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章 增兵 (第1/2页)
上海,弄堂拐角处。 一辆军车停在那里。 车上坐着一个人,正是沈千舟。 没等多久,身着便装的于春晓从弄堂深处走了出来。 见于春晓上了车,沈千舟问道:“春晓,怎么样,有没有询问情报来源的消息?” “团长,没有。”于春晓如实回答道。 “没有,我们回去吧。”沈千舟有些失望,低声道。 “团长,我看这些进步学生对我越来越信任了,我想用不了多久,上级组织就会通过他们,主动联系我们的。”于春晓安慰道。 “春晓,党组织对外围组织提供的情报是会严格甄别的,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走吧。” 说着,沈千舟启动汽车,向保安四团方向驶去。 …… 回到团部不久,保安四团侦查科科长韩树伟走进了沈千舟的办公室。 韩树伟三十四五岁的样子,双眼格外有神。与于春晓一样,韩树伟同样是沈千舟发展的秘密党员。 保安四团四百多人,一半的官兵都是从独立师抽调过来的缘故。沈千舟发展的十二名党员,除了两名同志继续留守在独立师外,其他的十名同志,都被他抽调到了保安四团。 为了保密和行动的需要,沈千舟把这十二名秘密发展的党员,以十二生肖分别起了代号。 于春晓的代号是“小兔”; 韩树伟的代号是“猎犬”。 “老韩,这么着急从租界回来,是不是有什么紧急情报?”见韩树伟进到办公室,沈千舟问道。 “团长,有几事我要向你汇报一下。” “你说。” “根据你的安排,我对日本与上海往来的客船进行专门的观察。 我让侦查员小张和大牛以检票员的身份,打入公共租界的客运码头。 一个月来,客运码头从日本到上海一共6679名旅客,而从上海到日本则有7860名旅客。” “老韩,这个数据能说明什么?”沈千舟问道。 “单看进出港旅客,倒是看不出什么来。 只是,通过对每个旅客情况年龄和相貌体征的梳理发现一个问题。 从上海到日本的7860名旅客,壮年男子只有156名,其他7704名旅客全部都是老幼妇孺; 而从日本到上海6679名旅客,老幼妇孺只有104名,其他的6575名旅客全部为青壮男子。 更让人疑惑的事,去船舶公司核查旅客身份时发现,上面登记的名单是旅客实际身份大相径庭。 也就是说,日本是在刻意隐瞒在上海增加青壮年的事实。”韩树伟道。 “你的意思是,日本在上海秘密增兵?”沈千舟心头一震道。 韩树伟思量片刻后,道:“现在这个这种情况,只能说有这种可能。 即便来的是青壮年,他们的身份也都是日本平民。单凭这个是无法认定这些就是日本军人的。不过,在船舶公司登记的信息有出入,基本能断定是日本有意造假了。 外轮码头毕竟在公共租界,我们无法深查下去。” “老韩,这个情况太重要了,我要向独立师郭师长立刻汇报。” “团长,除了这个情报外,还有一个情报要向你汇报。”韩树伟接着说道。 “什么情况?” “在公共租界虹口区,日本成立了一个新的谍报机构。 这个情报机构是由日本海军陆战队、日本海军第三舰队、日本海军驻上海根据地司令部共同设立的情报机构。驻沪日本海军都共同设立的情报机构,可见这个情报机构的重要程度,相当于整个驻沪日本海军的眼睛和耳朵。 也是我们将来要面对的主要敌人。” 韩树伟一口气说道。 听到韩树伟的话,沈千舟心头一沉。 以前,在上海及长江流域的日本间谍机构众多,不过相对分散,没有统一调度,各个击破要容易许多。 现在日本海军将这些间谍机构并在一起,看来一定酝酿着什么新的阴谋。 想到这里,沈千舟问道: “老韩,这个情报机构,目前对外的公开身份是什么?” “山田株式会社驻上海办事处。”韩树伟答道。 “山田株式会社……负责人是谁?” “暂时还没有查到。” “老韩,一定要尽快查到。在这个株式会社附近,有没有我们的观察点?” “有,就在这个株式会社斜对面,有一个大福食杂店就是我们的观察点。” “这个观察点,敌人有没有怀疑?”沈千舟问道。 “应该不会有怀疑。 大福食杂店,半年前山田株式会社没有成立的时候,就已经盘下来了。我们在先,他们在后,不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