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零九章:好戏开锣 (第1/1页)
这段时间,王守仁一直都被孙燧的那几个问题困扰着。 无论他怎么想,答案都不可能合理。 这里面奇怪的地方太多了。 很多他所能想到的答案,也都大大超出了正常的范畴。 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所以,王守仁在知道皇帝驾崩,宁王进入北京并成为大明监国,还招自己进京后,他发现自己居然并没有产生太多的愤怒感。 大脑中更多的,只是无尽的求知欲。 他,终于可以跟那个人面对面,亲口问询那几个古怪问题的答案了。 于是,王大圣人很快便收拾妥当,按照宁王的令谕,带着几个弟子一起,北上进京。 时间,飞快地流逝着。 北京城的十月,气温已经降得颇低。 这对于一直生活在南方,刚过来不久的朱宸濠而言,一时半会儿的还真不习惯。 当然,等再过一阵,冷得让人发抖之际,他就会怀念十月的美好了。 对这个气候问题,朱宸濠也颇为无奈。 因为若没有意外,这里以后也就是他下半辈子生活的城市了。 所以,他除了努力适应之外,根本没有其他办法。 也就踩着这个月的尾巴,李士实和刘养正他们赶到了北京。 跟着他们一起进京的,还有王妃娄素珍,以及世子、王子和郡主等一大家子人。 这一幕也让不少人腹诽不已。 因为朱宸濠曾大言不惭地说过,一旦确立新君,他就将回转封地的。 可现在是几个意思? 全家来京旅游吗? 随着家人的到来,监国府也热闹起来。 跟亢奋到极点的世子不同,王妃娄素珍则是高兴之中又带着丝惆怅。 她是个大才女,当然也是个智商极高的聪明人。 而正因为她聪明,才能比许多人都看得更远。 所以娄素珍之前才一直反对宁王造反。 可没想到,自己的夫君不但造了反,还居然造成功了。 这也就让娄妃很有一种不真实,如梦似幻的感觉。 相对于娄素珍,其他那些侧妃、嫔妾啥的,则是个个兴奋莫名。 有些人,甚至都在开始为日后争宠,夺位做准备了。 当然,不管她们怎么争,也不敢去跟娄素珍抢。 至少,在开始阶段,绝对不敢有那个想法。 随着李士实和刘养正等人抵京,朱宸濠也忙碌起来。 因为,最后一步棋,终于要落下了。 朝臣那边,则早已做好了准备。 那帮人,已经等李士实和刘养正太久了。 最终的交锋当然不可能立马开始。 毕竟李士实他们刚来,朱宸濠还需要跟这些人商讨一下具体的应对细节。 其实大体的方向他们早已定下了。 因为跟随朝廷令谕一起到南京的,还有朱宸濠的密信。 在信中,他就已经给出了一个大致的方向。 而李士实跟刘养正等人,也在进京的路上根据朱宸濠给出的大方向制订了详细的方案。 所以等他们到达北京时,就已经做好了一份较为详尽的计划。 数日后,一场关乎大明未来的朝会,正式开启。 —————————————— “先帝为逆贼所害,孤为大明万年计,不得已临危监国,时至今日,已逾两月。 这段时日以来,孤扫乱党,固国本,稳朝堂,安民心,也算是小有成果。” 面对众臣,朱宸濠先来了一段开场白。 “监国殿下为国cao持,殚精竭虑,功勋卓著。” 下方立即有人开口盛赞朱宸濠这段时间以来的功绩。 朱宸濠听后笑了笑,接着才继续道: “如今随着文渊阁大学士李士实和东阁大学士刘养正顺利抵京,我大明的各位阁部也总算是齐聚一堂啦。 既然朝中重臣皆已齐集,那么,也是时候为我大明寻找一个德才兼备的新君入主朝堂了。 对于新君的人选,各位可有好的提议啊?” “监国殿下。” 朱宸濠话音刚落,便有一人出班道: “臣以为,新君应按照太祖高皇帝所定《皇明祖训》,以其中‘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之言来甄选。” 站出来说话的,是礼部员外郎郑善夫。 “此言甚是,理当如此。” 郑善夫一说完,就有一大帮人出言附和。 “郑继之所言极是。” 新任的吏部尚书汪俊也跟着开了口: “以臣之见,安陆兴王世子朱厚熜,自幼聪慧过人,年纪轻轻便已能通经书,知礼仪,懂得修身齐家之道,正是新君之不二人选。” 汪俊的意思,当然也就是杨廷和的意思。 虽然知道宁王觊觎皇位,可杨廷和还是打算抗争一下。 毕竟,朱宸濠想要当皇帝,根本就找不出啥法理依据来。 宁王若是不管不顾,直接称帝当然也可以。 但那样一来,就必会落得个篡逆之名。 得位不正,不但会在后世史书中落下一个坏名声,就是现在,也将面临无尽的麻烦。 到时就算所有藩王联合起来反对,也不奇怪。 朱宸濠也是担心这一点,才不敢在入京后直接称帝,而是选择先以监国之名过渡。 而在朱重八所制定的《皇明祖训》里,无论怎么找,也不可能找出让他宁王登基称帝的有利词句来。 所以,那帮大臣直接拿出《皇明祖训》为武器,想要推出一个孝宗皇帝的孙子来继承皇位。 至于最终能继位的那个人是朱厚熜还是其他哪个,这倒是次要的。 反正,只要不是宁王就好。 “臣以为不妥。” 这个时候,朱宸濠的人当然也该出面了。 说话的,乃是新任的礼部右侍郎陈贤。 之前朱宸濠跟杨廷和达成了协议,让原礼部右侍郎汪俊当上了尚书,而其空出来的那个位置,就落到了丢掉南康和九江后,逃到安庆的陈贤头上。 “下官的提议,是遵照太祖的《皇明祖训》而来,有何不妥?” 郑善夫看向自己的顶头上司陈贤,没有丝毫退缩之意。 “太祖所言的‘兄终弟及’,其本意当然没有任何不妥。 可无论是你们口中已‘终’的兄,还是应该继位的‘弟’,本官都觉得大大的不妥。” 陈贤这话一出,整个殿堂一片哗然。 因为,陈贤不但说汪俊推举的新君人选朱厚熜不妥,更是连刚死的朱厚照都一并纳入进去了。 这,还得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