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七章 燕鸣幽燕 (第1/4页)
,大宋那些年 宋辽多年无大战,中原和草原都已经蓄积了足够的力量。 中原王朝做梦都想收回燕云十六州,这早已是妇孺皆知的事情。要不要收复?要!打仗讲究的是天时地利人和,首先就是天时,时机要对。 雍熙三年,边将贺令图向太宗上奏:“契丹主少,母后专政,宠幸用事,请乘其衅,以取幽蓟。” 贺令图,开封陈留人,太祖赵匡胤的结发妻子孝惠贺皇后的侄子。年轻的时候随伴赵光义左右,因此贺令图既是皇亲国戚,也是太宗身边的宠臣。 太平兴国七年四月,右监门卫将军韦进韬任雄州知州,由于舍不得购买酒rou犒赏士卒,士卒放火烧毁了知州官舍和雄州城门楼子。贺令图从韦进韬手里接任雄州知州,雍熙二年,领平州剌史,充幽州行营壕砦使。 边关将帅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搜集情报,及时地给他们的皇帝发信息。作为太宗的亲信,贺令图知道自己到雄州,不仅是为了挂职锻炼,最终回到京城陪王伴驾,还要搜集契丹情报,让太宗知道自己不是吃闲饭的。为了尽快创造点成绩,让太宗对自己刮目相看,贺令图可谓是挖空了心思。 太平兴国七年九月,辽景宗耶律贤驾崩。幼子耶律隆绪继位,其母萧绰垂帘听政,辅助年幼的儿子主持国家大事。 三年之后的雍熙二年,贺令图以瓦桥关为根据地,率军攻克固安、新城、涿州。 不知是听的军中传言多了,还是贺令图别有用心,他竟然发现自己立功受赏的机会来了,大辽国现在孤儿寡母的,这是多么好的出兵机会。他立即联合文思使薛继昭、军器库使刘文裕、崇仪副使侯莫陈利用,共同上言: “自国家伐太原,而契丹渝盟,发兵以援,非天威兵力决而取之,河东之师几为迁延之役。且契丹主年幼,国事决于其母,其大将韩德让宠幸用事,国人疾之,请乘其衅以取幽蓟。” 开宝七年,辽涿州刺史耶律昌术向雄州知州孙全兴表达了希望休战的意愿,两国皇帝皆大欢喜,一拍即合,这是宋辽双方的首次议和活动,史称“雄州议和”。打这开始,直到太平兴国四年,宋辽双方使者往来不断,互通有无,每到年节互相遣使庆贺,互问起居,好不和谐。 贺令图等人的意思是说,自打大宋跟北汉交兵,契丹就背叛雄州和约,发兵救援太原。要不是我们举全国之兵把太原拿下来,河东的驻军不知道还要兴师动众,往来奔波多少回。如今契丹国主年幼,大事小情都是他妈萧太后说了算,太后专宠她的老相好大将韩德让,引得臣民痛恨,请陛下乘此契机,一举夺回幽燕之地。 为了一雪高粱河兵败之耻,赵光义总想找机会跟辽国干上一仗,最好玩点大的,好好教训一下契丹人,让他们长点记性。首先这个出发点就错了,打仗打的不是赌气,不是侥幸,更不是玩命,一切的急功近利,必将矛盾百出,生死难料。 太宗觉得贺令图的上疏太及时了,出兵大辽,他正在找机会找借口,到底是自己人,太知道自己要什么了,这确实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出兵机会。熟悉契丹的宋琪已经罢相,大宋现在是文人治国,文人除了纸上谈兵,有几个敢于抡刀上阵的。真正懂兵法的那些老将,早就死的死,驻外的驻外,没几个在朝廷,太宗现在是说一不二,他决定的事,除了照办,还是照办,没得选。 此时的辽国真的像贺令图说的那样,不堪一击吗?这位继武则天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位权倾天下的女子,又是如何神一般地存在呢?我们不妨重温一下辽国的皇帝史。 ◆出身后族 唐朝末年,契丹族在西拉木伦河流域崛起,公元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称帝,建立契丹国,建都城上京。 耶律阿保机征渤海国,回军途中病死。耶律阿保机皇后述律平,掌控大权,杀伐果断,稳定了人心。太祖即将下葬时,述律皇后以传统的人殉制度为借口,诛杀一百多名大臣殉葬,并砍下自己的右手,装入棺木里,作为陪葬品。在皇位继承问题上,述律皇后排除长子耶律倍,立次子耶律德光即位,是为辽太宗,大辽国第二任皇帝。 述律平家族与二审密都被太祖耶律阿保机赐姓为萧,从此,述律皇后的族人都以“萧”为姓,称为后族。 辽国法律明文规定,耶律姓与萧姓为永久姻亲关系,属于王族与后族。《契丹国志》载:“王族惟与后族通婚更不限尊卑;其王族、后族二部落之家,若不奉北主之命,皆不得与诸部之人通婚。” 因此,在大辽国,提到“耶律”,你首先想到的是“皇帝”一族,提到“萧”,想到的就是“皇后”一族。在辽国,“萧”是一个尊贵的姓氏,从耶律阿保机开始,皇后皆出自萧家。 后唐清泰三年夏,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以称子、割让幽云十六州为条件,乞求辽太宗耶律德光出兵,助其反唐。辽太宗亲率五万铁骑,在晋阳城下击败后唐军,册立石敬塘为后晋皇帝,石敬瑭攻入洛阳,灭后唐,燕云十六州就是在这个时候成为契丹的地盘。 后晋是成也耶律德光,败也耶律德光。 开运三年,契丹南下,后晋重臣杜重威降契丹,十二月契丹攻占后晋都城开封,后晋出帝石重贵投降,后晋灭亡。 开运四年二月初一,辽太宗耶律德光在开封崇元殿,接受胡汉百官朝贺,下诏改国号“契丹”为“大辽”。 由于汉人武装的不断反抗,四月,耶律德光罢兵北还,途中病逝于栾城杀胡林。在太宗灵柩前,大家一致拥立耶律阮继任大辽国第三任皇帝,耶律阮即辽世宗。 耶律阮,东丹王耶律倍的长子,辽太宗的侄子。当时还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就是太宗的长子耶律述律,按照常理,太宗驾崩,继位的应该是嫡长子耶律述律。 既然不合常理,悲剧就来了,辽国宗室的王公贵戚,相当多的人不服世宗耶律阮,故而叛乱不断。耶律阮是按了葫芦起了瓢,皇位之争,此起彼伏。 后周广顺元年,辽世宗耶律阮继位四年后,应北汉皇帝刘崇的请求,召集各部首领商议出兵攻打后周,援助北汉。人马到达归化州的祥古山,晚上下寨于火神淀。 世宗在行宫祭祀父亲东丹王,设宴招待群臣和各部首领,当晚,耶律阮喝得大醉,被左右扶入内帐。 貌似恭顺而内心狡诈的泰宁王耶律察割,趁机发动政变,联合耶律盆都等人,冲入内帐,杀死辽世宗耶律阮。耶律察割自立为帝,史称“火神淀之乱”。 世宗四岁的儿子耶律贤,被用毛毡裹着,藏在柴禾垛里。耶律屋质逃出,联合太宗长子,寿安王耶律述律平乱。耶律述律诱骗耶律察割前来,将其割rou碎杀。耶律述律改名耶律璟,称帝,即大辽国第四任皇帝辽穆宗。皇位又回到辽太宗一脉。 穆宗耶律璟是历史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