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七章:当世武圣 (第1/2页)
明,暗,化,丹,罡,神。 此乃龙蛇中拳术六境,亦是国术流中的拳术六境。 常有人说,这六境中,只有明劲,暗劲和化劲是真实存在的,而后面的丹劲,罡劲,见神不坏,那都是作者自己编撰的。 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丹,罡,神,也是切实存在的。 只不过到了至诚之道这里,神机出现了一点分歧而已。 早期的龙蛇,将化劲分为三重境界,化劲之上是抱丹,抱丹之上就是打破虚空,跳出真身,与道合真,于不见不闻之中,觉险而避。 即化劲,抱丹,打破虚空三重境界。 并且在首次提到罡劲的时候,表明化劲的上层功夫,罡劲,就是打破虚空,成就不坏。 也就是说罡劲就是打破虚空,见神不坏就是不见不闻,觉险而避。 早期的抱丹,罡劲,都是技巧。 抱丹坐跨是形意拳的拳架子,罡劲是筋骨爆发,震而不荡。 抱丹的力量也才一二千斤,不像后期那样抱丹能掷象,有几十吨的力气。 龙蛇前半部分,是非常写实的。 神机所描出来的这些抱丹,罡劲,也是切实存在的传武理论之一。 “余五岁习拳,初习拳,手脚笨拙,僵硬,如断线木偶,手不知往何处放,脚不知往何处踩。手眼身步法,处处是错。” “故所发之力是为僵劲,看着力大,实则脚下无根,人家一闪,一别,你就扑通一声,摔了出去。” “渐习之,己得法,举手投足,皆合拳谚,遂明力之起承转合,心意从粗而细,从身上分出刚柔,明暗四股劲道来。” “这是明劲,暗劲的阶段。” 徐重光语气坚定,尽管他一字一句都非常的缓慢,但却条理清晰,声音洪亮。 他在这个世界,得到了很多前辈的关照,指点,毫无保留地传授武艺,他过来的学拳目的早已完成。 他早就可以直接回去。 可他不能这么回去。 他的目的,是前辈们帮助他完成的,所以,他也想帮助前辈们完成他们的心愿。 龙蛇世界中,习武之人的数量,是千万计的。 那样的世界,比起原本在崔有成等大成拳的时代过去后,散打与传武彻底分开,马、阎、雷等人的时代...... 更是先辈们所愿意看到的吧。 孙家的功夫,孙禄堂完整地传给了孙存周,孙存周传给了他儿子,天赋很高,不下于乃祖,是真正的小武神。 他的身上背负着孙家两代人的培养的与心血,是孙家唯一能把武学继承、传承下去了的人。 可是为了家国大义,明知浩劫将至,十死无生,他仍毅然从军,最后死于洛阳战役。 孙存周当时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应当会什么样的心情了? 晚年的时候,孙存周看着门派被迫删掉拳法中具有技击性招式的时候,又会是什么心情? 就让我来开道,我来传火。 让这个世界的武术,能够继续继承和发扬下去,变成真正的国术世界! “刚则开碑裂石,击坚破锐,柔则吞吐吸化,内运五行,这是化劲。” 化劲,先贤们用很多词语去形容,运力如球,出神入化,刚柔并济等等。 以形意拳为例,形意拳功夫入化,那一定是把十二形的拳架子,五行拳的拳架子,都练得神形兼备内外通达,已经登峰造极了。 但换个角度,也就只是登堂入室,还没有脱离前人的桎梏,只是宗师的皮毛,还没有属于自己的顶尖东西。 而像薛颠,傅剑秋,尚云祥,唐维禄这些人,他们都已经在形意拳的基础上有了自己的东西。 比如薛颠,薛门的形意拳,则是抛弃了十二形,以龙,象,狮,虎,猿,牛,熊,虎八法为主,五行拳也变换为飞、云、摇、晃、旋五大势。 “再进一步,就是化劲的中层功夫,内敛金丹,处处成圆。抱丹坐跨,使全身的精气神,心意形都浓缩成一点。” 这是化劲之上的功夫,徐重光自从在武当山功夫入化后,又得到傅剑秋这等抱丹坐跨的大宗师的指点,再与林秉礼、窦来庚两位化劲宗师交手。 最后在和李景林比剑之后,才明白了这层道理。 龙蛇早期抱丹这个境界,指得是劲力的浓缩爆发,气质的内敛成圆。 其理论是:内家拳讲究,曲而不直,任何都是圆的,手背圆,虎口圆,裤裆圆。 化劲叫宗师,这是有原因的。 宗师,这个名字的,代表着的是高高在上,受人敬仰,可敬不可亲的存在。 虽然化劲之上的练法,是没有人分出来的,但是宗师这两个字,本是就是再前辈在暗示你接下来该怎么练。 “到了化劲,就称为宗师,既然是宗师,就要有宗师气度,要开始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 “所以化劲再上一步,就是修身养性,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不可言笑,就连寝食,心情,也自然遵循规律,隐隐于天合,于道合。” “无论是吃饭,还是睡觉,生活之中的作息,都能渐渐内敛精气神,收缩锋芒,处处成圆,虚而不盈,行走做卧无一不是拳,无一不是宗师气度言行,形意拳二十四法,就是这个。” “最终,渐渐地,精气内敛,锋芒圆溜,这就是拳术境界中藏精敛气的境界,这也是《八卦拳学》中所描述的“一粒金丹吞入腹”的境界。” “故而每一位抱丹坐跨的高手,平时都是宗师气度,斯文儒雅,怒时又如雷霆霹雳,如妖似魔。” “到了这里就算知了自己,欲进则进,欲退则止,行走坐卧己有闭眼触之,随发随应之能了。” 当然,宗师也是人,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仙人和修真者。 武学上的宗师,也是人,也有人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爱恨情仇,也一样要和人结婚生子。 修身养性也不是让人绝情灭性,太上忘情。 徐重光自己之所以没有像其他前辈那样结婚生子,只不过是因为他在此界,并没有什么感情方面的想法,一是沉迷于武术,二是此身非己身,三是没有遇到缘分,四是在这个大时代背景下,实在有一种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感觉在其中。 而其他的武术宗师们,高明于杨露禅,孙禄堂也都是有妻室,有家庭,有儿女,有情感的。 徐重光所说出来的,这已经是拳术从来密不告人的东西了,因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