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的工厂悠扬的歌_第二十五章 沸腾的车间 (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五章 沸腾的车间 (上) (第1/2页)

    1980年的6月份,化纤厂的新车间领导班子已经组成有两个多月了,各项工作已经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当中,车间里面新安装的十台473假捻机正在依次试运行,巨大的轰鸣声震耳欲聋。

    在人员构成上,除了整个技校毕业生外,又从社会上招工进来100多名新工人,而出去学习归来的青年学生们,也正式地进入了工厂,走进了车间。

    她们名副其实地成了师傅,穿上了蓝色的工作服,戴上了白色的工作帽,脚蹬软底工作鞋,每人脸上都挂着笑容,尽展化纤女工的风貌。

    女同学学习挡车技术,男同学大部分都分到了检修车间及动力车间,除了保全工就是电工,虽然也要倒运行,但要比女同学轻松潇洒的多。

    蓝波兑现了承诺,动用他父母的关系,让周娟如愿以偿的进了厂部医院,当了一名收款员,这对没什么人脉,学习又不是很突出的娟子来,简直是另一种的喜从天降,高兴的她一直在心里说谢谢你了蓝波。在同学面前小脸也一直挂着微笑,大家都说黑牡丹又盛开了,好美呀!

    而从社会上新招进来的100多名学徒工,正在车间的会议室,进行理论培训,原来寂静的车间沸腾了,机器在轰鸣地转动,人在不停的走动,人与人之间在交流的时候,必须附在对方的耳朵上大声地喊,否则对方听不到你在说什么!

    六月初一个月的理论学习结束后,开始了实践挡车,地点选在了老车间,因为这里有一台新安装的473假捻机,可以24小时的和老车间的工人们一起倒班,去南方学成归来的小师傅们正在这台机器上挡车,看看锦纶丝纺出来怎么样?是否正常?

    空闲之余就手把手地教授新来的徒弟怎样穿转子?怎样升头纺丝?。

    厂长下令:只给这帮小师傅们一个月的时间,除了要教会已经在老车间实习过的自己的同学外,每人分两批带新徒弟,每批大约带十二名,进行cao作练习,并且看谁能生产出高质量的正品丝来。

    厂长的指示就是命令,生龙活虎的小师傅们,带着自己的十多名徒弟,开始了三班四运转的倒班生活。

    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上班带徒弟,自己还很小,却要带十几名徒弟,有多难可想而知。

    最难的并不是怎样教徒弟开车升头,而是要在自己所挡的区域把头升好,纺出正品丝来,让徒弟们跟着学。

    这是一台新机器,正在磨合期,箱板里的温度时常就会发生变化。

    高一点刚升好的头就会齐刷刷地烧断,就得从头再来,稍稍低一点就会出低温丝,就变成了废品,当低温丝从成品丝筒上割掉后,哇,就会出现好大的一团乱丝,好恐怖的。

    而一台车四个区,每个区四块箱板,每块箱板有9组增速论。

    一个区域有36组增速论,对应出36管滚筒丝,当然它是半成品,要经过再加工后才能成为成品。

    一个人,一个区,一个班最多能生产36管丝,每管丝大约零点0.7公斤左右,共25公斤左右,一台车四个人,大约能生产一百多公斤。

    为了保质保量的把半成品丝生产出来,八个师傅分成甲、乙、丙、丁四个班组,每两人一个班,每人两个区,每班二十几个徒弟,跟师傅学习升头挡车。

    这个过程太难了,简直可以说,是这帮小师傅们,人生走到这里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刘丹玉记得太清楚了。

    6月20日这天,她和江书华上夜班,半夜十二点接班,她们十一点半就到了,做交接班的准备工作,在接班的时候,上中班的罗晓梅和张丽娜看上去非常狼狈。

    只见她们汗流夹背的,衣服都湿透了,身上沾满了升头的丝,脸上也是用手擦的乱七八糟的,美人也没了形象,一向感觉有点娇气的罗晓梅更是眉头紧锁,有气无力的向刘丹玉说:“今天的机车太难挡了,总断头,到现在都没有把头完全升起来。”即使很坚强的张丽娜也一脸痛苦的告诉江书华:“今天的车太难挡了,总也断头,要累死了。”

    而刘丹玉和江书华的心一下子就提了起来,在检查车况的时候,发现应趴在罗拉上的运转的皮辊,竖起了很多,心里不由自主的有点发毛,前后检查完了车的个个部位后,就走上机台,带着徒弟开始落丝,接过了挡车的工作。

    开始接班还算好,可是越来越困难,纺好的丝不长时间就会断,她们俩挥舞着引丝条,上下翻飞,蹲下引头、穿过踏板,站起来穿转子、打增速论,勾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