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第十节 铁路巡道工 (第6/7页)
对于您来说很重要,我害怕询问麻烦了您的工作,再说这一路还长着呢,我想我应该好好地观察,自己用心来学习。” 野口:“很好。”然后目视蜂子,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蜂子:“我觉得,你每一次的敲击都是不一样的,有的时候重些,有的时候轻一些,观测的重点也不同。我想通过这些敲击和声音回传振动的方式,是否能够判断出铁路铁轨上有问题,或者是有松动的地方吧。” 野口笑眯眯着,示意他继续说。 蜂子赶忙转移话题:“您送我的那本书上,对各类故障现象也都有描述,但我还无法和实际结合起来。” 野口:“铁路巡线工作不太复杂,只要用心,你很快就会学会,不用急。每一次敲击铁轨的损伤程度,完好程度,螺丝与螺丝帽的结合是否紧密,还是有松动,确实是可以听得出来的,从这个角度来讲,一个好的铁路巡道员必须要有一支非常灵敏的耳朵才行。我听你二叔说,你的耳朵是非常厉害的,通过倾听蜂箱内的嗡嗡声音,就能判断出来是否要分蜂等。还有,对蜂箱内是否缺氧,花蜜是否要流出来了,你都能听得出来,那么难的事情你都能听得出来,铁路巡道的事情,就更不是问题了……” 野口继续讲道:“……” 蜂子很高兴地听野口向自己介绍一些铁路和火车方面的事情。 野口又说道:“过几天,我们会路过一段路基。那里已经铺设了备用铁轨的地段,到时,你多做些试验,以你的听力,你会有收获的。” 蜂子一到,就可以做试验,得了空闲,就把铁轨上的螺丝卸掉或者拧松,枕木加固或更换。敲敲打打,用心倾听,忙得不亦乐乎。 野口让力工找了一个树桩,放在阳光下,看着蜂子忙活。他看了一下列车的通勤表,知道下午2点,3点49,5点10左右,这里会有列车经过。 吃午饭的时候,野口对蜂子说:“下午2点,3点49,5点10左右,这里会有列车经过。你早早就把耳朵伏在铁轨上,去听列车开来的大致到来时间。如果听得时间久了,你就能分出列车的节数,载重量等很多有趣的东西。你要在这几个时间,听听列车开来的声音,同时,要判断来车的方向。” 野口又像是自言自语地说话:“你很喜欢狗对吗?在我们日本,多数农村家庭都是有狗的,特别是我们北海道,因为到了冬季,那里常常有狼出没,所以我们那里的日本人都和狗是很好的朋友。” 野口接着说:“自从大春给你送了小狗,我看得出,你喜欢狗。你走路、睡觉、工作都能时时记得你怀里的小狗狗。看你给狗喂食的样子,就看得出来,你是个多么有爱心的人。一个有本事的支那好人。” 蜂子听着野口自言自语,也不做声,专心工作。 一行人沿着铁道线,又开始了一天的巡道工作,蜂子背着工具袋,头顶皮帽,手戴手套,沿着铁道线一路东行。东方此时的天空已略有泛白,脚下已能清楚地看清地面,地面的积雪有半尺厚。 野口对蜂子说:“你们清国亡国了,对清为什么亡国,你有啥看法呢?” 蜂子:“我年轻,以前没出过门,不知怎么说。” 野口:“你这个蜂子呀,年纪不大,心眼不少。就你们支那人来说,只要算得上个知识分子,从小就读帝王书,从四书五经到二十四史,更不说“资治通鉴”、“史记”加之各种野史杂记。对如何治理国家,国家的兴衰荣枯,你们是最心知肚明的,怎会不知呢?全世界虽说有上百个国家,但文化传承像中华帝国这样,四五千年不间断的,有吗?” 蜂子闻听野口把中国说成中华帝国,心中暗喜。自从来到通化,每天都听到日本人叫中国人为支那人,尽管蜂子不知道这个词的具体含义,但是心里是不痛快的。今天,听野口这么说,心中泛起一丝快意。 心中暗想:“我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你小小日本又怎能理解得透彻。只是民代大清,百年来,国运不济罢了。如果等到我中国民众觉醒……” 蜂子正想之间,野口大声问道:“我说的话你可以听到?” 蜂子:“野口先生说得对,我虽读过一些史书,但经历太浅,怎敢在先生面前多言乱语,待我以后多多思考之后再回禀您。” 野口大笑道:“好,好,我等你思考成熟之后再说。对了,我跟你说一件事,你知道不知道是什么?” 说着,递给蜂子一块玉佩。 蜂子接过玉佩,见是块羊脂白玉,寸方大小,薄如蝉翼,通体温润,雪白纯净,光可鉴人。翻过来一看,背面右下有排小字,定睛一看,便知这是件清宫之物,就问野口。“野口先生,这是宫中之物,想必很昂贵吧?” 野口:“这是我爷爷给我父亲,我父亲又转给我的。当年,日本,你们所谓有八国联军,我们大日本,也派兵参战了。我们第一次就出兵8000人,占到联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一呢。打到BJ之后,你们的老百姓管我们大日本皇军叫‘天军’,知道为什么叫天军吗?” 蜂子:“不知道。” 野口:“我们参加八国联军,打到BJ,但那时,我们的日本国不愿意与大清国为敌,因此,打到BJ之后,我们日本军人只负责警卫和警备工作,维持社会秩序和治安。别的国家的士兵参与了抢劫,而日本军人却在你们的大清国国库大门口站岗,军纪严整,从你们的皇帝西逃,到重新回到BJ,大清国国库未丢失一块白银。所以,你们的老百姓管我们日本军人称为‘天军’。” 野口讲述时,满脸得意,但见蜂子一脸迷惑,忙又说道:“哦,忘了,忘了,你可能不知道这段历史,你们河南农村的人,不知道BJ发生过什么。对了,还是讲讲那块玉是怎么来的吧。” “我爷爷当时是个士兵,就负责在你们国库附近维持治安,有一群法国兵进入一家已经逃亡的王府抢劫,被执勤的日军抓获后,那法国人偷偷装到我爷爷包里的。哈哈哈哈……我爷爷虽然忠于职守,但送到兜里的好东西也不会拒绝。”野口得意地说着。 蜂子听野口讲这些东西,虽不太清楚其中缘由,但有,有一种自家的东西被抢走的感受。有义愤填膺之感。但这种情绪只浮现一瞬间,蜂子就把它压到心底。他知道,能只能忍,这是他的命。他要把自己变强,让中国人都强,这样中国人才不敢欺负中国人。少年的蜂子,第一次有了强烈的国家意识。 野口接着说:“我有一个儿子,年纪跟你相仿,喜爱医学,常看你们古代的医书,对你们支那医学很感兴趣,你介绍一下你家乡的情况,听你二叔说,你们家乡还是你们国家的医学宝地。” 蜂子:我的老家在河南密县,从地图上看,中国最中间的位置吧。跟医学有点关系。密县是“中国羲皇文化之乡”“岐黄文化发祥地”,岐伯山就位于密县,岐伯山名气却很大,它是我们国家最古老时期的三皇五帝时期的黄帝,召集天下最有名气的医者,开展医药研究的地方,大家研究的结果,由岐伯著书,即为《黄帝内经》。所以,我的家乡是中华医药之源、医学圣地。岐伯,当然也就是中国上古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和道家名人,精于医术脉理,被后世尊称为“华夏中医始祖……” 蜂子说这些话的时候,余光撩了野口一眼,发现他竟然听得很投入。嘴唇还嘬在一起,厥得高高的。 蜂子心理:这段话里有这么多人名、典故,他能听懂吗。但见野口很认真地听,也不糊弄他,一句句地说河南老家,说那些关于中国古代艺术方面的事情。 蜂子发现,野口听他讲中国医学,就像他听他讲铁路知识一样的专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