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王氏特免诛连,周王难续前缘 (第2/4页)
笑过,如今终于开怀喜笑,婉灵心中终于能够释然一些。 两人来在兰陵宫内,见宁王殿下附身趴在塌上,手捧汤药,喝得十分费劲。他与王妃本就不亲近,王妃想要拿起勺子喂他喝,宁王却非要自己接过勺子。一来二去,王妃干脆坐在一旁,等他喝完了,再将汤碗撤下。 婉灵见宁王情绪不高,便开口向丽嫔娘娘请求道:“娘娘,何不宣殿下的侧夫人进宫服侍汤药呢,这样殿下或许能好得快一些。” 丽嫔娘娘嘴上不说,其实心里对这个王氏夫人早就看不顺眼了。加上这次王家害宁王平白遭受无妄之灾,更是不满。此时听婉灵提起清宁,正好名正言顺地宣清宁进宫,替换王妃。 宁王自是不说,听到母妃同意让清宁进宫,一时精神舒爽了不少,感激地看着婉灵。 “好了,王妃也辛苦了好些日子,该回府休息了,这里就交给清宁来伺候吧。” 王妃不敢多说,只得老老实实地退出宫去。她本就不得宠,如今王家遭此打击,她更加不敢有所差池,越发地小心谨慎。 “这周婉灵是什么角色,也敢当面编排主子的去处?”贴身侍女又抱怨道。 “今后这样的话再从你嘴里说出来,我定不轻饶你!” “奴婢不敢,就是心里不舒服。” “不舒服也得给我忍着,谁让咱们现在处在下风。这些不甘,也只能留待日后慢慢踅摸了。” 清宁见王妃回府,恭敬行礼。王妃撇了她一眼,也不说话,径自走回房中。 宁王挽着清宁的手,时隔将近一个月,清宁才见着殿下,早已泪雨婆娑。丽嫔见他俩情绪正浓,便吩咐婉灵和政希避开,一起到御花园中闲谈。 “希儿,你虽是王家公子,但素来不同流合污。此次为宁王洗脱罪名,你是首功,理应受我一拜。” “娘娘快快请起,这都是微臣的本分,您不用这般放在心上。” “你们两人,单枪匹马地,一个在宫内,一个在宫外,同心协力侦破此案,彼此默契信任。我看那朝中的六部官员们,都没这般效率心力,我由衷地佩服你们。” “娘娘这就见外了,宁王殿下贤能在外,我等怎能不尽心竭力?” “今晚,就在宫中用膳吧,自是要好好款待答谢一番的。” 周婉灵与王政希被破格提拔,文武百官都趋之若鹜,纷纷登门走访。送礼的车队,饶了王府整整一圈。 婉灵开始步入仕途,以一介女流之身,同时身兼军方和文臣大权,族人们自当敬她一分,今后便没什么好担心的了。周蒙生将这些礼物悉数退还,只收了太皇太后和陛下的赏赐。 而王令史在书房内,日夜冥思,不曾休息见人,头上青丝转成白发。直到下人们在门外禀报,说皇室和群臣送礼到府上,他才肯走出书房。 王令史听得下人说皇室嘉奖王政希破案有功,群臣都登门拜访,门庭若市。自看到皇后尸体那日,王夫人就一病不起。王氏族人更是无人问津,唯恐避之不及。 他觉得这些真是对自己的莫大讽刺,张口哈哈冷笑。王氏就这样侥幸逃过一劫,陛下在太皇太后的劝说下,没再针对王氏一族。 可王令史心中隐隐不甘,他不是不满皇家的处置,只是觉得苟活于世,自家颜面竟是靠着儿子的‘背叛’才得以保全。岂止是愧对列祖列宗,九泉之下,更是无颜见那惨死的王氏。 自此,王令史虽每日照常处理公务,但心性言辞极少,如丧尸一般,冷冰冰的。在这副躯壳之下,一颗心已经死去,剩下一地的残灰,在等待着风生水起的那一刻。 信王连夜骑着一匹烈马,出城之后一路向西,直奔西蜀巴东的那个关隘。 夔关,是唐宛国西进古蜀的必经之地。贵妃娘娘出身西蜀皇室,今获罪被杀,惨死宫中,西蜀皇室自然不会放过李唐。 信王这个时候易容化妆悄悄出城,亲自前往西蜀,目的就是为了联合西蜀,发兵攻唐。自己则趁机在京城内起兵,来个里应外合。只要江陵城掌控在自己手中,就能剿灭周氏王氏两族,替母妃报仇。 原本信王倾心于婉灵,当他得知是婉灵在暗中帮助王政希对付母妃,还动用军中力量,便不再留有任何情面。若是逮到周婉灵,他会留着慢慢折磨,要让她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而西蜀去年刚刚丢了建宁,为报此仇,绝对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将养了一月有余,陛下终于能下地走动了。在宦官的陪同下,独自在御花园中缓步慢行。 清醒之后,老皇帝对于皇后一干人等的罪行,感到甚为忌惮。连身边伺候多年的王公公都倒向王氏,还有西蜀势力从中作梗,着实让人寝食难安。 为今之计,就是尽快册立太子,以稳住局势。鉴于王氏外戚势力过盛,老皇帝开始绕过王氏和周氏,直接从民间选拔寒门士子,作为御前掌典。他首先想到的是此前在围猎上见到的那些家奴们。 此时王府上下,正张灯结彩,喜庆祥和。王政希骑着高头大马,带着迎亲的车队,来到玄门之外,等候公主殿下的车驾。 将公主迎上马车,迎亲的队伍,在锣鼓喧天中,悄然返回王氏府邸。 三公主用手撩起车帘,从帘缝中偷看骑在马背上的身影。原本以为皇后获罪,王氏一族会受牵连,公主担心驸马爷被问罪,四下打听陛下的动静。 好在陛下没有怪罪王政希,反而擢升奖赏,原定的婚事照旧不变,公主这才安心地披上嫁妆,嫁进王府。 王氏表面看上去并未受多大影响,实则权势地位大不如前,婚礼的排场相应地收缩低调了很多。王夫人病重,无法cao持婚礼仪式,由王氏族长代行司仪。只是这拜高堂之处,堪堪地仅有王令史坐在八仙椅上。 公主生母早逝,皇后和贵妃已死,宫里为全公主仪程,太皇太后特准丽嫔娘娘代行长辈礼仪,坐在王令史的旁边。 公主手持鹊扇,一身碧罗裳,站在堂下,时而侧目偷瞧王政希。政希自然是心不甘情不愿,公主也明白,强求不来,期待日后慢慢培养两人的情感。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夫妻对拜...入洞房~”二位新人给长辈奉完茶,便拜堂成亲。 王政希脑海中,闪过许多画面片段,还有那梦中似曾相识的场景,不过如今这佳人却换成了公主殿下。他呆呆地随着司仪的口令,心不在焉地拜完天地,冰冷僵硬地与公主进入婚房。 案台上插着一对孔雀翎,烛光中佳人手持鹊扇,柔坐婚床之上。恍惚间,像是置身梦境一般,王政希缓缓撤下那把鹊扇,顺手放在了案几之上。 恍惚间,他觉得面前的佳人,就是自己的灵儿。 将灵儿揽入怀中,呢喃道:“灵儿,你再也不要离开我了,好么?“ 公主听到他呓语着‘灵儿’的名字,心中一泠,垂下眼帘,两行清泪挂在唇边。 清凄的月色之下,碗灵站立在海棠树下,望月怀思。还记得院中的这颗海棠树,是婉灵10岁生日那年和王政希携手种下的。五年过去了,如今海棠树迎风抽取新枝,紫色花朵溢满枝头,清香扑鼻。 婉灵取出去年埋在树下的海棠酒,独自倒上一杯,小酌一口,花香酒香混合在一起,此情此景,浓淡相宜。 “此生惟愿含贞哥哥,天长地久,夫妻永谐。” 对月独酌时,有花瓣飘入酒杯中。婉灵也不去管它,一饮而尽。口中芬芳甘甜,却敌不过心中丝丝愁肠断续。晚风习习,吹得人寒意刺骨。 酒意正酣,婉灵迷迷糊糊地睡在了亭中。侍女见小姐睡着了,将披风盖在她身上,安静守在一旁,任凭满院的海棠,缤纷零落。 昨夜风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