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一章 青春诗社(二) (第1/1页)
说干就干,这是孙洋的作风。 就像两年前,在中学的大门外,他第一眼看见杨雪,就产生一种淡淡的喜欢,于是立刻给她写暧昧的信(其实就是纸条),一写就写了两年,纸条都已经写了一大口袋。虽然只收到一封回信,但他还是感觉自己的坚持是对的。 今天,他想成立一个由同学组成的青春诗社,他也立刻实施。 他找了几条适合诗社的规矩,记录在新笔记本上,最后两页画了表格用于登记诗社成员的写作情况。 青春诗社——四个大字刚劲有力的写在笔记本第一页上。 孙洋还特意研究了日子,敲定下周末周六晚上八点八分整在学校东北方向适合开展大型活动。 他们学校的东北方向有一个大水库,一年四季,碧波荡漾。水库边有一块不大不小的空地,空地中间有一大棵古树,树高水秀,视野开阔,是附近人都认可的风水宝地。这里绝对是诗社成立的好地方。 周日晚上,孙洋把回家做的所有准备工作都告诉三个兄弟,他们都听得目瞪口呆,不敢相信孙洋把所有事都理得井井有条。 接下来就是着手宣传。 孙洋写了一个成立诗社通知,制作了一个登记表,让三个兄弟拿着去宣传,喜欢诗歌的就可以填表报名。 一周下来,全校总共有六十二个同学报名,报名表都写了很多张。 男生四十人,女生二十二人,后面报名的都只写一个名字,否则忙不过来。 包志跑得最积极,他一个人就宣传了三十多人。 “现在怎么办?”包志急冲冲的要追求下一个环节。 孙洋看着六张名单,轻叹一口气,他没有想到报名的人那么多,都入诗社吧人太多,不接收吧不近人情。 他思考片刻道:“我们初期控制在二十多个人,六十多人,太多了,召集起来也不方便。” 包志:“那我们怎么办?” 孙洋摸着下巴:“成立诗社时候去一部分人就可以了。” “哪些人去?” “问清楚,特别喜欢诗歌的,特别爱好写作文的去。” “好主意。” “我估计很多人都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不是真的喜欢诗歌。” …… 他们一去说,果然有许多同学退缩了,人数急剧下降到二十五人。 孙洋再次审视名单,颇为满意的道:“留下的应该都是精英了。” 包志满脸的成就:“大哥,三选一,绝对精英。” 杨开永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这件事做得太漂亮了” 孙洋点头:“点赞。” 曾宝杰提出疑问:“我们这次人数多,还是周末出动,恐怕很多人要回家,抽不出空来参加我们的成立仪式?” 曾宝杰一提,杨开永也有些担心了:“是啊,周末我们不回家,家人都会找的,到时候找来就麻烦了。” 包志没说什么,只是看着孙洋。 孙洋用手抱着额头,微微前倾,大概分把钟后道:“我们是成立诗社,不是去做什么坏事,直接和家人说就可以了,家人不同意的就不要去了。” 包志三人都认为安排得非常合理。 孙洋准备了一个专用的大碗,买了二十五瓶汽水,然后安心的回宿舍睡着,等着出发。 出乎他们的预料,二十五人全部到齐,周六大家都找了一个理由留在学校。 水库边,古树下,清风里,明月照。 二十五个少年男女,成一方阵,面对着古树精神抖擞的站着。 孙洋拿出准备好的大碗,从水库打了一碗清水,把它当成酒来喝,因为那时候大家都不会喝酒。 包志、杨开永、曾宝杰等人很庄重的看着那碗水。 十七个男生,八个女生,都把那碗水当成神圣的水。 孙洋站到最前面,高举水碗:“喝了这碗清水,我们的青春诗社就成立了。” “青春诗社,我来了。”二十五个人的声音响彻山野,最后消散在无边的月色里。 孙洋喝了第一口,包志第二口,杨开永第三口,曾宝杰第四口……最后一个女生喝完,还剩一口,孙洋抬起碗,一饮而尽,然后学着武侠剧里的样子,一松手把碗摔碎了。 喝完清水,二十五个人都热血沸腾。 孙洋大声道:“大家坐下,听我说。” 所有人整整齐齐,安安静静的盘膝坐下,齐刷刷的看着诗社社长孙洋。 孙洋站在前面道:“我们的青春诗社,今天成立了,欢迎所有热爱诗歌热爱写作的同学,以后我们就是预备诗人,一起努力一起提高。” 孙洋话音刚落,大家的欢呼声、叫好声、拍掌声同时飘荡在月色里。 孙洋一摆手,所有声音瞬间止住:“为了增加学习气息,我给大家收集了一些外号,这些外号我事先已写在纸条上,为了体现公平,大家来我这里随机抽,抽中哪个就哪个,好不好?” “好。”二十几人短促有力的回答。 从包志开始,有序的到孙洋提着的塑料袋内抽签,回到位置统一打开。 兴奋声一片。 “我抽中的是雪舞诗人,太好听了。” “我的是飞天诗者,这个太霸气了。” “我的是烂漫诗人,我喜欢。” “我的是大地飞诗,不错不错。” …… 孙洋抽中“千面诗王”,包志抽中“玉面诗人”,杨开永抽中“四海诗尊”,曾宝杰抽中“冷面诗鬼”。 这些外号都是孙洋想出来的,但从今天开始就是在座每一个同学的。 孙洋叫大家记住这个外号,因为它将是所有人的青春代号。 抽完外号,孙洋安排包志给大家发汽水,每人一瓶,一起打开,一起高举喊“干杯”,一起入口…… 夜深了,他们谁也不想离开这里。 他们的嘴里还有水库清水的冰冷。 那是一股代表青春友谊的味道。 清风,明月,在那一夜把他们的彻底点燃。 那时的他们,不知道做一件事的意义何在,但他们都会十分认真,十分投入。到长大以后才明白毫无意义,可还是怀恋无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