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八章:召见刘天和 (第1/1页)
“为何不可?” 朱宸濠提出以自己起兵造反的过程来排第一部戏后,臧贤则连说不可,这让他不禁皱了皱眉。 “您可是皇帝陛下,若以您为蓝本来编剧本,那就算编出来了,可也没人敢演您啊。” 臧贤双手直摇,连说不敢。 “朕都不在意,你有什么好怕的?” 朱宸濠倒的确没想到无人敢演自己这一点。 在被臧贤提醒后他还捋了捋,发现好像还真没哪个皇帝在活着时,让他人来扮演其本人演戏。 虽然朱宸濠说自己不在意,可臧贤肯定是打死也不敢去做的。 见臧贤无论如何都不干,朱宸濠也颇为无奈。 因为此人是这样,想来其他人的态度也没什么不同。 没办法,最后朱宸濠只能搞出一个折中的办法。 那即是剧本还是以宁王清君侧为基础,但主角则换成他手下的将领。 也就是以一个将领的视角,来切入这场历时两个多月的战争。 至于谁来当这个或许会因一部戏而名动天下的幸运儿,朱宸濠在思索一番后决定,就选万贤一。 之所以选他,一是因为此人打从离开南昌起就一直跟随在自己身边,经历了整个过程。 二嘛,则是可以从万贤一身上挖悲情点。 毕竟,他的弟弟万贤二战死了嘛。 观众不就喜欢看这种化悲痛为力量,愤而为兄弟报仇的戏码么。 更何况,这位还在胜利后获封定北侯,成功走向了人生巅峰,这也能让那些看戏时代入角色的观众觉得很爽啊。 对于朱宸濠这个以万贤一为主角的提议,臧贤也觉得可行。 随后他便请皇帝尽快拿出剧本来。 看来,此人也想让这个新生的戏剧早日与观众见面。 “那好,朕立即找人创作剧本,而臧卿你也要做好排演的准备。” 既然大家目标一致,那接下来当然是行动起来了。 “是,微臣一定全力以赴。” 臧贤应了一声后便向朱宸濠告退。 “对了,朕之大业之所以能成,臧卿也出力良多,因此朕决定为你改籍。” 而就在这个时候,朱宸濠却为对方送上了一个大礼包。 “改……改籍? 可、可按照大明律,乐户不是……” 臧贤闻听朱宸濠之言后,也不知是不是因为太过惊喜,连说话都结巴起来。 “那个规矩是朱棣定的,朕为何要听他的?” 朱宸濠冷笑了一声,没让臧贤继续说下去。 “谢陛下!” 臧贤直接哭出声来,若非身体不便,只怕已跪下叩头了。 “好了,臧卿赶紧回去休息吧。” 朱宸濠见不得一个大男人在自己面前哭哭啼啼,连忙让对方走人。 臧贤离开后,朱宸濠又亲自为以万贤一为主角的剧本草拟了大纲。 然后他便派人给刚任命的出版司主官邹守益送去,令其依据大纲创作出剧本来。 —————————————— 时间在进入三月后,天气总算是暖和多了。 会试就只剩下了一个殿试,王守仁等考官也自然也没那么忙了。 就在朱宸濠准备安排王守仁跟严嵩见上一面时,一个被他寄予厚望之人终于抵达了京城。 此人,正是那位喜欢搞发明创造的达人刘天和。 于是,朱宸濠决定让严、王二人的见面时间推后一两天,而他则先跟刘天和谈谈。 刘天和跟严嵩可不一样。 这位如今已是副都御使,比刚进京时的严嵩高了不知道多少级。 自是有资格上朝的。 不过朱宸濠却等不及,一听说刘天和到了京城,便立马派人去请对方进宫一见。 御书房内。 刘天和在向朱宸濠见过礼后,并未问询皇帝为何召见自己,而是直接道: “微臣无功却被陛下封为副都御使,可是因镇西侯之故? 若果真如此,臣还请陛下能收回成命,放微臣重回湖州。” 显然,刘天和以为他突然官运亨通,都是因为周尚文的缘故。 而他这短短的一句话,也让朱宸濠看到了其身上那股读书人所应有的傲气。 “镇西侯的确颇为推崇刘卿,但这却并非朕给你升官,让你进京的原因。” 朱宸濠要用刘天和,当然不是因为周尚文的推荐。 然而刘天和听后却还是有些不太相信。 毕竟他这几年官卑职小,就这湖州知府也才刚上任不久,自问实在是没啥能引起新君关注之处。 在他看来,唯一能让皇帝这么做的,也就只有老朋友周尚文了。 “你在陕西任御史时,不畏强权为民做主,使朕看到了你的风骨。 其后因先帝听信谗言而被贬,却又能在短短几年内由一个小小的八品县丞升为知府,也已足见你之能力。 若像你这样正直有为的官吏朕都不用,那我大明还如何能繁荣昌盛?” 朱宸濠为了打消刘天和的疑虑,只好又解释了几句。 听了对方这番对自己人品和能力双重肯定之语,刘天和亦是内心喜悦,当即说道: “陛下知臣,臣定以陛下此言时刻警醒自己,从而不忘那颗为国为民的初心。” 朱宸濠跟刘天和说这么多,也是因为这个人太过耿直。 凡是他不愿意的,就会断然拒绝,也不在意会不会因此得罪人,和有啥后果。 刘天和刚中进士时,刘瑾正如日中天。 而当时的刘瑾就非常看好刘天和,想跟他结个亲,结果却被拒绝。 不过这也说明刘天和有眼光,否则说不定后来就会受到刘瑾的牵连。 再有就是在陕西时,此人头铁弹劾廖堂,差点丢了性命一事。 而在历史上,深受修仙皇帝嘉靖宠信,一人兼领少师、少傅、少保三孤,还身为礼部尚书的道士陶仲文,也想跟当时已是兵部尚书的刘天和攀亲。 结果自是不出意外地被拒绝了。 于是陶仲文便指使言官弹劾刘天和,而他自己也在嘉靖面前说对方的坏话。 然后刘天和就丢了官,只得离京回家。 就这样一个直人,朱宸濠也担心对方会因有心结而宁可辞官也不愿帮自己。 真要发展到那一步,他的损失可就大了。 而从现在的结果来看,他刚才的那些话没白说。 因为刘天和已不再纠结周尚文有没有为其说话,而是认可了皇帝就是看重他这个人之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