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九章 刺史制与推恩令 (第2/2页)
话音刚落,徐佳文便激动高呼。 “崔师与燕王殿下皆大才也!” 甚至连德高望重从不参加党派斗争的李渔也附和道。 “简直荒谬!自古以来传承的制度怎能就如此轻易的改变?” 就在这时,阴阳怪气的一句话插了进来。 是赵梁,五年来最得志的jianian臣,余亦辛和肖飞扬虽说也属于妹喜一党,但是其二人加起来都没有赵梁jianian诈阴险,最近几个月,甚至赶走了两朝元老关龙绛和终古。 赵梁,此人专投桀所好,教他如何享乐,如何勒索、残杀百姓,甚至还造了一个大池,称为“夜宫”,夏桀和他带着一大群男女杂处在池内,一个月不上朝。 “赵梁,退下!” 还没等到其他人反驳,一声娇叱传出。 妹喜此时已经面如白霜,作为一位智力同样90 的女人,他已经明白姒遇的想法。 就算是姒遇提出的刺史制,她也要全力支持,毕竟这是姒科得到王位的大好机会。 妹喜深深的看着姒遇一眼,百家惊圣,成立青丘阁,提出刺史制度,姒遇已经创造出三大奇迹,她已经将姒遇划分到姒雾那个危险程度。 既然无法为刺史度成立制造困难,那也要迫使他去一落后危险之地成为刺史! 赵梁满脸不甘的退下,他的发言自然不是为了旧制度,只是为了讨好妹喜。但如今,马屁拍到马腿身上,真是丢了夫人又折兵! “既然如此,那各位爱卿是否有合适人选作为刺史。” 夏桀扫视下列官员,虽然他暴虐,但他不傻,制度优劣性他还是能分得清,自然明白刺史制的优秀之处。 “太子姒雾殿下!” “燕王姒遇殿下!” “楚王姒科殿下!” “还有户部侍郎袁绍!” “司隶校尉袁术也可以!” “私认为吏部侍郎曹cao可担大任。” “我闻梁州人宋江刘备忠心爱国,仁义传遍四海。” “扬州的朱河也是不错的!” “姒雾、姒科、姒遇、袁绍、袁术、曹cao、刘备、宋江、朱河。” 夏桀缓缓的从口中报出九个人名,这九个,是所有官员里面呼声最高的。 既有大夏三位世子,又有朝廷三位新秀,还有三位地方人物,总之,这九位,确实是大夏目前最顶级的人物了。 “至于九州刺史本王会再斟酌一二,不日后下达圣旨!” “父王,儿臣还有话说。” 姒遇再次出列,再次请命,所有人都屏住呼吸,期待这一次姒遇的妙计。 “刺史制对于梁州扬州沇州雍州这些没有决定性力量诸侯的小州用途极大,而对于大商所在的荆州、大秦所在的徐州、大周所在的青州来说,用途绵薄。所以我想还要再加一顿猛料。” 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yin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 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rou,无尺寸之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这是大名鼎鼎的推恩令,推恩令是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而颁布的一项重要政令。 推恩令本质是在郡县制的基础上的改进。这项政令要求由以前的各诸侯所管辖的区域只由其长子继承,改为其长子、次子、三子共同继承。按照汉制,推恩令下形成的侯国隶属于郡,地位与县相当。后来根据这项政令,诸侯国被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 姒遇缓缓翻译,补充说明道,“那三州都是大诸侯,但将其分裂,自然也变成小诸侯。大秦部落可以分为赢蒂、赢稷、嬴政三家,大周部落可以分为姬昌、姬考、姬发三家,大商部落也可以分为汤、纣二家。这样,分裂的越多,各个刺史更有机可趁,就算不分裂,也会在他们心中埋下分裂的种子!” “遇弟高才!” 话音刚落,姒雾便大加赞赏,他有预感,今日朝廷上的推恩令和刺史制度将会成为改变大夏的重要转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