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八章 收获和治军(二合一) (第2/2页)
《地煞真功》秘籍里,一位明末清初时期的地煞教主留言道: “自刘伯温斩尽天下二十四条龙脉后,天地元气愈发衰堕。” “真气武功因而越来越难练了。传言明初之时,习武资质上乘者,一天可生气感,三天便可炼出一缕真炁。” “而如今遍观天下,未闻有十日之内生出气感之人。” “倒是外家武功的抻筋、锻骨、养脏、炼髓四境未受到多少影响。” “但再往后的由外而内、化血成罡的难度提高了十倍不止。” “恐怕再过一百多年,天下将难存修炼内家真气的武者,而外家武功也难出化罡宗师。” “后世之人,若要练习本教镇教绝学《养煞真功》,切记不可强练此功,更不可贪功冒进!” “如今天地元气日益衰堕,煞魔难制,稍有不慎,便是走火入魔的下场。” “惕之,慎之……” 余恪看完留言,呼出一口浊气。 将《养煞真功》的秘籍合上,余恪眼神游移不定。 这《养煞真功》作为传承七百载的七十二地煞教的镇教神功,哪怕放到七百年前,天地元气未衰堕之时,估计也是当世一流的神功秘籍。 能传承到现在仍未遗失或缺损,实属不易。 不过,这本秘籍虽然珍贵,但放到现在这个大环境下,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估计七十二地煞教教主唐羽正是因为强行修炼这本秘籍,才导致走火入魔,心性大变。 不然哪个正常人会疯狂到没事屠杀一座城镇的人? 余恪虽然自持练武资质天下无双,但并不急着修炼这本秘籍。 前车之鉴就在眼前摆着呢,余恪可不想落得唐羽同样的下场。 至少也要炼髓圆满后,若无法突破化罡,无路可走时再说。 余恪将几本秘籍收好,直接下了瓮山。 山脚下,余恪望着山上炊烟渺渺的景象,心中思绪纷纷。 来瓮山之前,他有两个目的。 一是搜寻七十二地煞教的武功秘籍。 二则是杀光七十二地煞教的余孽。 但谁知山上转悠了一圈,一个成年男性都没遇着。 山里数百户人家中,年龄最大的男童,也才不过七八岁大。 俗话说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理是这么个理。 但余恪又不是什么冷血动物。 他时至今日所杀之人,除了七十二地煞教徒外,就只有战场上那几十名法军了。 杀人从来都是为了保家卫国,或是因为心中的正义。 余恪实在无法对一帮老弱妇孺下手,即便对方日后可能来寻他报仇。 不过。 想到这里,余恪的目光转向莲花县城。 要说报仇。 最应该报仇的,应该是县城里那无缘无故被屠杀了的八百七十二人的家人吧? 这帮七十二地煞教教徒的家小,失了家中男人的保护后,还有多少能活得下来? 余恪也懒得管。 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 ……………… 回到县城。 余恪将一营二营八百新军收拢,来到城门楼处。 指着被吊在城门楼上的五名士卒,余恪望向整齐列队的八百将士,大声道: “这五人,趁着县民家中被毁,县中一月乱麻都在扑火救火之时。” “以为无人顾及他们,便行贼匪之举,窃夺财物!被发现后又打伤了三个莲花县民。” “如此做法与那贼匪何异?” “简直令我新军上下蒙羞!” 八百新军士卒望着被吊起来的五位同袍,神色愤怒。 我们一晚上累死累活地忙着灭火,你们五个却去窃夺财物? 余恪问道:“甘启良。” “在。”甘启良跨出一步。 “按照军规,这五人该如何处置?” 甘启良大声道:“行贼匪之举欺压百姓,未致人亡者。” “受五十军棍!革除军籍!充入大牢,劳改五年!” 余恪喝道:“按军规,行罚!” 甘启良挥了挥手,让手下将那五名新军士卒放了下来,拖到一旁按在了板凳上。 没一会就传来凄厉的惨叫声和求饶声。 余恪看也不看那几个货色,待五十军棍都打完了以后,余恪又道: “二营二连一排三班班长鲁彪、二营二连一排排长张庆贵,出列!” “二营二连连长李晖,出列!” 三名身着军官服的新军士卒,步伐标准,从队列中走出。 “三班班长鲁彪治下无方,革除班长职务,领十军棍!” “二连一排排长张庆贵治下无力,降为一排三班班长。” “二营二连连长李晖识人不明,降为二连一排排长。” “可有异议?”余恪望向三人。 “无有异议!”三名军官大声道。 鲁彪走向一旁,老老实实的趴在板凳上,挨了十军棍,咬着牙一声没吭。 余恪对甘启良道:“空余的二营二连连长职务,你自己选吧。” “是。” 余恪接着道:“将战死的十九个弟兄抬上来。” 十九具盖着白布的尸体,被抬到余恪面前。 余恪望着这十九具尸体,眼中闪过一丝愧疚: “此战我军击毙七十二地煞教匪徒二百四十八人,战死弟兄一十九人。” “有如此损伤,实是本座计划有缺,非战之罪也!” “这十九名袍泽弟兄之所以战死,过错在我!” 一旁的甘启良见状苦笑道: “余参谋爱护下属,但打仗哪有不死人的?何必如此自责?” 余恪眼睑低垂,摇了摇头道:“这十九名弟兄的死亡本可以避免的。” 随后,冲着十九名新军烈士拜了三拜。 余恪望向一众新军将士,继续道: “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此乃我军立军之根本!” “昨夜,我军击毙七十二地煞教贼匪二百七十八人。已将七十二地煞教全数剿灭。“ “此乃大功一件,一营二营全体将士,每人赏白银五两,受伤者多领一两白银作为医药费。” 说着余恪又转向那十九具烈士之躯,躬身一拜: “战死者,抚恤五十两白银。一家老小,我余恪负责到底!” “只要我余恪还有一口饭吃,就饿不着他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