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三章:筹划办刊 (第1/1页)
王守仁介绍完那些在加试中比较出众的人物,又阐述完他们的观点后,便不再言语,等着朱宸濠做决定。 “这些人其他成绩如何?” 朱宸濠想了想后问了王守仁一句。 “都不怎么样,若是按照正常流程排序的话,最好的也是二甲靠后了,有一两个恐怕连三甲都进不了。” 王守仁苦笑着摇了摇头。 “这样啊……” 朱宸濠沉吟了半晌,然后才说道: “那就把这几个人的排名在原本的位置上往前挪动五个身位,至于那一两个将要落榜的,也让他们入闱,吊在三甲的最后。” “是。” 王守仁忙应了一声。 “通过这场加试,先生有没有觉得,我大明的学子对国家的一些情况也太不了解,过于无知了?” 朱宸濠说着还拍了拍书桌上的那些答卷。 “陛下的意思是?” 皇帝此刻所问的这个问题,答案已是明摆着的。 而对方既然问出这么一句来,想来应该是已有啥打算。 因此王守仁并未回答,而是反问了一声。 “朕在想,咱们是不是可以创办一个综合性的报刊或者杂志之类的官方出版物。 那上面除登载一些时事,以便大家了解最新的各类情况外,亦可开设专栏,介绍诸如国内民族、宗教,还有周围国家这些事物。 而它的最大作用,就是让更多人了解帝国内的真实情况。 同时,也令大家知晓我大明国境之外,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朱宸濠显然是想创办一份报纸或是杂志这类的出版物来充当自己的喉舌。 按照他的想法,除了用其来介绍国内国际形势外,还可拿来向大众普及一些基本常识。 “这……可我大明不是一直都有邸报来传递消息吗? 臣觉得,或许在邸报原本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些内容也就是了。” 王守仁还没能完全理解朱宸濠具体想要做啥,以为对方要搞的东西跟之前的邸报差不多。 “那不一样,邸报所刊载的,主要是朝政简报,以及皇帝明发的旨意,诏书和一些官员的奏疏,还有皇宫和京城内所发生的大事这类消息。 因此邸报的阅读对象,也基本上都是京官和地方的官员,以及勋贵等。 当然,那些立志做官的书生为了了解朝廷的一切,也会想方设法阅读邸报。 只是由于内容的限制,他们就算看再多邸报,也还是所知有限。” 邸报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在汉朝时就已出现。 最早只是在朝廷和地方官员之间流转。 后来除了传抄之外,朝廷也直接将邸报张贴在宫门上,任由大家观看和抄录。 所以也可以称之为“宫门抄”。 而宋朝时期,就有精明的商人发现了商机,每天派人去宫门抄邸报,然后誊写许多,卖给那些懒得动手抄的官员牟利。 到了明末,就已出现用活字印刷术来刊印的邸报了。 清朝时则已有了报房,开始排版印刷发行,邸报也就成了“京报”,有了现代报纸的雏形。 不过内容上却没什么太大的变化,还是老一套。 在朱宸濠看来,邸报倒是颇有点《参考消息》的意思。 不过在内容面上要窄许多。 也就是说,这玩意儿的受众面其实只是官员和那些想要当官之人。 广大的老百姓肯定没几个人关注它。 就像现代的普通公民一样,谁没事会去看政府会议纪要这类的文件? 朱宸濠想要弄的,肯定不是这种极为死板,全由公文堆积而成,完全不能引起大众兴趣的东西。 王守仁这时也大致明白了朱宸濠所要想表达的意思,他在想了想后说道: “陛下是想办一个内容更加有趣,让百姓也乐意去看的刊物么?” “没错,我不但想让人们了解一些大事件和学到某些知识,还希望他们通过阅读新刊物而能暂时得到放松,并获得一些愉悦感。” 朱宸濠就是想办一本类似后世杂志之类的刊物。 他甚至已有开办杂志社和报馆的想法了。 朱宸濠觉得,若是在那上面搞点小说连载,再弄点花边新闻啥的,说不定还能大卖。 这样一来,民众不但能从中学到一些东西,他也能借机赚上一笔。 “陛下想法很不错,可真要做起来,只怕效果并不好。” 王守仁虽然已知道了皇帝的想法,可对此却是一副明显不太看好的样子。 朱宸濠见状有些不明所以地问道: “为何?” “因为普通百姓里面,能识文断字的,不多。” 王守仁此言一出,立马就令朱宸濠傻了眼。 因为在他这个现代人的思维里,早没了文盲这个概念。 全然忘了在明朝这个时代,能读书的人其实并不多。 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能识字的就更少了。 要知道在新中国建立之初,文盲率可是高达80%的。 那么在民国之前的封建时代,这个比例绝对只高不低。 那些人连字都不识,你办的期刊再有趣,他们也看不懂啊。 也就是说,真想让大家都能看明白,还得先扫盲。 可在这个时代,扫盲的难度可想而知。 恐怕就算开办扫盲班,效果也不会太好。 毕竟许多百姓每天拼尽全力还吃不饱穿不暖,连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没有,在这种情况下,又有几个人愿意跑去跟你学写字的? 有那时间,他们还不如多干点活儿,为自己和家人多挣几个饭钱。 “先生虽然说得有理,可这个期刊,我还是决定要办。” 想了好一会儿之后,朱宸濠终于下定了决心。 “陛下还是要办?” 王守仁没想到对方会如此执着,所以语气颇为惊异。 “呵呵,咱们大明的读书人也不少嘛,可以先让他们看看。” 朱宸濠笑了笑才继续道: “再有,就算百姓看不懂,朝廷也可以雇佣一些落魄的秀才和读书人,让他们去读给其他人听嘛。 听着听着自然也就跟着涨了见识,对咱们这个大明亦能有更多的认知。 嗯,对啦,我怎么把这茬儿给忘了……” 朱宸濠正说着,却突然想到一个能更好普及知识的手段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