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10 一个伟大的人 (第1/1页)
,农家女子很威武 当张彬两人找到人时,伟大的李时珍正蹲在药草堆里。他手里握着笔,眼睛看着农人,听着农人诉说。 如何采摘,如何保存,能治什么病症,这些他都细细询问。 若是对方听不懂,他就再说两遍、三遍,直到对方听懂为止。 谁也不知道,伟大的李时珍还是十级语言家,对于方言学习、翻译有了自己的窍门。 张彬等人到了,他都没有发觉。 就算药农发现了林语,站起来和林语打招呼,李时珍也没有抬头。 没有药农说话,他就将听到的,听懂的记录下来,还在纸张上画上药草的图。 人来人往的街面,美食的香味,他丝毫不关注,只关心手中的药材。 他是一个专注的、勤快的、伟大的大夫。 想要叫醒一个沉浸在专业里的人,就得要用他关注的东西。 张彬让马汉去扯青蒿草。 他拿着青蒿草在李时珍跟前划过,李时珍看一眼就知道它是什么,有什么功效,自己有没有记载。 想起这些,他就不关心了,青蒿而已,在有记载,不必浪费时间。 李时珍翻找药农的箩筐,找到自己不认识的,或是认识不清的药材。 青蒿再度从他跟前划过,他便听到有人说话。 “青蒿,能治疟疾,能救万万人性命。” 李时珍:“青蒿和常山碱放在一起,确实能治疟疾,但效果不大。” “只有青蒿没有常山碱,可治疟疾,且没有副作用。 吃了药的人,能活百岁。” 李时珍震惊抬头,“当真?” 张彬拱手...... 1101个伟大的人,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下容华县县令张彬。” 李时珍起身拱手,“张大人有礼,在下李时珍,初到贵地不懂规矩,打扰了打扰了。” “不打扰,是在下邀请你来的,怎么会打扰呢?” 李时珍这才想起到这里来的原因。 其实他不是专门为张彬来的,而是恰好走到这一带。 “这是内子林氏。” “张夫人好。” 拜见林语,李时珍心想:这张夫人眼神真亮,过于兴奋了些。莫不是她家里有人求医? “我有些珍贵的书籍药方,要赠与神医,神医请随我来。” “不敢当,不敢当,张大人叫老朽李大夫即可。” 再度碰上张夫人亮晶晶的眼神,李时珍不自在。 “敢问张夫人家中可否有人求医啊?” 张彬见林语眼神太过于热烈,侧身挡住她。 邀请李神医一起走,“神医想差了,内子最近看了一本话本。 里边写着一位太医院的太医,放弃高薪厚禄,放弃舒适的生活,踏足名川大山、悬崖峭壁,过着居无定所、风餐露宿的日子,默默地编纂医书,只为造福杏林,造福百姓。” 听了这故事,李时珍由衷佩服,“此人乃我辈楷模,吾当效仿之。” 林语笑得很开心,努力忍住不敢笑出声。 李时珍佩服李时珍呢! 张彬和李时珍聊起疟疾瘟疫。 “从这里往南、往西、往东,都是高温,是瘟疫常发的地带,这些瘟疫中常以疟疾为主。 不瞒您说,我上任以来就怕发生瘟疫。 我常常以没有发生疟疾而庆幸。” “最近得到了一些头...... 1101个伟大的人,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绪,知道了一些秘方,能解决我的难题。 但就差一味药引。” “什么药引?有什么功效,如何取得?”李时珍问。 “那味药引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李时珍知道张大人调侃他,也不生气。 能在皇宫行走,伺候脾气暴躁的皇帝,还有什么忍不了的呢? 如果真能救万万人,他也乐得做药引。 回了府衙,张彬将他带入一处密室,将几本笔记郑重交给李时珍。 “这里有研究始末,研究进展,以及青蒿素的完成过程。 恳请神医研究出青蒿素,造福万民。” 李时珍迫不及待阅读起来。 这些都是用银子翻译过来的,这样更合理更直观一些。 虽然翻译费很贵,但医学要严谨,不能马虎。 当看到因疟疾而死亡的人数时,李时珍浑身颤抖,哽咽地问:“这是真的吗? 这不是灭了一个国度吗?” 张彬安抚他,“这是全世界死亡人数的总和,在屠院士那个时代,疟疾已经是第一刽子手。” “疟疾如果不加以控制,怕我们这里死亡人数也不少。” “这是个伟大的女子,吾向她致敬。”李时珍颤抖地继续看下去,他为死去的人心疼。 张彬:当你知道*******的总死亡人数该哭了。 林语叫大家出去,别打扰他。 李时珍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管外面发现了什么。 一面看一面疑惑,好些词语、器皿是他第一次见到的,他需要认真读、反复思考。 当他囫囵吞枣般读了一遍,天黑了。 勤...... 1101个伟大的人,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奋好学的他将自己不会的写出来,求问张彬要答案。 对很多医学名词、医学器材,张彬也是一知半解。 林语找到了法子,就是给李时珍放科普片。 为了节省时间,林语陪伴着一起看,专门挑选神医需要的内容播放,其余无关的内容一律跳过。 李神医接受能力强,学习能力强,一面学一面产生新的问题。 好学的神医,不舍得浪费时间,夜以继日。 三天过后,林语眼袋加厚,精神颓废,而他却精神抖擞。 张彬:“神医要开始做实验了吗? 这些都是我让人做的玻璃器皿,你凑合作用。 要是不行,我再想法子。” 张彬将器物搬进去,还找来两个药童跑腿,只要是李神医需要的,他一律供应。 新药物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的。 即便是有现成的路子,现成的器物,也因为时代理念不同,而产生差异。 李时珍就需要将新旧理念融合,在这工具缺乏、物资缺乏的时代里,研究出青蒿素。 书本里青蒿素是药片,但依照现在的手段是做不出来的。 李时珍还是以汤剂为主。 利用各种手段,提取出青蒿药草里面的有效成分,熬制汤剂救治病人。 某天夜里,李时珍突发奇想,突破瓶颈,他兴奋地跑来敲门,“张夫人,我让我见一见屠院士吗?” “我要对她当面表示感谢之情。” 张彬、林语:…… 任何药方都要以实践为主,李时珍打算南下,深入疟疾区域救治病人、试验药物。 为了以防万一,林语让药童跟着李时珍...... 1101个伟大的人,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暗中给药童一些药物。 “不管如何,一定要保住李神医的性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