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八十六章 孩子去哪,哪里就闹饥荒 (第1/1页)
回家之后,杨志把车票掏出来给李惜,李惜惊喜万分,问道:“你今天不是去买拖拉机吗?怎么有时间去买车票的?” “回来的路上,我让他们开着车去了一趟县城的车站,问过了,说是已经通车了,可以去省城了。” 李惜高兴地说:“我看看是什么时候的?” “后天的。” “那我要收拾东西了。” 杨志迟疑地说道:“那我要不要也收拾东西?” 李惜一听,眼睛发亮,但是又羞红了脸,说道:“我管你收拾不收拾呢?” 然后就娇羞地跑回了杨群的房间。 现在,他们一家已经从天台搬回了一楼各个房间了。 杨群听说李惜要回去省城,眼泪就流了下来。 她在房间里一边帮李惜收拾东西,一边说道:“我也要一起去省城,惜姐,你这次回去了,肯定就不会回来了。” “怎么会呢?” 其实她不好意思说她和杨志的事情。 “怎么不会,你看你兴高采烈的样子。” “我说了不会就是不会。” “我不信。” 杨群一个人在那里垂泪。 李惜见状,只好悄声说道:“你哥这回也要一起去,到时候我和你哥一起回来。” 杨群一开始还听不懂,直到看到李惜羞好了的脸,才明白过来,她一明白过来,几乎就是控制不住地在床上跳了起来。 李惜看了她这样子,劝道:“快别跳了,孙猴子,你再跳,床就要塌下去了,今天晚上我可不想睡地板。” 杨群这才收住了腿。 她问道:“那我爸妈知道了吗?” “我哪知道那么多?” “不行,我要去问问。” “哎哎,别去,哎,杨群!” 根本拉不住。 过了一会,杨群撞开了门,冲了进来。 本来她想大声嚷嚷的,但是看李惜让她小声一点的手势,只好压低声音说道:“我爸妈和奶奶他们正在商量这个事情!” 她眉眼里压不住的笑意,快要溢出来。 她盼了这么久的事情,终于要成为现实了。 惜姐,终于快要真正成为她的惜姐了。 她太高兴了。 高兴到一整个晚上都睡不着,李惜被她的欢乐传染得自己也睡不着。 到了出发那天,杨群恨不得化身成为行李,跟着上车。 杨志提着大包小包,特意请了杨大龙来送他们去县城的车站。 他本来要给车费杨大龙的。 平时从潭镇到县城,是有一班车的,但是基本是三天或者五天才走一趟,但是现在路才刚通,班车根本没有恢复。 杨大龙开拖拉机的车技他是见识过的,稳,水杯放在后车厢,一程路下来,都不会洒。 所以他特意让杨大龙来送他们,他愿意付车费,只求一路顺风,旗开得胜,满载而归。 杨大龙得了新车,得了便宜,哪里还敢再收车费? 他扯着嗓子喊道:“杨老师,你要是再塞钱,就是看不起我杨大龙了,那我就没脸开这拖拉机了。” 杨志这才罢休。 老杨夫妇喜气洋洋地在村子送他们上车,笑得合不拢嘴。就连奶奶,也在杨群的搀扶下,杵着拐杖来送他们。 杨志挥手让他们回去,让他们放心,说道:“我......们很快就会回来的。” 李惜也挥手跟他们告别,也说了一句:“我......们很快就会回来的。” 到了县城,杨大龙对杨志说:“杨老师,文绉绉的话我也不懂得说,我是个大老粗,我祝你心想事成。” 看着一脸喜庆的杨志,又看看旁边娇俏的李惜,他杨大龙就算再大老粗,也看懂了。 祝福的话他说了一筐又一筐,才在杨志的目送下,开着拖拉机回去西乡。 杨志这时才提着行李对李惜说道:“我们走吧。” 李惜说什么都要一起拿行李,杨志说道:“我一个男人,我还要和女人分着拿行李,像什么样呢?” 然后,他一把扯过所有行李,都挎到自己身上。 李惜看他好像一个松树上挂满了松果一样,摇摇欲坠、沉甸甸的,不禁觉得好笑。 也许是因为从县城出发的班车的路线本来就比从潭镇出发的路线短,也许是因为他们心情好,所以他们一点都不觉得八个小时的车程慢。 一路上,摇摇晃晃的车上,他们俩时不时地相视而笑,时不时地说说笑笑,时间竟然一点都不觉得慢,相反,还觉得过得太快了。 到达省城的时候,仅仅是下午四点。 回到了省城,李惜好像一条鱼儿回到了水一样畅快和熟悉。 她轻车熟路地领着杨志出了站,找到了公车站,然后又等来了去她家的车子,接着又让杨志提着大包小包上了车。 售票员本来看到杨志这个乡下人提着这么多行李,很不耐烦,有心要赶他下车。 杨志本能地想据理力争,李惜却从身后掏出两张票钱,外加一张行李票的钱,说道:“钱够的。” 那售票员一看李惜虽然皮肤晒得麦子色一样,跟旁边的乡下人一样,但是看她的眼神,一点都不露怯,本来想挤兑几句的,末了,还是把话吞了回去,让开了堵住杨志的路。 李惜这时候才发现,杨志身上挂着的行李,确实是有点多。 之前在乡下,地大物博,地广人稀,这点行李,她一点都不觉得多。可是,现在,挤在这局促的公车里,才看清楚,这行李真的很大一袋。而且是好几袋。 她笑嘿嘿地问道:“你这些行李里,都装了什么啊?” 杨志说道:“我也不知道,我妈和我奶奶给我装的。不过大概率就是写玉米、番薯、花生、大米。” “我的个天啊!省城又不是闹饥荒,怎么还带这些东西?” “可能是觉得这些东西比较好吃,他们想让李教授他们也尝尝。” “那也不用这么多吧?简直够我们家吃半年了!” “我跟你讲,在长辈的眼里,只要我们去哪,饥荒就跟着去年哪。” 李惜一听,觉得太有道理了。 可不是嘛?在长辈眼里,只要孩子走到哪,哪里就闹饥荒! 其实就是他们自己心里在闹饥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