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八章:朕没说让户部和工部的侍郎去职啊 (第2/2页)
推进,到时候还不知道会惹出什么麻烦。 王绍徽心里感觉直跳,总觉得有什么没想明白。 不过此时王绍徽也来不及细想,只能硬着头皮继续。 “皇上,这户部和工部的两个侍郎虽然没什么大功,但是也没大错。怎么能无缘无故去职。” 王绍徽的话音刚落,下面嗡的一声就炸锅了。 所有官员纷纷交头接耳。 这事情之前谁也没听到过风声。 两个实权的侍郎忽然说要去职,这绝对不算是小事。 尤其是户部侍郎王守履和黄运泰,还有工部侍郎纪国桢和陆澄源四个人是一脸的懵逼。 这怎么忽然就扯到自己头上了。 自己到底做什么了?怎么忽然就被勒令要去职了。 王守履,黄运泰,纪国桢,陆澄源四个相继跪倒。 “皇上恕罪。” 反正有没有错,这个时候请罪就是了。 朱辰没有理会,转头看向了郭允原。 “郭尚书,现在灾荒遍地,到处都缺粮,你能不能拿出足够的粮食去赈灾?” 郭允原果断跪倒。 “臣死罪。” 这时候别说赈灾,光拿出维持朝廷正常运转的粮草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反正碰到这种解决不了的问题,请罪就是。 这就是大明官员处理问题的不二法门。 郭允原也很是无奈。 现在各处都在哭穷,税收根本就收不上来。但是张嘴要粮的地方却是比比皆是。 户部早就捉襟见肘。 这让郭允原到哪里去变出粮食来。 “或者说各位爱卿谁有办法?” 朱辰说完,扫了一眼在场的官员。 这些官员纷纷跪倒。 “臣死罪。” 朱辰顿时气的心脏直突突。 这一个个的老油条,真的是油盐不进啊。 如果认罪能解决问题,朱辰一定让他们认到天荒地老。 朱辰顿时冷笑一声。 “朕提拔徐光启当户部侍郎,就是因为徐光启有办法。” 朱辰再次扫了一眼众人。 “你们可知道,徐光启这三年在做什么?” 这些人一个个都眼观鼻,鼻观心,装聋作哑了起来。 一个不受待见的离职大臣,谁会关心他在做什么啊。 朱辰冷笑一声。 “徐光启这几年可没闲着,他一直在培植番薯。还在想办法将番薯移植到北方。” 朱辰的话说完。 下面的官员一个个面面相觑。 朱辰这是什么意思?培植个番薯就牛逼了?关键啥是番薯啊? 朱辰心中冷笑,此时朱辰哪里不知道这些人在想什么。 在这些人的心中,恐怕根本就看不上徐光启这样的行为。 对这些文人来说,读读圣贤书,写几篇文章,高谈阔论一番,那才是正经事。 亲自下地种田,那不是和下里巴人一样了吗? “每回到了要收成的时候,你们这些人就出来写几篇文章,写几首诗歌颂赞美一下。以为自己这样就是帮助老百姓丰收了?那你们怎么不去田边跳舞呢,那样至少还能让老百姓乐呵一下。” 朱辰气的都想大骂,不过话朱辰到了嘴边,最终还是咽了回去。 这时候置气完全没有意义。 而且这些官员一个个脸皮极厚,朱辰就算骂了,也无济于事。 反而会让这些官员看笑话。 “民以食为天,今天下缺粮。徐光启所做当为表率,让徐光启任户部侍郎,是想让他用自己的经验去督促天下粮食生产。” 朱辰说完,冷冷的盯着所有人。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朱辰看谁还敢再跳。 这要是谁不服气,那就让谁去找足够粮草填充国库。 不过朱辰觉得此时有人再跳也未必是坏事。 让魏忠贤再去私下找人谈谈心,或许还可以再增加点收入。 王绍徽此时也是头大无比。 可是这事他实在为难啊。 如果他现在不开口,到时候受罪的就是王绍徽自己了。 “皇上,让徐大人督促天下粮食生产是好事。但是户部的两位侍郎也是没有任何错处,这样给撤了,是不是有点难以服众?” 朱辰忽然笑了笑。 “王尚书,你是不是搞错了。朕也没说让户部和工部的侍郎去职啊。” 朱辰的话让王绍徽一愣。旧的不撤,那是要加新职位? 这户部和工部忽然变成了三个侍郎,这可是大变动啊。 可是这关王绍徽什么事呢? “皇上英明。” 既然如此,王绍徽也不打算强出头了。 反正自己又不得罪人,俸禄又不是他王绍徽出。 王绍徽不急,但是黄立极却急了。 王绍徽可以不管朝堂的格局,但是黄立极作为首辅却不能不管。 看到王绍徽退缩,黄立极正打算站出来。 却没想到,此时有一个人比黄立极先一步走了出来。 正是前不久刚刚顶替了魏广微,担任礼部侍郎的钱谦益。 “皇上,臣有本要奏。” 此时钱谦益主动跳出来,正是朱辰授意的。 为了帮助徐光启和毕懋康挡枪,这时候就是该钱谦益出来遛遛了。 “讲。” “皇上,诸位同僚请看。” 钱谦益直接从怀中拿出了一叠纸,先是呈送了一份给朱辰。然后将剩下的依次分发到了几位主要的大臣手中。 黄立极此时是极为恼火。 这钱谦益竟然敢截断自己的话,是可忍孰不可忍。看来自己真得找机会敲打敲打钱谦益了。不然钱谦益是完全不知道天高地厚了。 黄立极瞥了一眼手里的纸张,发现内容只是前几天塘报上的东西拼凑而成。 莫名其妙。 黄立极正打算再次将话题扯回册封徐光启为户部侍郎的事上。 “这是。。。” 可就在此时,黄立极却听到身后有人忽然大惊失色,几乎惊呼出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