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七章:我的命令现在你也不听了? (第2/2页)
的厌恶了。 “不过,我们在路上救了两个人,他们一个是王督师麾下的将领,一个是鞑子正红旗的巴图鲁。他们或许对战况更清楚一些。” 王琛看到孙承宗的怒火已经涌到脸上,连忙补充道。 “王之臣的手下?还有鞑子?快带过来。” 听到孙承宗迫不及待的吩咐,王琛也是松了一口气。 此时王琛很是庆幸在路上的时候救了曹变蛟和多弼。不然的话,现在都不知道让谁来救自己了。 如果真的惹怒了孙承宗,将王琛给收拾一顿,也不会有人为王琛打抱不平。 “末将曹变蛟参见孙督师。” 看到是孙承宗,曹变蛟直接单膝跪地,向孙承宗施礼。 “是你?你是曹文诏的侄儿?没想到都长这么大了。” 孙承宗看到曹变蛟,随即恍然。 当年孙承宗构建关宁锦防线,从各地调集了不少军队过来。曹变蛟就是那时候跟着曹文诏来到山海关的。 不过那时候的曹变蛟也才仅仅十六岁,还是个半大的孩子。 要不是曹变蛟报出自己的性命,孙承宗也未必能认出来。 “正是末将,没想到孙督师还记得我。” 听到孙承宗宛若长辈一样的话,曹变蛟一时间是眼泪都下来了。 作为大明朝的武将,被文官肆意打压。可以说大明朝的武将是历朝历代地位最低的。 在文官面前,武将被肆意辱骂,羞辱。 甚至大多数武将见到比自己品级低的文官都还要主动行礼,甚至跪拜。 而对方通常还是不屑一顾。 这样积年日久下来,武将早就没有了任何的荣耀和自尊。 感觉天生似乎就比别人低一头似的。 像是孙承宗这样,对武将有点起码尊重的文官,在整个大明的官场那绝对是寥寥无几。 孙承宗点点头,直接开口问道:“站起来说话,我问你,现在锦州战况如何?” 曹变蛟也知道现在不是絮叨的时候,连忙长话短说。 “王督师率军十五日前到达辽东湾。所有人都挤在辽东湾的沙滩上没办法走。之后赵总兵找到我叔叔,让我叔叔带麾下五千骑兵赶赴塔山,为大军护行。当天下午我们就赶到了塔山修筑营寨。第二天一大早,我带人出外巡视,结果碰上了鞑子济尔哈朗的两万大军,都是骑兵。我知道情势危急,让其他人回去报信。之后的事情我就不清楚了。” 曹变蛟言简意赅的将自己知道的事情叙述了一遍。 这让孙承宗的眉头皱的更紧了。 孙承宗气的心中大骂。进军走海路是没什么问题。 但是像王之臣这样,一股脑将十几万大军全部堆在辽东湾的沙滩上,那绝对是非常愚蠢的行为。 这时候只要遭到攻击,这十几万人,至少有一大半会被赶入海中喂鱼。 至于后面的情形,孙承宗甚至都不敢去想了。 只希望天佑大明吧。 对多弼,孙承宗可就没那么客气了。 不过让孙承宗诧异的是,多弼几乎是有问必答。根本就不用逼迫。这让孙承宗一时间都怀疑多弼是在故意误导自己。 作为济尔哈朗的亲卫,多弼知道的很多。 听着多弼的陈述。 不仅是孙承宗,边上的王琛和曹变蛟都是听的心惊rou跳。 王琛和曹变蛟毕竟见识有限,两人从来都没想过。皇太极的图谋竟然如此之大,想要将整个辽东一举收入囊中。 不过按照多弼的陈述,似乎这是一个必然会达成的目标。 这一切都得益于辽东督师王之臣的愚蠢。是他将辽东亲手推进了火坑,但是却不自知。 这也实在是有够讽刺的。 孙承宗早就有想到过这个结果,不过孙承宗心中还抱着一丝幻想。 现在多弼的陈述,让孙承宗知道,自己是何其的幼稚。竟然寄希望敌人变成傻子。 “孙督师,末将请往锦州探查情况。” 此时的曹变蛟对叔叔曹文诏的近况更加的担忧。他恨不得现在就回到锦州去看看。或许自己的叔叔曹文诏没事也说不定。 孙承宗看了一眼就算只是站着都有些摇摇晃晃的曹变蛟。 现在让曹变蛟长途跋涉回去,就算不碰上鞑子,曹变蛟也大概率活不下来了。 “曹变蛟,现在我命令你下去休息。我会安排大夫给你检查下伤口。至于探查锦州的事情,我会安排其他人去做。” “可是,督师。。。” 曹变蛟还想要分辩,直接被孙承宗挥手打断了。 “怎么,我的命令现在你也不听了?” “还是说你要让你叔叔回来之后白发人送黑发人?” 孙承宗连续的两句反问让曹变蛟瞬间大汗淋漓。 “末将不敢。” 孙承宗没有再理会曹变蛟,径直离开。 此时的孙承宗心里压力一点都不比曹变蛟低。刚才孙承宗说会安排其他人去打探锦州的情况,其实也只是安慰曹变蛟而已。 现在整个山海关里也就一千老弱残兵。 孙承宗恨不得将一个人掰成两个人来用。哪里还分得出来人数。 而且要当哨骑,绝对要精锐中的精锐。至少骑射功夫要非常了得。孙承宗很怀疑现在的山海关里是否能找到这样的人。 孙承宗此时忧心忡忡。 如果锦州和宁远全都失陷,王之臣所统帅的大军也遭遇惨败。那整个辽东的形势就会岌岌可危。 可是孙承宗知道自己什么也做不了。 只能不断催促蓟镇的军队迅速赶到,进驻山海关。那样的话,起码山海关还能保得住。 同时孙承宗也将自己了解的情况写成奏折,快马加鞭送往了京城。 这自然惹的朝廷上下又是一阵心惊rou跳。 尤其是那些曾经怂恿王之臣的官员,此时一个个唯恐辽东天塌下来,朱辰会找他们秋后算账。 在这之前,谁也没想到,局面会一下子变成如此岌岌可危的情形。 就在朝廷上下心惊rou跳的同时,王之臣依然稳坐锦州,为自己的将来和得失作着筹划。 满桂几次提醒王之臣,锦州此时的驻军实在太多,粮草已经有些供应不足。 可是王之臣对此却很是不以为意。只是说自己会尽快让山海关再运送些粮草过来。 王之臣毕竟是督师,满桂的话王之臣不理会,满桂也是毫无办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