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2章 形势大好 (第2/2页)
军士气高涨,等西面北面战报传来后,他就会立即挺进岐州。 杨守亮所部包括朝廷调拨给他的一万神策军,他亲弟弟杨守信麾下的七千余玉山军,杨守贞的一万三龙剑军,刘崇望拨付给他的三千余南衙军。 算上沿途收编进来的小股地方官军,杨守亮所部总兵力已经逼近四万。 除去没上过战场的一万神策军,剩下的兵马都打过仗,这一万神策军虽没打过恶仗,但也是朝廷专门抽调出来的健壮,只要玉山和龙剑两军不溃败,不至于一触即溃。 单枪匹马赴任招讨使的杨守亮,在短短半个月时间里就聚集了近四万兵马,杨守信是他亲弟弟,唯他是从在情理之中,可连杨守贞也心甘情愿听他差遣! 这魅力,也太强了罢…… 历史上的杨守亮被处死后,京城百姓莫不沾涕,传言的确不假。 想到这里,李晔不禁愤怒,昭宗是何其昏庸,杨复恭早不杀晚不杀,偏等到把外宅郎君都得罪了遍才杀,外宅郎君控制的藩镇被李茂贞攻略时,竟也眼睁睁看着! 远交近攻的真理,昭宗却不明白。 眼下可以为己所用的人不救,偏要跟千里之外的李克用斗法。 看完杨守亮的奏章,李晔龙颜大悦,大大夸耀了杨守亮一番,至于这一万石粮食怎么处理,李晔让他跟刘崇望商量,如果能确保还到受害者手中,那么就退还。 至于仗怎么打,李晔门外汉一个,也就没有横加插手,让他和刘崇望便宜从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朝廷拜授王行瑜同平章事衔的诏书发到邠州后,王行瑜乐得半死,一时间竟然不敢相信,自己当宰相的夙愿居然就此达成了? 小皇帝这么厚道?不会是骗我老王的罢? 王行瑜疑神疑鬼,在大堂里走来走去,最终一屁股坐在了大帅的位子上,大马金刀朝掌书记道:“许书记,你再把天子恩诏给本帅通白一遍!” 王行瑜是个文盲,斗大的字不识几个,朝廷公文也看不懂,一向都是让手下人给他翻成白话,掌书记心中偷笑一阵,又把这道加封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恩诏讲了一遍。 王行瑜眼珠子乱转,还是有些不信,摸着下巴道:“其中是不是有诈?” 得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头衔,名义上就是宰相。 地方藩帅得到头衔虽不能得到宰辅实权,但却有了咨询朝政的身份,自称也就变成了相公,虽然头衔没有实权,但代表的却是朝廷的信任和恩宠。 自郭子仪之后,朝廷一般不轻授这个头衔给地方节帅,一般只给河朔三镇节度使,藩帅若无重大立功表现,皇帝是不会给宰相头衔的,何况他王行瑜还是个文盲。 历朝历代,哪有文盲当宰相的先例? 虽然王行瑜现在知道了读书的重要性,平日也请了人教他识字读书,但冰冻非一日之寒, 要读到能当宰相的水平,还差十万八千里,他也清楚自己的斤两。 人啊,有了钱就想要权,有了权钱就还想要名。 老王在邠宁当着土霸王,要钱有钱,要权就权,要玩女人有女人,唯独差个名头,虽然邠宁节度使也是个官,但不是正儿八经的科班文官,得相公官人听起来才顺耳。 自从当上邠宁节度使,老王心里就念叨着相公的名头,渴望着下面的人恭恭敬敬的叫他一声相公,而不是什么狗屁将军大帅! 他万万没想到,他还没张口暗示朝廷索要,皇帝自个儿就给送来了! 这叫什么?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 算了,记不住,反正是好事。 可老王又觉得心里不踏实,所以才询问其中是不是有诈。 当下面人告诉他,相公放心罢,官印玉玺核验无误,相公您有福气了! 听到这一声声相公,王行瑜开怀大笑,听得心里都快化了,但高兴了一会儿之后,王行瑜又觉得哪里不对劲,起身负手来回踱步,皱着眉头道:“皇帝这般厚爱本帅……” 话没说完,戛然而止。 直娘贼! 叫惯了本帅,一时半会儿还没适应相公身份。 王行瑜脸颊发红,不好意思改口道:“皇帝这般厚爱本公,本公帮着李茂贞为难朝廷,是不是有些不太好,本公现在该怎么做?” 幕僚答道:“上表谢恩!” “就依你,来人哪,服侍本公更衣佩印!” 王行瑜喜上眉梢,眼睛一直打量着进奏院使送回来的官服官印。 官服是紫色的,上面绣着花纹虫鸟,真好看,穿上应该很合身很美罢。官印是方正的,上面刻着奇形怪状的字,拿在手里肯定很有分量…… 穿上钦赐的紫服,王行瑜直觉得自己快昏过去了,连连催促幕僚帮他撰写谢恩表彰,接着又补充道:“再以本公的名义给李茂贞写封信,就说本公坠马受伤,需要静养一段时间,暂时不能出征。” 几个幕僚面面相觑,随后应了下来。 上表谢恩的同时,当然也要给盟友李茂贞写封信安慰一下了。 做人嘛,要厚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