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五章:不是让你们来搞内斗玩嘴皮子的 (第1/2页)
年轻秀才张煦一目三行,很快就看完了整篇文章。 “粗鄙不文。” 张煦摇了摇头。 大明日报竟然会刊载这种浅显直白的文章,还堂而皇之的介绍如何种植番薯,这实在是不知所谓啊。 在张煦看来,文采裴然,玄而又玄,高深莫测,根植于圣人经典的那才能叫好文章。 “钱受之真是让人大失所望啊,真乃谄媚无耻之徒。” 张煦摇了摇头,表达了对钱谦益的不屑。 钱谦益作为一代文坛大家,儒学大家,圣人门徒,所主持编写的大明日报竟然是这种水准,这让张煦如何能不失望。 不说种植红薯这篇文章的内容,光说文采,那也是太过浅显,就算是只读过几天书的童生估计都能看懂。 这如何能彰显自己这些学子十年寒窗苦读的才学优势。 而且加了标点符号,让文章更加容易理解。那自己这些人花费数年时间辛苦学习断句岂不是在浪费时间? 这让张煦如何能接受。 在张煦的内心深处,此时有一种非常惶恐的感觉。 这种惶恐表现在外,那就是非常的愤怒。 “粗鄙,不知所谓。圣人告诫君子要远庖厨,钱受之竟然颂扬稼穑之事,我耻之与其为伍。而且这句读更是不知所谓,圣人之言包罗万象,如此岂不是囿于一家之言。” 从古到今,儒学之所以出现那么多学派。 就是因为大家对圣人之言断句不同,导致意思出现千差万别。 这如果使用了标点符号,那岂不是就是否定了其他人的解释方式? 这怎么能让人接受? 可是随即,张煦的脖子忽然犹如僵化了一般,忽然间就转不动了。 因为张煦忽然看到,在这篇文章的最后一行,有一行文字。 “上闻之。赞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此当为文臣之表率。” 这几句就是朱辰特意让钱谦益加的。 其实就是借此给天下读书人一个信号,朱辰不喜欢玩嘴炮。 大明官场最大的弊端就是干实事的少,喷子太多。 这种风气肯定是要扭转的。 张煦此时满心只有尴尬。 在这个皇权至上的年代,皇帝的喜好,其实很大程度上就代表了时代的风向。 看完这段话,张煦此时满心只有彷徨和迷茫。 朱辰这一句话,可以说一杆子打翻了当前最流行的理学和心学,可以说几乎就是掘了儒家的根基。 因为儒学发展到现在,唯一还兴盛的就只有理学和心学。 这两门儒学的分支,其实说到底都是在玩嘴炮。 只不过理学是以儒家经典为根基,而心学是以个人的认知为出发点。 本质其实没什么不同,都是属于唯心主义的范畴。 实干,都不是这两门学问所擅长的。 朱辰提倡实干,那几乎就等于否定了理学和心学。 以前理学和心学曾经斗的你死我活,但是现在却都忽然面临着被抛弃的窘境。 此时不仅张煦在恐惧。 朝堂上的诸公也是一个个眉头紧皱。 在这一点上,朝堂上的诸公和那些大儒远比张煦理解的要更深刻。 此时朝堂诸公忽然达成了一个默契,那就是扳倒钱谦益,将朱辰引回正道。 在那些大儒的暗示下,京城中的年轻文人学子一时间炸了锅。 整个京城忽然是群情激奋。 钱谦益最近已经在京城置办了宅子,并且搬了进去。 可是今天,忽然有很多年轻文人士子全都集中在了钱谦益的家门口。 臭鸡蛋,烂菜叶几乎都将钱谦益家的大门给埋了。 钱谦益心里也是无比苦涩。 当时朱辰要他加上那句话的时候,钱谦益就意识到了自己肯定会有大麻烦。 可是钱谦益敢拒绝吗? 钱谦益知道,这骂名就是他在替朱辰在承担。 这些人不敢名目张大的骂皇帝,就只能将怒火全都撒在了他钱谦益的头上。 而且钱谦益知道,真正的大麻烦不在于门前的这些酸腐书生,而是在朝堂之上。 那才是真正会要命的地方。 如果钱谦益,或者说朱辰顶不住,罢官去职都是轻的。 第二天一大早,刚一上朝,钱谦益就遭受了围攻。 先是太仆寺署事御史梁梦环跳了出来。 “启奏皇上,礼部侍郎钱谦益亵渎圣人,臣请将其斩之,以正视听。” 此时梁梦环须发皆张,眼睛中都快喷出火来了。 现在整个朝堂上都知道,梁梦环要讨伐的其实是朱辰。 因为后面登载的那句话,就算不是朱辰的原话,肯定也是朱辰默许的。 不过谁也不敢因为这个对朱辰发难。 那就真的是自绝于朝堂了。 所以目标只能对准钱谦益,只要扳倒了钱谦益,那就代表着朱辰的失败。 没了代理人出面,朱辰只能偃旗息鼓,选择退缩。 “臣附议。” “臣附议。” 梁梦环说完,除过朝堂的几个大佬自恃身份,还没正式表态。其他官员一个个全都跳了出来。 一副似乎不将钱谦益千刀万剐誓不罢休的架势。 此时钱谦益都已经吓的全身都在战栗。 钱谦益预料到自己会遭受弹劾,可是没想到要面对的却是满朝文武的攻扦。 自己这是犯了众怒? 这让钱谦益一时间忽然有些慌了。 想到当年的晁错,也不是在替汉文帝背黑锅。 但是晁错最终的下场。 如果朱辰顶不住压力,那钱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