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三章 (第1/2页)
,男排,男排 华夏很大,人很多。 这是全世界对华夏的认识。 也确实是大和人多,因此,在华夏,不论是何种行业,所从事的人也多,即便是体育大多也不例外。 从基层的体工、体育组织,到一个上规模的体校或是其他类型的区、市队,再到各级梯队,以及更高层次的省市队,甚至国字号的少年、青年、成年队。 这上上下下,业余到专业,从事行业的人何止千万。 但,这说也只是体育,是一个大范围的概念。 涉及到具体项目中,完全就不能笼统的一概而论了。 多的多死,打一个地方比赛,水平层次都快能和国际接轨的项目有。 打一个全国赛事,水平连人家业余也不如的还是有。 而从业的人数,也是天差地别。 到排球这个项目呢? 人多吗? 真就不好说了。 至少在专业层次,戴斌认为不算多。 教练不多,球员也不多,各种各样的原因倒置的,排球更是一年不如一年。 戴斌的心里,现在格外的不是滋味。 比起十几年前他离开岗位时,现在国家人口见长,经济见好,但人却是越来越少了。 从事项目的人少了,打比赛的人也少了,看比赛的更少,像是前几个月他悄悄的看了几场职排联赛。 看台上的观众实在是寥寥。 他当时就有种感觉,一个曾经被国家寄予某种希望的项目,现在都快成自娱自乐的了。 而其中的球员以及教练…… 球员不说,毕竟运动年龄的原因,不管多寡,总会有新人出来,算是维系了他们排球这个项目的存在了。 但教练呢,新人呢? 他看了职排赛,看了这里的u17,几乎没几个他不认识的。 或多或少都曾和他有过些交集,他都不知道该感慨人都还在,还是该感慨,怎么还是你们了。 唯一的区别就是,当年的中年变老年了,青年变中年了。 有这么多的感慨,这才会对现在这些还在的人,格外多几分感触。 就比如,此刻对阵双方的两位教练。 卢林,一个他曾经挺喜欢,但也让他很复杂的球员。现在是教练了,他甚至特意打听了下卢林的前前后后。 而另一个,周方。 中心和排协曾经为扶持地方体育组织事业,让各省市选送上来过几批基层青年教练员。 来国家队,或者二队,青年队挂职锻炼。 一两年一次,也送上来过几批,周方就是其中一批中的一个。 其实人不少的,有不少人,他现在已经完全没有印象了。 也有些他有印象的,可也早就不在排球这个行业里了。 而周方,则是他当年看的不错,现在也还在的人。 他对周方的最大印象就是,这个青年教练,有想法,也善于总结想法。 理论功底很扎实,实际安排训练的工作执行力都很不错。 因此,作为弱势省份的一名普通教练员,有这样的潜力,其实他明里暗里多少也给了些照顾。 不过,这个人,缺点也有,而且特大,那就是应变性不强。 也因此,他当时曾经就说过,希望抓理论的同时,也多锻炼下比赛临场的能力。 想成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教练员,或者说,要成为带主的那一个,其实你训练上的功夫完全没有临机一下决断来的重要。 就这一点,他对卢林现在的表现倒是挺满意的。 很有锐意,决断力不错,应变也很快,已经初步有了一个优秀教练员的雏形。 而与之相比的周方,经验更多,年龄更大,但这一局中的前后表现,实在有些被比下去了。 其实,比赛到现在进行的时间不长,可过程可以称的上是一波三折,比赛形势也是大致分了三个阶段。 开头,晋阳队有备而来,很有针对性的打了蓬蠡队一个措手不及。第一阶段,周方把他善于分析总结的优点发挥出来了,胜了第一回合,起初他还挺欣慰。 然而,卢林应对了,接着第二回合开始,卢林直接把球队的平衡变成了强点突出,而且,打的气势十足,暂时性的把劣势甩开了。 但这一变的应对,他也说不上是好是坏,如果一直这么打,打到结束时,连他都不好预估结果。就看当核心的那个小孩,能顶多久了。 比分也确实被追回来了,双方打了个有来有往。勉强说,这一回合,周方没什么变动,但卢林的变动算是被动的,双方也只能大致算是平手。 而现在,就是第三回合了。 卢林再次主动求变,换了主攻的位置,而且,战术上也有了变化,又把突出变回了均衡。 哦,也不算,大致是一点突出,变成了前后两点的并进。 嗯,从细节上看,两点也是分了主次,但至少这几个球不算太分明。 但按他分析,主次还是会比较明朗的,因为蓬蠡队球员和战术上下,始终有一条很明显的线在牵着,那条线的线头就是那个3号,接应那小孩。 这一套,也曾是他想过的一种,前后排各有强手,再有个好的二传串联起来,只要其他几个球员相对的全面一些,可以在进攻和防守两方面都辅助好,他预想过,应该能打出一套很不错的战术。 蓬蠡队的这一手,连续拿分,虽然看起来依然正常,无非就是战术的空间调动,但实际上,战术的形态已经出来了。 这时候,作为教练,即便是看形势不被动,也需要做点工作了。 哪怕就是喊个暂停,让球员们先下场缓缓劲找找自身的疏漏也行啊。 何况,疏漏还要找吗? 刚那位陈部长说了一句话,说戴斌是国内公认的排球战术大师,虽然有部分抬举,但话本身倒也不算夸大。 那个年代,发掘国人自身潜力,根据自家的特点制定战术以及技术,是那一辈教练们共同的目标。 结果好不好的不做评论,但华夏确实是那个时候开始,有了自己的排球训练手册、技术指导手册,以及教练员手册,等等。 其中有三个人比较突出一些。 一位已经过世,世人逐渐已经不记得有过那个人。 而另两位,一位是目前还在排协挂职的张然,另一位就是戴斌了。 和张然多做理论不同,戴斌则是更讲究实地应以,理论结合实际。 因此,在实战战术规划上,戴斌的能力是极强的。 尽管十几年没在干了,但这份理论和眼力,不可能丢了。 他甚至能看的出周方是出于什么目的布置的战术,以及现在,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才无动于衷。 惯性的以为一个队有多个强点,多了一个强势的箭头,整个战术和其他球员的配合会乱? 确实有道理,但难道就不能再仔细的分析分析,为什么可能会乱,如果乱,想让他不乱,有什么可以解决的办法。 而对方,是不是已经有解决的办法,哪怕只是临时性的方法,能暂时用出点效果的。 作为对家的教练员,该多想想的。 而且,需要敏锐的观察到。发现苗头,就必须要立刻掐住,即便不成熟的解决办法,也比没有办法要好。 “师父,卢林这是打的双核心了吧?只是,这个双核心,看起来跑的很有条理啊,嗯,至少不乱,每个球员的目的性都很强。一下子就把以点带面的局势打出来了。晋阳队这边可能不好打了!” 这时,戴斌身边的老胡,看了好半会场内,终于忍不住和戴指导说道。 “是挺有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