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那些年_第九十七章 燕鸣幽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七章 燕鸣幽燕 (第4/4页)

韩匡嗣死罪饶过,被打了二十军棍。

    宋太平兴国五年十月,景宗耶律贤为鼓舞士气,找回面子,亲率大军攻宋,于瓦桥关大败宋军,俘宋将数名,斩杀甚众,是为瓦桥关之战。景宗是速战速决,见好就收,打完就撤兵退回。仗都打完了,赵光义才从开封率军出发,为此,嘲笑辽景宗是被他的气势给吓跑了。

    ◆进入“萧太后时代”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偏偏是“恩爱夫妻不到头”。

    宋太平兴国七年九月廿四日,耶律贤在出猎途中,病逝于云州焦山行宫,享年三十五岁。临终遗诏:“梁王隆绪嗣位,军国大事听皇后命。”同时立耶律斜珍与韩德让为顾命大臣。

    闻知景宗驾崩,时任辽朝南院枢密使的韩德让“不俟召,率其亲属赴行帐”。萧燕燕见到韩德让,心中顿安。很快,耶律斜轸也赶了过来。二人帮助萧皇后易置大臣,天亮之后,拥立辽景宗长子梁王耶律隆绪于灵柩前即位,是为辽圣宗。皇后萧绰奉遗诏摄政,下诏晓谕诸道。

    十月初一,圣宗耶律隆绪初次临朝视政,初三,群臣上尊号“昭圣皇帝”,尊皇后萧绰为皇太后,大赦天下。

    这一年,萧燕燕二十九岁,耶律隆绪十二岁,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萧皇后的身份变成了萧太后。萧太后二十九岁,便开始临朝摄政,而女皇武则天掌权时是六十岁,同为女政治家,名分不同,实质相同,年龄可差得多了。年轻的寡母,无知的幼子,能挺过这改朝换代的危机吗?

    主少国疑,内有拥兵自重的宗室亲王对皇位虎视眈眈,外有大宋时刻威胁大辽边防。萧燕燕深知此时危机四伏,她在耶律斜轸、耶律休哥以及韩德让面前哭诉道:“母寡子弱,族属雄强,边防未靖,奈何?”

    原本就是每天在朝堂上见面的重臣,他们眼中的那位沉稳干练、叱咤风云的萧皇后,原来也是一个孤立无援、楚楚动人的小女子。男性那种天生的“怜香惜玉”荷尔蒙瞬间爆棚,各个都是纯爷们。几位重臣当即跪倒,拍着胸脯发下重誓道:“信任臣等,何虑之有!”太后你就相信我们吧,不要有任何顾虑!他们似乎忘了,面前这个年轻的女人,是已经执掌朝政十多年的一代女皇。

    萧太后临朝摄政,大赦天下。重用耶律斜轸、耶律休哥以及韩德让三人,这三人都是军事上的大才,能征惯战,有勇有谋。

    命令耶律休哥留守南京,总管南面军事,加强军事防范;任命侄女婿耶律斜轸为北院枢密使,管理内政事务,尤其是严管贵族;采纳南院枢密使韩德让的建议,对宗室亲王颁布命令:“诸王归第,不得私相燕会”,随机应变,夺取他们的兵权,同时将各宗室亲属召至宫中为质,最终解决了宗室势力过于庞大、内部夺位的一切隐患,顺利地完成了景宗过世后的朝政布局。

    为了拉拢侄女婿耶律斜轸,太后又安排圣宗耶律隆绪与耶律斜轸互相交换弓矢鞍马,双方“拜把子”,成为最好的兄弟。

    接着,萧太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释放奴隶、奖励农耕、厉行廉政、治理冤狱、推行《唐律》、劝农桑、薄赋徭。进行开科取士,大胆选用汉人,消除番汉不平等待遇,内政修明,军备严整,纲纪确立,上下和睦,将士用命。经过一番励精图治,辽国一步步走向兴盛。

    大辽太后萧燕燕,一个比武则天还像皇帝的女人,她的爱情让人羡慕,她的伟业让人称颂!

    到了雍熙三年,耶律隆绪已经十五岁,继位四年,萧太后在韩德让和耶律斜轸的帮助下早已度过了政治危机,坐稳了江山。

    宋辽之间经过几年的休整,大辽国现在兵强马壮,兵精粮足,文臣武将各司其职,不惧一战。

    ◆趁火打劫

    赵光义一直想着一雪高梁河一战之耻,雄州知州贺令图的奏报,无疑给了赵光义强有力的理论支持。然而此时出兵,可以说,大宋早已错过了最佳的战争时机,赵光义不管这些,他要的就是这个出兵的理由,以此说服那些喋喋不休的大臣们。

    北宋雍熙三年春,宋太宗遣使到渤海和高丽两国,约两地头领共同夹击辽国。虽然两国对辽朝都有破国杀主之恨,但是让他们和千里迢迢的宋朝联合,确实有点不切实际,这一点,赵光义失算了。

    幽云十六州分山前七州与山后九州,此次伐辽,太宗吸收以前的教训,并未直取幽州,而是兵分东西中三路。

    辽大将耶律休哥驻守南京,宋军失败就败在此人手上。此战,太宗势在必得,他定的战略为:“正面牵制、背后迂回包抄”。曹彬老成持重,太宗决定以曹彬为东路军主力,牵制耶律休哥的辽军主力,以西路的潘美与中路的田重进负责攻略山后,待山后攻略完毕,中西两路再由山后转至山前,三路大军会合之后,与辽军在幽州城下进行主力大决战。

    三月,赵光义令曹彬、田重进、潘美兵分三路,北上伐辽,目标直指幽蓟两州。为此,太宗做了相当周密的军事部署:

    东路军以曹彬为幽州道行营前军骑水陆都部署,即东路军主帅,号称十万大军,分成两个梯队。曹彬、崔彦进为第一梯队,从雄州出发,取道东北经固安,再折至琢州,然后向幽州挺进。米信、杜彦圭为第二梯队,作为曹彬的辅助部队,从雄州出发,向西北经新城至琢州,与曹彬部队会合。为了牵制住耶律休哥,宋军名将大多集中在东路军。

    太宗嘱咐曹彬,一路上做出声势浩大、强攻幽州的架势,实则行军持重缓行,不得贪功冒进。目的是牵制耶律休哥在幽州的主力军队,从而为中、西两路军争取时间,待山西地区以及幽州北方各州被攻破后,实现三路大军包围幽州的局面。

    中路军以田重进为定州路都部署,从定州出发,从西北越过太行山,占领飞狐口,切断并阻击辽军的西援,配合西路军拿下代北诸州。

    西路军以潘美为主将,杨业为副将,率领云、英、朔诸州宋军,出雁门关,目标夺取云州等山后地区,然后和中路军田重进部会合,最后与东路军一起合围幽州。

    在通讯基本靠走的年代,太宗皇帝布下了如此一盘直径超过千里的杀伐大棋,只能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战场形势千变万化,战机稍纵即逝,坐镇开封的宋太宗,他不知道自己的这盘大棋,到底有多少变数,更不知道有多少胜算?

    大辽国萧太后得到战报,并不惊慌,立即下令南京留守耶律休哥,率军迎战曹彬,以耶律轸为都统,率军迎战潘美、杨业。

    萧太后觉得,这是她亲自临朝以来,辽宋之间的第一场战争,事关重大,丝毫马虎不得。红装策铁马,巾帼傲严霜,经过深思熟虑,萧燕燕决定带上十五岁的儿子辽圣宗耶律隆绪,御驾亲征。

    无论从哪个种族来说,中华民族都有同样的血统,犯我国土者,虽远必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