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6章 百官叩阙 (第2/4页)
看了众人一眼,钟传凝声道:“诸位都是洪府忠诚之士,本王也不来虚的了,召大家来是因为本王收到了两封信,董书记念一下。” 堂下一名文官上前从钟传手中接过两封书信,然后打开第一封念道:“江南本一家,鄂岳豫章家世相同,同气连枝,欣野才不及人,今鄂亡已近,欣野卑微失德,自得灭亡,不敢有所怨,唯忧岳章相近,恐朝廷定鄂问道于彼,那时大王是战是降?无论降战,大王甘愿钟氏家业不保乎?倘大王哀怜欣野或七州百姓,请以猛将悍卒相助,杜洪不胜感激之至。” 书信读完,堂下文武讨论开来。 钟传端坐上位,冷眼旁观,听众人说的差不多了,才猛然站起,瞪眼勃然道:“官军不渡长江已经百年,及当今天子视朝,刻薄寡恩,猜忌反复,滥讨臣藩,妄诛功臣。” “凤翔无罪,李茂贞头断独松,东川无罪,顾彦朗圈禁宅邸,西川无罪,王建面缚西都,华州无罪,韩建枭首马嵬,鄂岳无罪,洞庭湖陈兵五十万,杜洪之后又会轮到谁?” “本王身为宰相,位列三公太保,又是先帝册封的南平王,拨乱反正,匡扶社稷,主持中外公道乃职责所在,天子逼迫太甚,因此本王决定起兵自保,谁赞成,谁反对?” 为了占据大义,钟传当然要给他们洗白。 沉默少许,众人都拱手道:“我等愿听大王差遣!” “好!” 钟传猛然亢奋起来,来回走了两圈,面露笑容道:“诸位高义,本王果然没有看走眼,江西能否保住,鄂岳能否救下,本王与诸位的家业能否保全,就全仰仗诸位了。” 众人正等他分派任务,钟传却又说道:“各位舍弃朝廷的高官厚禄追随我,我无以为报,愿向皇天后土立誓,与各位同患难共富贵,纵使各位有负于我,我也不怪,随我来!” 说罢,与众人到了后院,进来才发现,香案三牲酒rou早已经摆好了,钟传端起酒碗,众人见状也纷纷举起酒碗,钟传凝声道:“请诸位与我一同立誓神前,然后同饮此酒。” 别看大家伙儿一个比一个喊得响,虽然乐于自立的多,但并非都想造反,这时候的人重誓言,一听说要上香发誓,都有些出乎所料,比如内侍省派组江西的监军院官吏。 在监军使的眼色示意下,监军院的官吏默默躲到了一边,钟传一向瞧不起宦官,也不甚理他们,只把目光在部属身上巡视,众人只好一个一个在香案前发下重誓。 走完形式后,钟传道:“本王起兵自保肯定会被视为造反,小天子会夺了我官职爵位,各位看怎么称呼好?” 称呼倒还真是个难题,没有现成的,武夫也不懂其中门道,文官们则若有所思,判官季悦凑到耳边低声道:“会稽不是来信了吗,董昌约主公一起称王,主公作何打算?” 钟传沉吟少许,皱眉道:“这,不好罢?” 季悦冷笑道:“既然要分庭抗礼,有何不好?” “号什么?” “吴王如何?” 定初三年十月初五,文武合辞劝进,钟传辞拒弗获,至于再三。初九,中书令、南平王、检校太保、江西观察使、镇南军节度使钟传,在洪州北郊筑坛祭天,自立吴王。 置文武百官,升洪州为豫章府,备服饰车马仪制,册封正妻卢氏为吴王妃,立长子钟匡时为吴王世子。 与此同时,湖南宣布自立。 周岳很猖狂,僭越自称楚王,杜洪闻讯欣喜若狂,火速响应三镇,自称鄂王,短短两月,鄂岳、浙东、江西、湖南相继自立,越王、吴王、楚王、鄂王横空出世。 扬州的孙儒乐坏了,也给自己封了个淮王。 消息传出,举国轰动,天下震惊。 十月十四,卯时四刻,京师宣布戒严,首都进入临战状态,御马监所属的虎豹营、陷阵营、大正营、武原营以及紫微军的开阳营、玉衡营、摇光营全体出动,占据了出入皇宫的各处宫墙城门,与此同时,驻京左右神策军和神策军京西京北行营全体进入战备,驻扎在京兆府的镇东镇南镇北三座御林军大营也接到命令,要求他们原地驻扎,无诏不得妄动。 十五,天阴,一道冷空气南下,京城百姓都穿上了厚衣裳。天还没亮,灰蒙蒙的,正是上朝的时候。 礼部尚书杨涉、礼部侍郎崔胤、集贤殿大学士郑谷、翰林学士司空图、御史中丞裴枢率领户刑工吏礼兵六部二十四司,合将作国子大理太常宗正少府等五监九寺,中书尚书门下秘书四省,以及弘文馆、集贤院、神策军、紫微军、金吾卫等各衙署的所有官员,在丹凤门前停止前进,大小两千余名文武官员,在丹凤楼外跪成一片,在瑟瑟北风中,一起放声大哭。 哭声震天,凄厉惨烈,直刺人心。 约半个时辰之后,中官顾弘文才出来询问,看到数千名官员在丹凤楼前齐齐跪倒痛哭,看到这壮观宏大的场景,顾弘文整个脑子都是空白的,好半天都说不出一句话来。 杨涉以礼部尚书的身份说道:“礼崩乐坏,五贼僭越称王,淮南、浙东、鄂岳、江西、湖南相继作反,国将不国,大唐社稷将危了,我等悲痛不已,所以在此哭诉。” 他一边哭一边说,一边又以头砰砰撞地,撞得额头血流一片,极为惨烈,其他官员见状,无不齐声痛哭,号声震天,或厉声控诉董昌、钟传、杜洪、孙儒、周岳五人的滔天罪行。 百官叩阙,声势浩大,辰时二刻,首相杜让能和次相刘崇望终于出现了,却是从丹凤门走出来的,随之而来的还有淑妃何芳莺和张泰等宦官,这些人代天子出面,劝说百官返回。 百官拒不返回,除非皇帝下诏对五镇全面开战,杜让能沉吟道:“这个我们无法替陛下承诺,容我等一去。” 说罢转身进入丹凤门,前往含元殿奏对。 李晔淡淡一笑,道:“事关重大,还须从长计议。” 如是奏对了三次,皇帝才叹气道:“既如此,准奏。” 天下人都看好了,这可不是朕独断专行,是满朝文武的极力要求,朝臣也只要求讨伐这五个逆贼,无关藩镇不要多想,朝廷从没想过削藩,是因为杜洪悖逆不臣才干他的。 又因为四镇同盟,朝廷才要对钟传等人出兵。 钟传等人造反,李晔早有预料,他之所以自导自演这场戏,就是要防止事态扩大化,把战争限定在南国,同时籍此向外界传达出两个信号,朕并不独断专行,也不针对任何藩镇。 对僭越五王的战争,这是朝臣的要求,无关藩镇请放心,朝廷不会与你们为敌,你们也别干涉南国战事。 是日正午,延英殿举行内阁扩大会议,四位在朝宰相,中书省八位舍人,翰林院十二位学士,各知制诰与翰林承旨,一共二十七位大臣与会,李晔点点头,归黯便开始唱读奏章。 “上月二十七,董昌自称越王,杀害浙东二十三位官员。初五,江西观察使钟传自称吴王,逐监军使。” “初八,鄂岳行营邸报,杜洪自称鄂王,杀害鄂岳监军院大小官吏三十三名,处死内侍省派出监军使孟元奇,并逐淮西鄂岳转运院诸官吏,关闭长江漕运,公然作反。” “同日,南面行营都统郑延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