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4章 僵持 (第1/2页)
“老夫只给家公和家母过,自己的寿辰只是容许自己喝一点儿酒,但还是给家母过。” 刘病已点了点头,“孩儿的生日,娘的苦日,应当!应当!” 王谏大感惊异,“哦?还有这说法?为所未闻,但确实有道理。” 两人又把话题扯回来,“就算是把他调到鲁国,过几年当人们忘记他在杜县的所谓政绩后,也会把旧账新账一起算!” 王谏顿时惊讶地说不出话来。良久,他深深地叹口气。 “公子也不怕老夫把这话告诉了他。” “尽管去说,那样的话他的最终下场只会提前一些,而尊驾也失去了大好前程。” 王谏沉思片刻,朝刘病已弯腰拱手,“老夫愿意跟随小公子。” 刘病已笑了,“跟着我没出息的,我现在是一名乞丐,如果我是丐帮帮主的话,兴许会聘请尊驾为我的军师。” “可你不是一般的乞丐,是皇上御批的奉旨乞丐,目的还不是为了解决流民问题找良策。” “好了,你我也别互相吹捧了,把此案趁早了结了,我许你一个好前程。”刘病已冲他微微一笑。 王谏见他眼神坚定,知道他不是在开玩笑,便再次拱手行礼,“老夫谢过公子垂爱!” “我已经通知了桑大人,昔阳家的嘉奖明日便可抵达,你们要抓紧时间了,别让他借着新官职,上京告了御状。要知道虽然是虚职,但也享受同等的朝见待遇。他若去长安告状,陛下不能不见他。” “老夫知晓,一定催促大人尽快办案。” 两人不觉间走到了树林深处。 还没等到王谏看清楚面前的两位大小姐,却听到有人对他喊了一声:“师父,您怎么来了?” 王谏定睛一瞧,原来是许家的大小姐许萍儿。 他当年就是在给她当了几年教书夫子,才得到了许广平的推荐,给如今的杜县县令当幕僚,没想到竟然在这里碰上了。 “萍儿,你们怎么在这里?” 小团团此时却仰着小脸蛋,奶声奶气地说到:“好看的叔叔,好看的jiejie教我练武功呢,你俩都会武功,模样都那么好看,真的很般配!” 王谏一听这话,瞧了瞧羞红了脸的许萍儿,又看看抿嘴偷笑的刘病已,顿时明白过来,哈哈大笑起来。 杜县东南城的流民走得差不多了,数量有近两万人缩减为不足一千人。 大量流民分批次朝着四面八方踏入归乡的旅途。 伴随着流民而去的还有杜县流民的应对政策:发粮、发钱、发木车,还有护卫。 沿途其他地方的流民却什么也没有。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别人有,我们怎么没有?同样是流民,难道流民还分个三六九等吗?” “既然杜县什么都有,那咱们也去杜县,杜县不行,就去长安,让天子为咱们做主!” 有人带头,便带动了大量的流民朝着杜县和长安的方向奔涌而去。 官道上顿时形成了一大奇观:一股朝气蓬勃的流民推着车子,载着粮食和老人归乡;迎面而来的是一股饥寒交迫、面瘦如柴的窘迫流民拄着拐杖,急匆匆朝着杜县和长安的方向奔去。 不时有流民高声呐喊,加油鼓劲,相互间涌动着难得的默契。 这算是温柔的流民,而脾气暴躁的流民直接在当地打砸起来,他们冲进县衙,烧毁房屋,见差役便打,发泄心中的不满。 “不患寡而患不均,别人凭什么能有,而俺们凭什么没有!” “砸!给俺狠狠地砸!” “揍这帮不干人事儿的家伙!” …… 各地对于流民暴动和流向的奏折如雪花一样飞入长安。 刘彻紧急开了内朝会议,气得把御书案拍得邦邦响。 “朕养你们这帮人能干什么!这么多日子了,连难民的对策都决绝不了!非得逼得天下的流民都赶来长安,把朕的未央宫都拆了,才能决断吗!” 大臣们面面相觑,纷纷打了暗语:谁最御魔?还不是你啊!若不是你什么态度也不表,流民之策早就全面推开了。 刘彻发了火之后,大臣们的办事效率飞速提升。 半天功夫,一封封御批《告天下流民书》便被快马加鞭飞往各地。 御道沿途上,插着杏黄小旗骑着快马飞奔的信差还会大声喊出大概内容: “各地流民请尽快返回原籍。” “到原籍处领取粮食与赈灾费。” “大户捐五千两白银赏亭长同等职缺。” “捐一万两白银赏同等县令长职缺。” “无俸禄,但可世袭一次,传嫡长子。” …… 这御批文书到了各地一旦张贴上榜,一下子点燃了各地的商贾乡绅富户们的热情,捐赠热潮空前绝后。 当然,地方上对这些捐款却没有善断权,需由朝廷遣出巡行使,由他们复核富户的捐资,分配物资,赈恤孤贫,禀贷流民,以及后期的发放同等职缺。 不过,他们在分发各地时,刘彻专门嘱咐了这些人,去地方后,还要在赈济流民的同时,或举谣言,察风俗,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