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章 霸王别姬剧本出炉,活埋入围戛纳(求订阅求月票求打赏!) (第1/2页)
,我的艺人天天想退出娱乐圈 这里是南方的一个小镇。 到这里的时候,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开的像火一样。 这里正是《那山那人那狗》的拍摄地,是霍建启导演和他的导演团队,经过一次次的筛选,走遍了大半个华国,才终于选出来的。 选在这里,因为它完全符合电影的两个特质。 一是美,当迟余来到这里时,一眼就看上了那让人窒息的美。 二是还保留着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的乡土气息。 车开在油菜花田里,迎面吹来的风里都是花的清香。 迟余脑子里突然就响起了一首歌:九妹九妹漂亮的meimei,九妹九妹透红的花蕾,九妹九妹可爱的meimei,九妹九妹我的九妹。 莫名其妙。 但就洗了一路脑。 “我说,你能不能别唱了?你再唱下去,我脑子里全都是九妹了!”开车的老陈实在是受不了了。 “……” 迟余有点尴尬,我以为是在心里唱的呢。 到了地方,就见到霍建启导演,包括演父亲的罗经民,以饰演老二的狼狗。 不过,剧组的其他人,以及其他演员都还没有到。 “小余,这是我们的编剧,你思沅阿姨。”霍建启给迟余介绍了《那山那人那狗》的编剧,也正是他的妻子。 是的,这个电影,严格来说,就是个夫妻档。 “小伙子长的就是太精神了。”思沅笑着说道,有点担忧的意思。 “没事,让他在这里待上十天半个月,就变成这里的人了。” 霍建启一点都不担心,他跟迟余说道:“让你和老罗早就过来,就是想让你跟老罗,还有这条狗多处一段时间,把城市里的那股味去掉。” 这是他的拍摄技巧。 演员先体验生活,把自已真正地融入到这一方山水中后,再拍摄,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随后,霍建启和思沅这两人,就跟来这边旅游了一样,先离开了。 至于迟余和罗经民,就住下了。 这一住,就是一个星期。 一个星期后,剧组的大部队来了。 演母亲的陶惠敏,有一丁点感情戏的女孩,叫宋铁。 挺好看的一个女孩,非要叫这么一个硬实的名字。 当然了,还有一些其他次要的角色,包括年轻父亲和年轻母亲,,以及其他的,像村秘书、五婆等路上的人,也都到了。 这些人,基本上都是一场两场戏。 同时来的,还有苏艾菲和老赵。 “卧槽!你是老迟?” 老赵再见到迟余,直呼不敢认了:“你这要是搁村子遇到了,我还真以为是个村民,而且还是上个世纪的那种!” 迟余笑了笑,没有说话。 苏艾菲直皱眉头:“这都黑了几圈了?拍完电影能养回来吗?” 迟余没有说话,手指在树叶了沾了滴水,然后搓了搓胳膊,几下就露出一小片浅色的皮肤。 虽然还是没有来之前白,但也没有这么黑了。 “不会吧?老迟,你别告诉我,这一周你都没有洗过澡?”老赵口呆目瞪,还想去搓一下看看。 迟余躲开了,只是笑笑。 “老迟你不会住出病来了吧?怎么都不会说话了?”老赵看着不对劲,忙问道。 “角色要求。”罗经民在旁边说了一句。 “你才不会说话了。”迟余终于说了一句话,不过,完全不是他平时说话的样子,慢吞吞的,像是刚刚学会说话一样。 霍建启很满意迟余的状态,他感觉,这电影差不多已经成功一半了。 第二天,一个雾朦朦的清晨,《那山那人那狗》,在一个旧但并不破的,温馨的院子里开机了。 “那山那人那狗,第一场第一镜第一次,开始!” 随着场记打板,《那山那人那狗》正式开拍。 屋子里,罗经民饰演的父亲在准备包裹,把不同的信、报纸都分好类,然后装进包裹里。 迟余则是拿起了一个帽子,是乡邮员的帽子,对着镜子,脸上是刚刚当乡邮员的兴奋劲。 一直拍下去。 直到霍建启喊停。 说了一些小问题,然后是再来一遍。 三遍后,第一镜就完成了。 “我就说可以吧。要不是第一遍有点小瑕疵,这一镜一遍过就成。”霍建启对旁边的思沅说道。 “真没想到,一周的时候,他居然完全把自已改造成了农村的小伙子!这种演员,要是不能火,天理难容啊!” 思沅在昨天再次见到迟余时,就已经满是不可思议。 这第一镜拍完,她内心更是起了波澜。 “怎么不火?现在小余可是火的一塌糊涂。”霍建启说道,然后继续拍接下来的镜头。 《那山那人那狗》完全有点是纪录片式的电影,台词不多,场景有变化,但是完全都是不需要太多的矫饰,一切都体现着乡土气息四个字。 加上主要的两个演员已经融入到了角色里面,所以拍摄起来格外的顺利。 第一天的拍摄,结束了在家里的大半戏份。 然后第二天,先是完成了几个母亲站在桥上,等送信的父亲回来的画面,包括了青年母亲到中年母亲的变化,以及儿子小时候的画面。 然后就把家里的剩下的戏份,全部拍完了。 第三天,开始启程。 接下来的日子,就是在山路上行走,以及送信的戏份。 一路上,给瞎眼的五婆读信,遇到了美丽大方的姑娘,碰上了当地的婚礼,父亲把儿子介绍给那些人,告诉他们,这信以后就由儿子送了。 平平淡淡的戏。 所有感觉,都细腻到,只要你静下心来看,就能体会到,因为是如此的,跟你日常的生活一样。 导演和编剧都没有刻意地去制造情感的狗血冲突点。 没有说在给瞎眼的五婆读信的剧情里,加入煽情的泪点。 父亲是一如往常的读信,五婆是一如往常的听信,认真地听每一个字,然后回应,无论是小心翼翼地摸钱摸信封,还是笑着回说,“问了多少遍了”,都恰到好处。 这一场戏,给迟余的冲击还是挺大的。 不管是作为儿子,第一次知道,父亲做的事情那么寻常,却又那么伟大。 或是作为观众,他知道五婆的眼睛是因为想念儿子孙子而哭瞎的,但是却不知道,这位老人,能不能等到自已的儿子和孙子。 还是作为演员,他发现,罗经民和五婆的表演,太真实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