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原定阳神的结局论战 (第1/1页)
既然决定先写新书,那就不要吊着大家了,直接讲一讲原定准备写的阳神故事的结局。 即人人如龙概念的来源,以及现实与理想主义的争斗。 人人如龙可以引出的斗争路线,实际上是思想史上非常重要的篇章,即是小乘佛法与大乘佛法之间的斗争。 原著里面,神机没有给人人如龙给出合适的斗争路线与矛盾设计,实在是我非常大的遗憾,所以才有了这本小说。 可能说到这里,大家会有些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首先要明白佛法是什么。 佛法,佛法,简单来说是让一个人能够成佛的方法。 小乘佛法与大乘佛法之间的区别就是,有多少人可以成佛? 小乘佛法认为,成佛是很难的事情,只有经过艰难的努力才能够成佛,因此能够成佛的人是很少的,具有慧根的人没有那么多。 所谓小乘,即能够达到彼岸的人并没有那么多。 大乘佛法则认为,人人具有慧根,都可以成佛,可以使得无量的众生达到彼岸。 这也里面涵盖的理念斗争,就是我为平安和洪易两人准备的路线斗争。 如果举一个中国佛界的故事,那就有点类似神秀与六祖慧能的斗争。 神秀与慧能各做了四句偈,大家应该都知道,但知道这两首诗背后意味着两种佛学路线的斗争可能就不太清楚了。 首先我们来看神秀的话。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神秀的理念是,如果一个人要成佛,或者说要成为一个好人,那么时时刻刻要修行,不断地进步,最终才能成佛。 现在再来看慧能。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慧能的理念是,你本来就是佛,直接顿悟了,不需要学习,也不用修行,每个人都可以成佛。 这两种理念的斗争,在佛学史上称呼为南顿北渐,两派之间几乎到了生死仇人的地步。 虽然很多网文小说喜欢用慧能的话来装逼,但我做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来帮助大家理解这两种理念的差异。 如果你是一个数学爱好者,希望成为数学家。 那么神秀会告诉你,怎么成为数学家呢? 你要高等数学学好,把自己擅长的数学领域,不断地钻研,不断地进步,去寻找那么一丝的可能,你才有机会成为数学家。 换成慧能,他会告诉你,每一个都是数学家,他们本性就拥有数学才华,只要你顿悟了,立刻就能成为数学家。 放到现实里面,大家就会感受到这种差异。 是的,我更同意神秀的话。 因为这更符合人的认知能力,学习与进步的成长空间,神秀承认成佛是很难的,只有时刻不松懈地学习,进步,你才能成长。 我不否认的确有慧能说得那种人,超越常人的悟性,像是拉马努金那种为数学而生的天才。 但这绝对不是大多数人。 慧能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但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为了传教。 佛法是高深的学院派知识,还是众生都可以传唱的歌谣? 神秀代表了前者,慧能代表了后者。 就像对于普通人来说,让他们成为佛学大师,数学家是非常困难的,你几乎不可能把每一个人都培养成为数学家,这不仅是资源的问题,更是生物的多样性决定的。 但你可以让每个人都感受到佛学的乐趣,并满足于自己很聪明的一种快乐感。 这便是慧能走的民间路线,宣称人人皆有佛性,只要顿悟了就能成佛。 说完了南顿北渐的差异,我们再回到人人如龙的理念最大的问题点是什么。 我在第三十八章的时候用一句话定下了整个书的理念斗争路线。 地上不能建天国,尘世不存理想乡。 他的下一句是什么呢? 矛盾永远存在。 这是我原定的结局章节名。 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斗争是如此的缠绵悱恻。 最终平安与洪易没有分出胜负,各自在道路上前进着。 可能聪明的读者已经看出来了,毕竟我已经弄了很多的伏笔进去了,比如平安一开始就能够看到《易经》等等。 因为平安穿越的阳神世界实际上是重启的故事。 真正的幕后大boss是原著接近彼岸的洪易,但他只能接近,而永远无法达到彼岸。 为了探究自己缺失的部分,洪易一次次重启世界,进行推演观察。 有一些跟原著不一样的地方,是我放下来当做差异的伏笔的。 不过现在说这些也没有意义了。 平安是被他找到的最大变量,最终将故事彻底地脱离原本的剧情,他也在跟平安的斗争中发现了这一点。 原本的世界里,洪易消灭了一切矛盾,整个社会也就陷入了停滞状态。 因为社会是在矛盾中发展的。 原定阳神的结局便是以矛盾论收尾的。 最后总结一下。 这书本来就是为了讲道理而写的。 因为我想不自量力地补完整个阳神缺陷的地方,包括他过于简单粗暴的故事,包括他没有完善的理念斗争。 从结果来看,我是没有做到这一点,有点遗憾。 至于后面的故事,等我有时间一点一滴地补上吧。 现在我要休息一下。 等过段时间写新书了,账号想一想看要不要换吧,反正扑街也正常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