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九章:建立大型水泥窑 (第1/2页)
送走了黄立机和崔呈秀,朱辰仍旧是忧心忡忡。 也不知道王之臣那个蠢货会将辽东搞成什么样子。 朱辰很早就想换掉王之臣。 可是按照朱辰的战略部署,朱辰一直想不到什么合适的人选。 袁崇焕能力是有,但是太能搞事。 如果让袁崇焕顶上去,说不定袁崇焕第一时间就会将毛文龙给灭掉。 还是时间太仓促,来不及培养人手啊。 不然朱辰何至于如此被动。 想到人手。 朱辰直接扭头看向了王承恩。 “承恩,你帮朕去通州找个人,叫阎应元的读书人,带到京城来见朕。” 阎应元在没有进行过任何军事培养的情况下,能带领江阴百姓,死守江阴八十一天。 这绝对是有着极高的军事天赋。 可是阎应元在历史上留下的资料非常的少,甚至连年龄都不详。 朱辰只记得史书记载,阎应元是通州人。 可是偌大的通州府,想要找一个可能连秀才都不是的人,真的是无异与大海捞针。 朱辰如此吩咐,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阎应元不好找,但是朱辰却忽然想起了另外一个人。 人称卢阎王的卢象升。 如果朱辰没记错的话,卢象升现在应该在大名府当知府。 “承恩,让吏部通知卢象升进京述职。” 卢象升这样的人才,让当一个知府实在是太屈才了。 可是现在的卢象升其实才二十多岁,也同样是没经历过任何的战阵。 朱辰打算让卢象升去当宣镇的总督。 宣镇位于蓟镇和和大同的中间。以前是对付蒙古的桥头堡。 不过这些年随着蒙古各部不断没落,宣镇的重要性也在不断下降。 将卢象升放在这个位置,也不用担心对方没经验而惹出什么乱子来。 同时也可以让卢象升尽快熟悉兵事。 在等待卢象升进京的过程中,朱辰又收到了另外一个坏消息。 三边总督洪承畴带领一万大军,前去剿灭王嘉胤的叛军。却在途中中了王嘉胤的埋伏。洪承畴丢盔卸甲,逃回了固原。 可是洪承畴带去的军队,逃回来的却仅仅只要两千人,损失了大半。 这一仗可谓是惨败。 前段时间洪承畴带着几十个家丁,单枪匹马进入固原。迅速稳住了固原的局势,让朝中一时为之侧面。 随后洪承畴又私设路卡,墙壁当地士绅捐纳粮饷,一时间是怨声载道。 不过因为当时整个陕西附近一片大乱。朝廷还需要洪承畴稳定局面。 所以对洪承畴的所作所为,大家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是现在。 失败的人,自然没任何人愿意再容忍。 因为没有了价值。 第二天一大早,朱辰刚刚上朝。 甘肃道监察御史张宽第一个就跳了出来。 “启奏皇上,三边总督洪承畴辜负皇恩,丧师辱国,祸乱地方。臣请将其革职查办,以儆效尤。” 张宽此时义愤填膺,似乎不将洪承畴拉下马决不罢休。 朱辰心中冷笑。 这张宽如此积极,肯定是收了甘肃道那些士绅官员的孝敬。 看来得让魏忠贤私下去找张宽谈谈心了。 不然这家伙都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 “张宽,洪承畴不行,那你觉得谁能去当这个总督?” 朱辰干脆将问题踢还给了张宽。 这让张宽一时间都有些懵了。 张宽一时间张口结舌,一句话都说不出口了。 论玩嘴皮子,弹劾人。张宽是不怵任何人的。 可是说起真正的正事,张宽基本上就是两眼一抹黑了。 而且三边总督现在就是个高危职业。 前三边总督武之望现在还下落不明呢,大概率是死在了乱军之中。 洪承畴上任才几个月,就遭遇惨败,要不是跑的快,估计也已经成了刀下亡魂。 现在去代替洪承畴,是去当替死鬼吗? 其他官员一个个都低头不语,生怕朱辰注意到他们。 这种状况,张宽不论推荐谁,都会被对方给恨死。 “皇上,下官只是监察御史,对行军打仗之事一无所知。” 张宽脸不红心不跳,直接将朱辰的问题挡了回去。 朱辰没再理会张宽。 “诸位,谁可愿去当这三边总督,替朕将王嘉胤给抓回来?” 朱辰说完,心中顿时冷笑不已。 不出朱辰所料,这满朝文武要是喷人,那绝对是一个顶两。可是碰到正经事,却都是一个个都当起了缩头乌龟。 朱辰冷哼一声。 “既然没人愿意去上阵杀敌,那就让洪承畴先继续当着三边总督,将功赎罪,以观后效。” 朱辰直接一锤定音。 宣布完这个决定,满朝文武竟然全都松了一口气。 这让朱辰忍不住满是失望。 这些人,本事没有,胆子也没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