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章 再为人 (第2/2页)
张寡妇取了两件衣服当做谢礼,一件是自己的衣裙,一件是张秀才生前的阑衫,统统装进一个包裹塞给丫头。 眼见张寡妇就要走进杨家的大门,丫头忍不住又抓住了她的胳膊小声说:“张嫂子,他们府里的人要是欺负你可怎么办啊?” “没事的,我刚才见他们家人都挺和善的。就是真有个万一,不还有一死呢吗。” 张寡妇的语气很平淡,眼神中再不见刚才的悲伤,也再看不见任何的神采。 李叔久久望着她的背影,摇头叹道:“真是可惜了啊,多好的一个小寡妇啊。” 大门重重关上,杨家的家丁持棍赶走了他们,三人干脆找了条背街换衣服。 “爹,你看俺好不好看。”丫头穿着明显大了两号的花衣,甜丝丝地问着李叔。 “好看,俺大闺最好看!”李叔也穿上了丫头脱下的衣褂,终于把衣服凑成了一身,看着女儿越发有大姑娘的样子,傻傻在那乐着。 小丫头又想向赵震炫耀,可是只看了一眼,就忍住惊呼道:“爹,你快看大个子,他变成秀才公了!” 李叔转头向赵震看去,也吃了一惊。 他洗去泥垢的脸,分外白皙,显得眉眼浓黑凌厉。 张秀才本来松松垮垮的阑衫,穿在他身上倒变作修身挺拔。 尤其是他那股气宇轩昂的劲头,若非顶着一头短发,直让老汉想起往日营里的参赞文官。 赵震不知道老汉的心思,只是沉浸在刚洗完脸的清爽之中。 虽然衣料粗糙,磨得身上一阵发痒,但穿上衣服以后,他终于觉得自己重新做回了人。 “李叔,这要饭不是长久之计。您看这城里哪能找到营生做,苦点累点不怕,工钱能养活咱们仨人就成。”眼见父女俩都直勾勾望着自己,赵震便主动发起了个小会。 “营生哪那么好找,这登州城里,人人都觉着咱们辽人是匪是贼,咋会有东家雇你。”丫头的声音越来越低,刚才的高兴劲一扫而空。 李叔听了也不是滋味,砸吧砸吧嘴,仿佛下了什么决心,猛地一拍大腿道:“也罢,既然后生你这般把俺们爷俩放在心上,俺也舍下这面子,去给你求个差事。” 赵震和丫头都是心中一愣,不知这老汉要从哪里寻差事,可是不论丫头怎样询问,李老汉就是一言不发。 二人只得跟着老汉向城西走去,这一路也不白走,看见有开门的人家,父女俩都要进去讨些吃的。 但是正如丫头所说,只要他们一开口,大门就砰的关上。 唯一没有直接关门的人家,却放出两只猛犬,追着三人跑出半条街方才返回。 途中赵震也进了几户店铺应聘,无论他声称自己祖上八辈都是账房,还是能做出皇宫才有的御菜,迎接他的不是喝骂,就是棍棒。 明代登州就设在蓬莱县中,其中水城距旅顺最快一日便可到达,自天启年辽陷之后,浮海而来的辽东难民早已超过十万之数。 但因为朝廷安置不力,难民在山东和本地人积怨颇深,登州人视辽人如寇仇,趋之如猪狗。辽民桀骜,动辄以刀剑相抗,有人甚至重返辽东,发誓报复。 在地域歧视面前,赵震也再不挣扎,大约过了半个时辰,三人终于停在了一间门高匾阔的商铺门前。 抬头看了下,上面是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归辽行。 几乎不用问,赵震就能看出这商铺的主人是个辽人。 前门的掌柜不断送出捧着皮货的顾客,成行的粮车在伙计的招呼下往后院驶去,人声、马声、车轮声响成一片,无处不可见这商铺的规模之大。 目送着李叔钻进店中,一早上没吃东西的赵震和丫头再也撑不住了,干脆蹲在了店铺对街。 他们刚一蹲下,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就跑了过来,看看自己,又看看丫头,他咧嘴一笑后,居然拍着手念起诗来。 “辽东汉,没祖宗,剃了头发作阿哈。 媳妇送上主子床,生个儿子不像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