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3章 集议 (第1/1页)
缙绅逮赋,地方赋税积欠,历来就有。 新皇登基,皇子出生,册立太子……一系列大喜事,便是他们免除逮赋和积欠的借口。 可乾圣登基别说没赏,连大赦圣旨都没下,还想他会免除逮赋、积欠? 做梦都做不到! 本来想讨个说法,结果户部权责大减不说,还摊上这等天大之事。 黄立极三人,失魂落魄地离开乾清宫书房,回到文渊阁。 施凤来见了,便问:“元辅,陛下不肯改变旨意吗?” “唉……”黄立极长叹一声,坐回自己座位,方回道,“陛下决定,每年辽饷划拨给财政部四百万银两,今后九边请饷,交由总参谋部处理。” “啊!” 除刚到不久的王在晋,其余阁臣皆失声大惊,失权的不仅是户部,连兵部都大失权利。 “有廉政公署盯着,反正也无银子可捞,失去就失去吧。”王在晋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神态。 黄立极眉头一皱,道:“王阁老,你以为仆等担忧的是那点银子吗?仆告诉你,长期以往,内阁能不能存都难说。” “元辅,到底发生什么事了?”施凤来急着问,其余几个阁臣同样焦急。 连王在晋都没例外。 因为他虽是乾圣提拨,但与孙承宗和温体仁不同,并没在上书房挂职,只能算阁部一系,大家利益其实是一致的。 黄立极将乾清宫书房中发生的事,详细地述说一遍。 内阁上值房内,顿时唉声一片。 辽饷事务处理,算是勉强能接受。 可追讨逮赋,清理赋税积欠,只要头脑还清醒都不敢捅这马蜂窝。 要知道,连有明以来最强势的阁臣,张居正都没成功。 更别提要把它们跟科举挂钩。 这事谁做谁没好下场! 今日有乾圣支持,或许能强制推行下去,但自己过世后,后人必然会遭到缙绅们报复。 难啊! 包括之前浑不在乎的王在晋在内,六位阁臣皆沉默不语,谁也不想开这口。 更急的是郭允厚! 他倒是乐见其成,但他没这魄力,更没这权力。只是不做的话,户部就会毁在他手上,同样会是骂名一片。 正当他们手足无措时,王承恩又来了,带来六份圣旨。 崔呈秀贬往南京任兵部尚书,大家都没在意,他参与魏忠贤谋逆,受到的处罚算再轻不过。 cao江提督划归孙传庭的漕运总督府,虽是收拢军权之举,但也还说得过去。 可对毕自肃的任命,以及漕运总督衙门迁往扬州,这两份圣旨。结合划拨应天巡抚三千精锐卫队作抚标,孙传庭带三千卫队南下,大家心里说有多震憾就有多震憾。 很显然,乾圣对江南已有想法,要是阁部不先动手,赋税重地的江南就会落到上书房手里。 毕竟,五千卫队即可扫平九万余叛军,有六千精锐卫队坐镇大江南北,有谁敢动弹? 只要脑袋没坏掉,无论南京勋贵,还是江南缙绅,都不会把身家性命当赌注。 对以粮换盐和户部移交皇家事务的圣旨,他们倒没多想,盐政和皇家事务已归上书房,再怎么折腾都是上书房的事,跟阁部无关。 不管情愿不情愿,尽管几部给事中有意见,但有户部都给事中的先例在,经过阁部重臣劝说,这几份圣旨还是被签发下去。 “大家都说说,该如何行事?” 重新回到内阁上值房,黄立极开口便问,但其它阁臣却没一人响应。 黄立极眉头一皱,心里又后悔了,要是几天前心里不打退堂鼓,或许现在已致仕回家,这份苦差事谁爱干谁干,跟自己没关系。 可今时不同往日,不干事便等于失权,身为内阁首辅,仍会落得千古骂名。 “诸位,不开口也没用,事到如今,谁也逃不掉。”黄立极再有不满,仍苦口婆心,点了一人。“次辅,你来说说。” 施凤来为人圆滑,被点到名,心里怨恨,却提议道:“元辅,要不请各部堂官还有给事中一起商议?” 这种议事形式叫集议,由大臣主持,皇帝不参加,商议出结果要认真执行。 其他阁臣纷纷附和,无论成与不成,与其让内阁一力承担,倒不如大家一起承担。 “行。”黄立极眼睛一亮,立马答应,唤来中书舍人,让他们分头去请。 刚被几份圣旨折腾,给事中们心里都很不爽。 自古以来,言官地位尊崇,唯独乾圣朝成了盖图章的了。 参会人员到齐,黄立极一介绍完情况,他们就闹腾起来。 “元辅,此事断不可行!”礼部都给事中立马挺身而出,“十年寒窗,就因别人家逮赋而断送前程?” “不行,绝对不行,哪怕要我等性命,也绝不答应!” “朝廷政务没处理好,岂能让读书人承担?” 其他给事中纷纷出言支持,并且目标直指黄立极:“元辅,你要促成此事,必将遗臭万年!” 有本事你们上奏去! 对这些言官御吏,黄立极心里非常不耻,被乾圣牢牢压制,谁也不敢言,骂老夫倒是爽快得紧。 各部堂官都没吭声。 黄立极目光扫向,都察院左都御吏曹思诚,礼部尚书孟绍虞,户部尚书郭允厚。说:“几位大人说说。” 曹思诚苦笑道:“元辅,事关重大,恐怕……”后面都不敢说下去。 其他两人同样苦笑。 黄立极冷哼道:“诸位,躲是躲不过的,此事阁部不做,自有上书房做。到了那时,阁部被架空,形同虚设,诸位会有如何感想?” “诸位同僚,陛下问:士大夫是否以不缴税为荣,是否已道德沦丧?”郭允厚叹息着接口道,“试问,我等朝臣该如何回答这问题?” 礼部都给事中怒责道:“大司徒,可这跟读书人有何关系?你们户部怠政,不能嫁祸于读书人啊。” “那你说说看,有几个读书人,不是出自士大夫家?”老好人郭允厚也禁不住发脾气。“地方上积欠赋税,缙绅逮赋,难不成是户部纵容他们的?” “你们户部要是管得严,他们敢逮赋吗?”礼部都给事中寸步不让。 郭允厚吼道:“那你家有没有逮赋?要不要老夫派人去查查?” 这话打中蛇的三寸要害,礼部都给事中脸涨得通红,期期艾艾地说不出话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