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二章:直接从城墙上走,去东门 (第1/2页)
就在皇太极进入大营的同时。宁远城城头上,祖大寿是眉头紧蹙。 皇太极离开的时候,为了防止惊动祖大寿,走的是悄无声息。 可是回来的时候,就没有了任何隐瞒的必要。 这让祖大寿看的是非常的后悔。 之前毛文龙在外面搞破坏的时候,祖大寿觉得毛文龙这样小打小闹,根本对鞑子造不成多大影响。 对大局也无关紧要。 城里的粮食已经全部吃完,就连树皮和草都吃光了。甚至军中的战马也都杀了吃光了。 在宁远城中,已经出现了人吃人的事情。 这些事情,祖大寿心知肚明,却根本没办法管。 现在只要保持宁远城不出现大乱的局面,这已经是祖大寿所能预想的最好局面了。 本来祖大寿已经做通了城中主要将领的工作,打算向鞑子投降。 不过是真投降还是假投降,那就只能是各凭本事了。 要是祖大寿给其他人说他打算假投降,估计等到鞑子大军一进入宁远城,有人就会直接将祖大寿给举报了。 就在一切已经准备完成,祖大寿也派人联络上了城外的鞑子。 可是没想到,鞑子大营忽然起火,而且这火一烧就烧了大半个晚上。 这可是刚刚开春。 整个辽东还是天寒地冻。 这时候能有多少烧火的东西。祖大寿就算是用脚趾头想,都知道是鞑子的粮草被烧了。 “毛文龙还真有两把刷子啊?” 祖大寿知道,这肯定是毛文龙做的。 因为整个辽东,其他人没这个本事。而且这也不是辽东将门的作战风格。 虽然祖大寿现在还不知道王之臣已经率领大军进驻了锦州。 但是辽东的这些将领,祖大寿还是基本都认识的。 像是满桂,作战确实勇猛。 率军冲锋,硬碰硬,整个辽东满桂绝对是数一数二的。 至于赵率教,虽然脑子活络一点。但是也顶多就是派兵虚张声势。 然后想办法声东击西,派人想办法接应自己。 总之整个辽东能叫得上名号的将领,就没几个人有这种脑子和关系。 那可是鞑子的大营。 想要收买鞑子,这辽东上下可没人有这份能耐。 祖大寿记得自己有看过东江的战报。 整个辽东,也只有毛文龙说自己在不断策反鞑子军中的原明军降将。 至于取得的效果。 这些年也就只有一个刘兴佐。 不过大明朝廷上下没人认为刘兴佐投降是毛文龙的功劳。 因为刘兴佐在反正之前,也有给当时的登莱巡抚袁可立互通过消息。 所以刘兴佐虽然最终逃到了东江。 但是朝廷上下普遍认为这是袁可立的功劳。 之前毛文龙自述的其他功劳,完全是没办法查证。 之前祖大寿也认为毛文龙是在谎报战功。可是通过这几天的见闻来看,毛文龙之前说的未必是假的。 可是这样的作战方式,实在是颠覆了祖大寿的认知。 不过祖大寿并没有因此而轻率出击,而是打算再观望一下。 如果能保住宁远,那还投降做什么。 等到祖大寿在宁远城头,亲眼看到皇太极率领六万铁骑回营的时候。 祖大寿心中才稍微有些后悔。 如果早知道是这种情况,当初鞑子军营起火的时候,自己就应该果断率军突围。 没想到这样大好的机会就让自己给放弃了。 祖大寿一瞬间就想明白了宁远城现在的处境。 虽然毛文龙烧了鞑子的粮草,但是宁远城依然还是危在旦夕。 只是没有之前那么绝望了而已。 鞑子退兵估计也就只在这一两天了。 因为没有了粮草,鞑子大军根本撑不下去。 而宁远城附近的村镇早已被鞑子劫掠一空,就算想要再筹集粮草暂时都不可能了。 这对祖大寿来说绝对是好消息。 当然这一切得建立在宁远城还能撑一两天的基础之上。 祖大寿叹了口气。 心中对祖从德的恨意更甚。而祖大寿此时也非常的自责。祖大寿只能怪自己识人不明。 因为祖从德看管军械和粮草,这本就是祖大寿安排的。 “一切听天由命吧?” 祖大寿叹了口气,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抉择了。 投降吧。眼看胜利就在眼前,实在是心有不甘。 可是不投降吧,谁也不知道鞑子还会围困几天。 而且最要命的是,没有了粮食。现在城中的防御完全就是空架子。 整个城头,只有旗帜在空中招展。 守城的士卒全都是瘫坐在地上,为的就是保持体力。 现在大家都是饥肠辘辘,只能喝水充饥。偶尔有只壁虎老鼠什么的,那完全就能抢破头。 如果这时候鞑子攻城。 那后果绝对是不堪设想。 有时候还真是人怕什么来什么。 就在祖大寿忧心忡忡的时候,忽然发现鞑子军中变得灯火通明,人头攒动。 这大晚上的要闹什么啊? 祖大寿嘀咕了一句。 然后祖大寿感觉自己的心中就是猛的一跳。 这鞑子是疯了吗?想要连夜攻城? 疯了这是? 祖大寿感觉自己现在整个人都不好了。而且祖大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