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汉代当陈平_第四六七章 归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六七章 归来 (第1/2页)

    刘恒召陈平谈的是关于对鳏寡孤独穷困之人的赈济之策。

    大汉初立之时,天灾频仍。

    那时朝廷顾全百姓甚是吃力。

    对那些特殊群体照顾不是特别周全。

    刘恒自登基以来,风调雨顺,大汉还算太平。

    他在翻阅皇宫存档时发现了这一问题。

    于是把卷宗递到陈平手上,说道,

    “朕听闻早些年大旱之时,这部分孤弱之人活得比其他人都更加地艰难。

    你那日在朝堂上提起过替天子恤万民是丞相的职责。

    可是在这方面做得不够,是你的失职。当罚!”

    陈平欣然接受,把自刘恒登基以来陈家不用到代国犒军省下的财物都当成“罚金”拿了出来。

    等到三月里青黄不接的时候,普通百姓家生计吃紧,鳏寡孤独穷困之人就更加地度日如年了。

    陈平让朝廷在全国布告,宣而赈救,借贷之策。

    有官府拿出累年的余粮,受到了陈平的责问,

    “以往的那些个灾年,对灾民赈恤不力,这是本相的失职。

    特自罚以谢天下。

    还请作为父母官长的诸位同僚襄助,把这些个物资按事先拟定的章程发放到鳏寡孤独穷困之人手上。

    赈济得力将会是政绩上浓重的一笔,也是大汉官吏快速升迁的重要途径之一。

    虽然陈平没有像往年那样公布赈济奖惩的具体办法,但是对于执行刘恒登基以后的第一个政令,他们仍然像往年一样十二分地尽力。

    “正值春和时节,草木群生之物都有各自的乐趣,而百姓

    刘恒召见陈平谈的是怎么巩固他在长安城的地位的问题。鳏寡孤独穷困之人有的濒临死亡,而没有人看望。作为百姓的父母将会怎么办。

    应议一议赈救,借贷。”

    这是刘恒关于春荒时节应对之策的诏书内容。

    更是突出了此次赈济的重点人群,

    “老要非帛不暖,非rou不饱。今年年初不断派人省视问候长老,又没有布帛酒rou赏赐,又怎样帮助天下子孙孝养其亲?”

    众官吏见陈平带头,有余力者出都拿出了家中余粮,以添作赈济物资。

    朝廷请令、县、道,年八十以上,赐米人月一石,rou二十斤,酒五斗。

    九十以上,又赐帛一人二疋,絮三斤。赐物与粥米,县令阅视,丞及尉送至,不满九十,啬夫、令史送至。

    刘恒登基以来的第一次赈济很是成功,他也受到了大汉百姓的赞誉。

    陈平在派发米粮时,有一穿着朴素整齐的童子拿着一本书交给陈平,说是书的作者要他即刻就看,看了之后立马给个答复。

    陈平打开那层层薄麻纱,只见两个足以让他为之膜拜的字《素书》映入了眼帘。

    他的心里极不受控制地怦怦直跳。从那一刻起,他就忘了自己,忘了周遭的一切,甚至把现在正在赈灾都给忘了。

    但是,当他的左手不受控制地颤颤巍巍地翻开扉页时,却只看到了一片空白。

    陈平立时有了一种求而不得的失落。

    他再看向前方,那童子还在。

    只是他脸上挂着端庄的微笑,朝陈平施了个礼,

    “我家主子说留侯的那一本才是有正经内容的。如果丞相想要看到孤本,务请随我去见见他。”

    陈平对此人的底细不甚清楚,询问了一句,

    “留侯的那本不是随他下葬了吗?”

    童子脸上保持着笑容,避开了陈平的问题,

    “我家主人说了,他知道高祖皇帝心中的疑惑。”

    陈平心里不是个滋味,高祖皇帝已经先行,现在的大汉百姓最需要的是一粥一饭一丝一缕,那位心中再大的疑惑于他而言都不是顶重要的。

    陈平从极度的激动中恢复过来,不为童子的话所动。

    但是,那童子再次追加了最重要的一句,

    “我主人知道丞相的来历。”

    陈平抬起了头。

    “一——阵——风——”童子一字一顿地说道。

    陈平尘封已久的记忆再次重现。

    在这个没有张丽的世界里,他的人就像是被掏空了一样,他的灵魂就好像是缺失了似的。

    童子的话更加地撩起了陈平心中的痛,两只脚不由自主地就追随着童子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