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九十四章 圯上老人 (第1/1页)
赵喆把一沓手稿全都翻看了一遍,线索骤然明晰。 这份手稿的年份,看样子,恐怕和自己的年级相差无几。 从墓xue的位置,周围的山地形势。 以至于墓室结构,还有棺椁的详细情况。 这些信息,无一不在证明着—— 这是老爷子他们当年为了下墓,而做的周密准备。 关于这墓xue的主人,也有一份简短的手写资料。 这龙窝山的宝xue里,躺着的人,可谓是个传奇。 正是位列道教神谱,与鬼谷子齐名的—— 黄石公 眼前的墓主资料,瞬间唤起赵喆童年的记忆。 早在小学时,赵喆就被老赵用黄石公的故事,给忽悠得不轻。 乐此不疲的,给家里的来客拿拖鞋。 相传,黄石公在婴儿时期,便被抛弃在黄山。 因此,原本得名黄公。 被后世尊为圯上老人、下邳神人。 生逢乱世。 为了躲避战乱,便选择隐居山林。 机缘巧合之下,三次试探,赠书张良。 也正因如此,张良学得所成。 顺利辅佐汉高祖刘邦,夺得天下大权。 当年,张良改名换姓,住在下邳。 有一天,正独自一人,走在沂水桥上。 悠然自在的迈着方步,哼着小曲,独赏风景。 结果,机缘使然。 便被同在桥上的黄石公,给盯了上。 黄石公瞄了眼张良,褪下一只鞋。 大手潇洒一挥,便给甩到了桥下。 旋即,看向张良,高声唤道: “小伙子,你下去,把鞋给我捡一下!” 张良被他这突然一唤,吓了一跳。 内心芬芳。 回过神来,定睛看向那坐在桥栏上,傲气十足的老头。 张良心里虽说很是不爽,但看着黄石公白发苍苍,一把年纪。 腿脚看起来,也不是很灵便的样子。 心说,也罢,尊老爱幼也是应该的。 平息怒火,转身下桥。把桥底那只鞋,给捡了回来。 张良拎着鞋,回到黄石公面前。 只见黄石公的大脚,毫不客气的伸了出来。 示意张良——“帮忙穿上。” 张良心里又好气,又好笑。 暗自嘀咕:“这老头,难不成,还是个残疾人?” 思忖片刻,最终却还是跪下身来,把鞋套在了黄石公的脚上。 结果,这鞋刚一上脚。 黄石公便大笑着,站起身来。 步履生风,轻巧灵便地扬长而去。 张良满脸黑线,怔怔地看着黄石公大步流星的背影,逐渐远去。 结果,黄石公走了一会儿,却又猛一转头,返了回来。 满脸笑意,看着张良说道: “小伙子,倒还是个可以教育的!” “五天以后,清晨时分,你再来这儿见我!” 张良当时,虽然心觉这老头十分古怪。 但却还是鬼使神差的跪了下来,应允说道: “是!” 五天后,张良一早便去了约定的地点。 结果,离得老远,就看见黄石公已经坐在了桥栏上。 横眉立目,吹胡瞪眼,很是气愤。 张良看着他那张臭脸,思虑无解。 快步上桥,毕恭毕敬地鞠躬问好。 结果,黄石公却当即发火,质问起来: “咱俩都约好了!” “你为啥迟到?” 张良顿时语塞,不知该如何作答。 黄石公瞥了张良一眼,撂下一句: “五天以后再来!” 随即,便麻利起身。 二话不说,两手一背,大步离开。 张良虽然心里憋屈,但黄石公先到,确实不假。 自己就算想要反驳,也是站不住脚。 只得摇了摇头,准备五天后再来。 五天后,张良天还没亮,便起床出发。 一路小跑,疾速前进。 结果,刚到河边,就只见一个黑影,静静坐在那桥栏上。 两只大脚,很不耐烦的抖动着。 张良当时心里就“咯噔”一下,赶紧加速跑了过去。 不出所料,黄石公依旧拉着脸,怒气冲冲道: “你咋又迟到!” 说完,便一甩头,扬长而去。 随风幽幽飘来一句,“五天以后,再来!” 张良心里有苦难言,于是,等再到约定的日期。 深更半夜,便爬了起来。 这一次,桥上总算是空无一人。 张良长舒一口气,坐在了桥栏上,休息起来。 没过一会儿,黄石公从远处的阴影中,悠哉悠哉地走了过来。 神采奕奕,面露悦色。 与前两次的怒气冲冲相比,简直判若两人。 只见黄石公缓步上桥,看着张良,笑着连连点头。 和颜悦色,朗声说道: “孺子可教!” 下一秒,便从背后拿出了一本书,递给张良,说道: “回去好好读!” “读明白了,你小子,就能当帝王的老师了!” 说完,便转身准备离开。 张良握着那本书,连忙叫住黄石公,追问道: “老先生,你叫什么名字,住在哪啊?” “能不能留个地址?日后我也好去探望!” 黄石公一听这话,倒是笑的更加大声。 头也不回,挥了挥手,高声道: “十三年后,你到济北谷城山下。” “能见到一块黄石,那就是我!” 说完,便消失在了夜幕朦胧之中。 张良心里虽然不敢相信,当真遇见了得道仙人。 但手里的书,却是货真价实。 张良翻开那本书,只见上面赫然写着—— 潜心精读,深觉其妙。 张良心里想着黄石公所说的话,便将书中的学说四处游说。 期盼着,能够有合适的机会,建功立业。 结果,却屡屡被拒,无人赏识。 直到后来,遇见了刘邦。两人相谈甚欢,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张良也自此得以重用,辅佐刘邦最终夺得大权。 眼看着黄石公的预言成真,张良便一直惦记着登门道谢。 终于,十三年后,张良跟随高祖刘邦来到济北谷城山。 在山脚下,果然遇见了一块黄石。 张良当时既震惊,又万分欣喜。 二话不说,便将那黄石带了回去。 感激黄石公当年的赠书之恩,特地为那黄石建庙,香火供奉。 直至自己身死后,还带着那黄石一起下葬。 然而,黄石公不仅精于军事,更善雕琢。 技艺出神入化,巧夺天工。 早年间,黄石公将一本,传给了曲阳的两位弟子。 后来,曲阳县才成为赫赫有名的“雕刻之乡”,闻名天下。 古往今来的传说,往往都被添加了过多的奇幻色彩。 赵喆始终并不相信,黄石公最终只化为了一块山石。 如今,这墓xue的线索,更是坚定了赵喆的判断。 黄石公从未化石,只是选择了隐于山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