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9章 局势 (第2/2页)
知道。以萧何与高祖之亲密尚且怀疑,何况是公。” 贾循听了,心中烦闷仔细一想,又觉得十分在理。 马燧道:“天下谋略在于先谋己,再谋敌。安贼得志一时猖狂,后面必然覆灭。公深知富贵长久之道,应该懂得顺势而为的道理。我的话说完了,剩下的事情全看公自己决断。” 贾循叹息道:“我当然知安禄山不能成事,但是我若举众归附大唐,会不会被安禄山所记恨,而引军攻打。范阳守军薄弱,恐怕不是安禄山的对手。” 马燧立刻劝道:“听闻郭子仪大军已经收复云中,颜太守也在常山举事,还有如平原郡太守颜真卿等人响应,天下局势已经看出顺逆。只要公肯举事,剩下来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贾循于是和马燧同谋,想要诛杀安禄山留在范阳的将领向润客和牛廷玠。 然而贾循是个犹犹豫豫的家伙,前脚谈的妥妥的,后脚就变卦。 等了几天,马燧劝贾循不要犹豫,不然会大祸临头,可是贾循不听。 马燧只得提前做好准备,一旦贾循事败,立刻溜走。 果然很快事情败露了,贾循口风不严找手下韩朝阳商议。 韩朝阳表面上应和贾循,暗地里向安禄山去信告密。 安禄山见信后,勃然大怒,立刻下令让韩朝阳伙同向润客等在范阳的将领,设法诛杀贾循。 十二月末,韩朝阳设宴请贾循赴宴。因韩朝阳是贾循的亲信,贾循不疑有他前往韩朝阳府上。 贾循刚进屋,就被躲在廊上的刀斧手围住了。 他惊道:“韩将军意欲何为?” 韩朝阳喝道:“你背离主公,罪当灭族。”说完,将贾循乱刀砍死。并且趁势入贾府,将贾循一族尽数处死。财产几人分赃,算是安禄山的恩赏。 贾循一死,马燧立刻从范阳逃走。 向润客从韩朝阳处得知是马燧的主意,于是派人追捕马燧。 马燧一路落荒而逃,慌不择路的来到了西山中。有幸遇到了隐士徐遇,此人有忠心,得知马燧是被叛军追捕,于是将马燧藏了起来。如此这般,马燧才逃得性命。 他在山中待了一个月,等外面追捕的人稍微少点后,再离开。 有道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马燧怎么也不会想到,外面的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别无他法,只能投奔平原郡去了。 天宝十五载(公元756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在洛阳僭越称帝,定国号大燕。年号圣武。封妻段氏为皇后,安庆绪为晋王,安思霖为镇国承容公主,安庆和为赵王。达奚珣为侍中,张通儒为中书令,高尚、严庄为中书侍郎。 称帝的事情完成,安禄山开始重新部署自己的进攻计划。 安禄山含威带怒地审视着众人,道:“右羽林将军,潼关的情况如何?” 崔乾佑虎躯一震,皇帝哪里是问潼关的情况,而是在责备他屡次进攻潼关,都徒劳无功。 他硬着头皮出列,奏道:“禀陛下,潼关守将哥舒翰骁勇善战,虽然卧病在床,仍然不可小觑。臣回去后,会加紧进攻,一定拿下潼关。” 安禄山听了,不满意道:“你慢些攻打,朕有的是时间等你。” “陛下……臣有罪。”崔乾佑扑通一声跪下。 “哼!你有罪?不,朕看是朕的过错,用人不当!毕竟你能力有限,连一个疾病缠身的老将都对付不了,朕还派你去。” “陛……陛下……”崔乾佑手都在抖。 “父皇。”安思霖站了出来,“哥舒翰固然是疾病缠身的老将,但潼关到底是天下第一雄关,短时间内难以攻破。如果不施展巧计,很难攻破。” “你有计策?” “是的。” 安禄山立刻挥退众人,只留下安思霖和崔乾佑。 连安庆绪都不得不退下。 等众人退下,安禄山问道:“丫头,你计策就说。” 安思霖道:“父皇还是唐廷臣子的时候,杨国忠为了对付父皇而拉拢哥舒翰,如今父皇已登基称帝,哥舒翰对于杨国忠来说,已经不那么重要,反而危险的存在。” 一般人都不敢提安禄山以前是大唐臣子,只有安思霖随便说。 安禄山不仅不生气,反而问道:“你的意思是,杨国忠忌惮哥舒翰手里的兵马?” “不止于此,他还害怕哥舒翰反手来个武力逼宫,毕竟父皇当时起兵的口号是,清君侧,诛杨国忠。” 安禄山成竹在胸,不禁冷笑起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