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赵武灵王 (第1/2页)
赵肃侯一世英雄,终其一生,都在与秦、楚、燕、魏、齐争斗不休,以一国之力,没有落了下风。五位诸侯一直恨的牙痒痒,但面对赵肃侯的强势,却也无可奈何。 再强势的英雄也斗不过死神。公元前325年,赵肃侯死了。 五国诸侯得到赵肃侯死去的消息,心中大为畅快,都觉得老天有眼。大伙心照不宣,各自召集了精兵万人,不约而同去赵国,追悼自己的这位老对手。 去参加人家的追悼会,谁见过要还要带那么多军队的!这不明摆着要在赵肃侯的追悼会上,大家分割赵国嘛! 大家的想法是,反正赵肃侯已死,你赵国就都是群龙,不也无首了吗!这个时候,不要了你的命,什么时候要! 各国有这样的想法,也是欺负当时赵国的太子赵雍年龄小。 赵雍刚满15岁,虽然年龄小,却也不会堕了他父亲赵肃侯的威风。接到五国带领精兵要来参加追悼会的消息,赵雍心中的愤怒要多过恐慌。 赵肃侯临终的时候,把赵雍托付给自己最信任的大臣肥义。肥义协助赵肃侯与这五国诸侯争斗了一辈子,自然很清楚这五国的用意。他来不及为赵肃侯的死悲痛,就面临着如何处置这样严峻的情况。 当他找到赵雍时,赵雍也正盼着他来。赵雍对着这位自己从小就当做父辈的大臣,深深地行个礼,说:“我们该如何办?” 肥义回礼,说:“大王的想法是什么?” “绝对不屈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好。”肥义大声赞道。“我已筹划良久,今日前来,正要与大王合计合计。” 君臣二人同心,细细谋划一番。即刻间,赵国的四路秘使,风驰电掣般执行自己的使命去了。 一路奔韩,一路奔宋,与两国国君签订协定,结为战略同盟; 一路飞驰越国,携带大量礼品,并许诺事成之后,还有更多奇珍异宝奉上,请他出兵攻楚;一路飞驰楼烦,也是一样的礼金,请他攻击燕国,并窥视中山国。 越国和楼烦本来就与楚国、燕国是敌人,又拿了赵国的厚礼,顺水人情,自然都是同意了。 韩、宋本就与赵国是战略同盟,此次自然是站在一起的。 同时,赵雍下令全国进入一级战备,军队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对五国的使者,发出最严厉的警告,赵国欢迎大家来参加悼念仪式,但是一兵一卒都不允许进入赵国境内。否则,就是和赵国宣战,赵国百万雄兵将歼灭一切来犯之敌。 这个时候,楚、燕都接到越国和楼烦进犯的消息,自己国家安全要紧,也顾不上谋取赵国,都回军国内,去解决自己的问题。 秦、魏、齐也接到赵、宋、韩结盟的消息。两大集团比较起来,似乎前者也占不了多大的便宜。只好按兵不动,先派使者去参加悼念仪式,探一探情况再说。 五国使者进入赵国,看到赵国举国戒备,全国军民一幅决一死战的样子,立刻明白自家原来的如意算盘打错了。只好规规矩矩地参加了悼念仪式,表达了对赵肃侯的怀念和对赵国的慰问。 赵雍的表现非常得体漂亮,赢得了赵国上下的赞许,尤其是得到了以肥义为首的大臣和以赵成为首的赵氏贵族的认可和支持。 于是,在赵肃侯的葬礼风风光光举办了之后,赵雍也进行了他自己的登基典礼。成为赵国第六位君主。 光阴荏苒,不觉间,赵雍做赵国君主,已经十九年了。 这一天,赵雍招来自己倚重的将领楼缓,两人纵论天下大势。忽然,赵雍说:“我准备在军队中推行改革,学习胡人。像他们一样穿衣、骑马、射箭、打仗。” 楼缓听了,大喜过望,连忙高声赞叹道:“如此,甚好!” 楼缓知道,这十九年,赵雍过得不是很高兴。开心的事情当然也有,但更多的是憋屈。 赵雍继位的时候,赵国的土地不够大,而且地理位置很不好,所谓四战之地。北边是燕国,东面是齐国,西边更惨,分别与林胡、楼烦、秦国、韩国接壤,南面与韩、魏接壤。 这几个国家,常常虎视眈眈,只要一有机会,就要出兵捞点好处。尤其是秦国,更是咄咄逼人,常常来抢夺地盘。赵雍气不过,在继位第九年的时候,曾与韩、魏联手进攻秦国,结果吃了大败仗,被人家砍了8万士兵的脑袋。实在是打不过啊,只能忍气吞声。 这还不算,最膈应人的是中山国。中山国就好像是一个楔子,深深地插入赵国的腹心之地,把个好好的赵国硬生生分成两半。赵国无论想做什么,都要留下相当的兵力来防范中山国,搞得赵雍这十几年,什么事情都不敢放手去做。 前边几位赵王都想要把中山国消灭掉,偏偏还打不过人家,无可奈何。赵雍也一样,在位十几年,在开疆拓土上没有什么进展,常常感觉对不起父亲的威名。 当然,地盘也不是老被人家抢,偶尔也收回了一些。前年,秦武王举鼎失手,死掉了,秦国群龙无首,赵雍派兵护送秦国公子归秦,即位为秦昭王。秦昭王为了表示感谢,把以前侵占赵国的一部分土地还了回来。 但国家的扩张,不能总依靠护送旁人吧。何况这种机会非常偶然,不具备可持续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