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七章:宋应星昨晚还在西山烧石头呢 (第2/2页)
领域。 “那就再看看,让田尔耕不要心急。” 朱辰此时心中已经有了打算。 如果田尔耕再有几个月还是没有进展。那朱辰就让田尔耕去找毛文龙。让毛文龙配合田尔耕进行渗透。 其实这不是朱辰愿意看到的局面。 朱辰对毛文龙的定位是稳定辽东的定海神针。 毛文龙一旦掌握了整个辽东的军队。 如果再让毛文龙手中握着大明最重要的谍报系统,难保毛文龙不会生出异心。 到时候生灵涂炭,那就都是朱辰的罪孽了。 希望田尔耕别让自己失望吧。 不然朱辰真打算要换人了。 马上就要过年了。过完年,天启朝也就永远成了历史,崇祯朝也将正式拉开序幕。 这或许就是暴风雨来临前最后的宁静吧。 一转眼,朱辰穿越过来都已经快四个月了。 忙忙碌碌的四个月,一切表面看起来风平浪静,但是种子朱辰已经种下,就等着生根发芽。 此时在盛京,从第一次宁锦战役的惨败中逐渐恢复过来的皇太极也正在厉兵秣马,打算向西征讨察哈尔部。 对此朱辰是心知肚明。 不过朱辰也不打算去援助察哈尔部。 历史早已证明,这些蒙古人根本就靠不住。 原本的历史中,明朝为了让蒙古各部牵制后金,不惜提供粮食和武器。 可是结果呢,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最终,皇太极在蒙古人的带领下,跨过了喜峰口,长驱直入,一路打到了京城。 前车之鉴,朱辰又何必去无谓的浪费钱粮。 有这些钱粮武器,提供给自己人不好吗? 东江那边还缺衣少粮,缺少兵器呢。 不过不打算援助蒙古各部,但是不代表朱辰什么都不打算做。 扯扯皇太极的后腿,让蒙古人的压力小一点,朱辰还是很愿意的。 朱辰直接发了两道圣旨。 一份给了辽东督师王之臣,让王之臣择机出战。 而另外一份则是给了毛文龙,同样是让毛文龙择机杀敌。 其实对王之臣,朱辰根本没报多大希望。 辽东这些兵老爷,躲在城里还行,一旦出城,不望风而遁都算是好的了。 指望他们,那朱辰可真要将自己挂到煤山那棵歪脖子树上去了。 果然不出朱辰所料,朱辰的圣旨刚送过去。 王之臣立刻就上奏折讨要粮饷。 对此朱辰只能表示呵呵。 打仗不行,这要钱倒是一个能顶两。 王之臣的奏折,朱辰先压了下来,一切等会试结束之后再说。 会试不仅仅说的是那些文人士子的考试,还有武举考试。 当然因为武将不被重视的原因,武举考试的知名度是非常的低,完全被文人士子的光芒给掩盖住了。 可是朱辰其实对这次的武举考试更加上心。 徐应元带的那支军队,朱辰其实更多的是在实验。成了固然可喜,失败了也无所谓。就当是总结经验教训了。 而这次武举考试,将会真正选拔第一批的新军将领,这才是真正的璞玉。 按照以往的习惯,通过武举考试选拔的人不会被直接授予官职。因为大明卫所制的原因,一般都是父死子继,真正空缺的武将职位非常稀少。 所以这些人会进入后补,等待补缺。 但是朱辰却不打算这么做。好不容易选拔出来的人就这么闲置,也实在是太浪费了。 现在各地卫所糜烂,真正能打仗的军队其实不多。 而孙传庭正在陕西编练军队,正好需要低级军官进行补充。 当然还有徐应元的军队。 朱辰更希望这些人跟着徐应元,而不是孙传庭那种老式军队。 不过徐应元毕竟是太监出身,朱辰也不知道硬把这些人塞过去会不会引起轩然大波。 一切只能慢慢来。 反正作为监军,徐应元也有统领调度军队的权限。 对孙传庭,朱辰不打算过多的干涉。 毕竟现在的陕西就是一座火山口,随时都可能一发不可收拾。 在一片祥和中,朱辰迎来了自己穿越之后的第一个新年。 历史的车轮也正式驶入了崇祯时期。 过完年,朱辰继位之后的第一次科举考试也正式拉开了帷幕。 “承恩,记得将宋应星和史可法放进三甲的榜单中。” 朱辰担心出岔子,在考试的当天特意又吩咐了一次。 王承恩顿时是哭笑不得。 “皇上,要不是昨天晚上老奴特意让人去看了一眼,宋应星可能就错过这次会试的机会了。” “怎么回事?” 这会试对宋应星这些考生来说可是头等大事,这怎么还能错过。 “皇上,宋应星昨晚还在西山烧石头呢,完全忘了今天早上就要去考试的事。” 这话听得朱辰是目瞪口呆。 好吧,这还真是朱辰的锅。 如果宋应星真的错过了考试,朱辰就想要帮着作弊都不行了。 朱辰心有余悸的拍了拍手。 “承恩,还是你细心,不然可真就麻烦了。” 说到这里,朱辰又想到了史可法。 “史可法那边怎么样?” 王承恩叹了口气。 “皇上,史可法倒是去考试了,可是整个人跟梦游一样,别人和他打招呼都不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