,就依按照我说的去做。具体如何分兵,我们再共同商议后决定。”杨错朗声说道。 乾元元年二月十七日,崔宽在数十名唐军的护卫下,出使南诏,在得到朝廷默许的情况下,斡旋及沟通陇右军与南诏的私下关系。 有着共同的敌人,吐蕃、郭英乂,陇右军并不算孱弱的实力,再加上崔宽出色的口才,这些有利的条件让人有理由相信达成盟约应当不成问题。 也是在这一天,准备部署到狄道的一部军马基本被挑定。 在可供选择的数万士卒,选出了三千余名耐性比较好的士兵,再加上虎、熊、狼三营,共六千人,准备前往狄道屯守。 但这样一来,加上狄道原先的驻军两千余人,狄道的总驻军便超过七千人。 这样规模的军马,已经不是崔宁的军职所能统率得了。 必须要另寻一人前往狄道主持军务大局! 所有人想的是杨天佑,或者是作为群僚之首的李泌去狄道。 但没想到的是,去的人竟然是杨错。 而杨错还为金城郡找到合适留守的人! 这个人便是建宁王李倓。 被削去兵权的李倓一直赋闲在家,直到杨错提出请建宁王来金城郡主持大局。 肃宗才想起来,把他派了过来。 本来张皇后还反对,但肃宗却认为儿子比女婿靠谱。既然吐蕃势力很大暂时打不过,先把蜀郡攻下来,不让他们形成独立的王国,也是一件非常好的事。 于是乎,李倓来到了金城郡。 和政公主带着儿子杨暻,为了她这位多灾多难的兄长接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