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一章 什么都说过的迅哥儿,全体呆滞(1章求订阅!求月票打赏!) (第1/3页)
,我的艺人天天想退出娱乐圈 剧组,迟余见到了不少业内的前辈。 见到了爱蹦迪的,创业未半而中道去演曹cao的于何伟。 于何伟,这是个很傲娇的名字。 余,何伟! 意思赫然是在说,我何其的伟大/伟岸/帅哥/靓仔! 于何伟演仲甫先生,二人在形象上是不搭边的,但是显然节目组更想让一个演技出色、同样有观众缘的演员,来饰演男一。 “于老师,您好,我是迟余。” “你好,迟余。” 迟余听到他的声音,都有些要脱口而说:“丞相何故大笑?” “你是饰演迅哥儿,对吧?”正在做造型的于何伟问道。 “是的,于老师。” “那我们可能就在见到,史上最帅的迅哥儿了。”于何伟通过镜子,看了一眼侧后方的迟余,笑着说道。 这是真的。 迟余自然回捧一句:“大概也能看到,史上最秀的仲甫先生。” “哈哈哈哈!”于何伟一听便乐了。 “于老师,不能动!” 造型老师无奈地说道:“也别大笑了。” 迟余赶紧离开,然后就见到了张童,当年被李云龙反串的土匪枪杀并枭首魏和尚。 他在剧中,将饰演守常先生。 有一点点形似之处,不知在造型做好之后,能有多形似。 其他的,还有饰演蔡元陪的马少桦,饰演辜鸿鸣的毕延君,饰演顾维均的何正军。 赵政委倒是和魏和尚再聚首,不过看过剧本的迟余知道,这两人戏里,是没有对手戏的。 除了这些前辈之外,就是一些基本同龄,或者更年轻一些的演员。 毕竟这部剧是《觉醒年代》,而在那个时候,年轻人,是更活跃的一批人,像梁岂超在《少年华国说》里面写的那样: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但这时的迅哥儿,已经不是个少年了。 即便,人们在他名字下边,安排过一个句子:我还是曾经那个中二病的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 对于并非纯少年的迅哥儿,要怎么演? 跟大部分历史革命题材的影视作品里的人物一样,迅哥儿也是位有着一定的固定形象的历史人物。 “一个黑影子投进教室来了。首先惹人注目的是他那大约有两寸长的头发,粗而且硬,笔挺的竖立着……” 这是许广苹在女师大课堂上初见迅哥儿的样子。 “留着平头,头发一根根直立着……颧骨很高,两眼炯炯有神,方形的脸庞,两道浓眉,隶书的一字的黑胡须。” 这是30年代初他在上海的一次演讲中,有人看到的迅哥儿的外貌。 “迅哥儿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这是,伟人的评价。 这也形成了部分人,对于迅哥儿的印象。 短发,且直立,很硬。 迟余自己的头发是不行的,于是需要做头套。 第一天进组,就是要做造型。 因为迟余不是特型演员,所以造型能不能更贴近迅哥儿,也很重要。 虽说讲神似,但追求形似,是进入到迅哥儿这个角色的第一道门槛。 张永辛导演大概是有些偏爱迅哥儿这个角色的。 他告诉造型师:“头发,眉毛,胡子,尤其是头发,迅哥儿的头发,要有版画里的那种感觉,一根根直立,粗且浓密。” 于是造型师开始在迟余头上大做文章。 先是上头套,全粘,然后在头套上修剪头发。 修剪好头发后,再做眉毛和胡子,两道浓眉,然后是隶书的一字的黑胡须。 造型师做好第一版造型之后,已经是下午五点。 反复看了看,又让张永辛审查。 “还是有些软了,而且不够密。” 张永辛直接否掉了这第一版的造型,不过倒是指出:“胡子和眉毛的感觉倒是对的。然后脸型的话,颧骨这里,稍微增加一些凌厉感。” “好,那就再做一版。”造型师说道。 这一天已然是过去了。 再做完全的一版,显然时间上已经不赶趟。 于是卸妆,然后下班,各回各家。 整整一天,迟余基本上是在椅子里度过的,大部分时间,什么都不用做,任人摆布即可。 虽然只是做外部的形似方面的造型,但是为了找到形似的点,他不得不做一些神似的内容。 就是在做造型的时候,就要进入到迅哥儿的人物中。 “我现在就是迅哥儿,大概当年的迅哥儿,在剪头的时候,应该是没有我这么老实听话的。” 迟余笑着跟张永辛说道。 张永辛也是笑了:“迅哥儿是不爱做头的,从小就不爱理发,而且路人说他,你头发太长,该理一理,他便会勃然大怒地怼回去,我的头发跟你有何相关?” 有不少关于迅哥儿头发或理发的有趣典故。 比如他的一个老乡说:“你的头发长得这么长,不理一理,真难看。” 迅哥儿当时就反击道:“你想让我花钱理发,然后让你看得舒服?我偏不理,看你如何。” 就是这么一个,有些特立独行的人。 回忆迅哥儿的文章里说:“迅哥儿不怎么爱理发,然而自己修胡子。” 甚至,因为不理发,在厦门大学教书时,有一次去兑支票,门卫把他当成扒手,不让他进门。 就是因为他囚首垢面,尤其是头发很长。 还有一次去香江,警察看见他干瘦黄脸的样子像个鸭片鬼,别的旅客不查,却专门查他,将他的行李翻了个底朝天。 迅哥儿为此受了不小的打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