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10章 太子谋反? (第1/2页)
,武大郎:我还是娶了潘金莲 太子让他们进来,相当于是开一次小会。 这些都是太子的人。 他们平日里经常聚集在一起商议事情。 其中,王黼,郭飞明等人都在。 还有御史大夫沈卫。 郭飞明一干人等脸色是比较凝重的,因为他们在武植出去打仗的时候,私底下议论的都是这次打仗少则几个月,多则一年,这样太子可以长时间在朝廷中主持事务。 最好听到前线武植战死的消息。 或者,哪怕是官家没了,那也是很好的结果。 他们是太子的人,官家没了太子可以上位,他们都是一帮扶持的元老,肯定会得到重用。 总之,官家现在不听他们的,就相信武植一个人,他们就不能任由这么下去。 只是,谁也没想到西夏没多久灭国了。记住网址 大宋军队占领了西夏,得知消息的时候他们无法接受。 也很恐慌! 为何? 因为他们在冬季的时候,给前线断粮了。 本意是想要牵制武植,不让他建立军功,也是为了能让他们死在外面。毕竟这一来二去,没有粮食恐怕是回不来了。 可现在刚刚步入冬季,大宋军队一路进入西夏皇宫,打赢了! 发生的太快了。 让他们措手不及。 以至于断粮的效果没出来,后果已经要显现。 其实这帮老臣到如今,有这样的心思实际上已经是大逆不道了! 这和谋反没什么区别。 他们没想到大宋军队这么快打赢,断粮已经没了意义。因为占领西夏后,大宋军队可以在西夏得到粮食。 如此行为,反而露出了他们图谋不轨的意图。 这些人脸色非常凝重。 而挑唆断粮的是郭飞明一帮老臣。 郭飞明为首说要断粮,挑唆的理由就是,担心武植以后功高震主,意图造反夺取大宋江山。 是为了陛下好,也是为了太子好! 郭飞明说武植功劳太大,若是在攻占西夏,怕是无人能压制,所以要采取断粮,最好让武植死在战场上,反正不能打赢。 还说这次官家去西夏,都是听信了武植的谗言。 他们若是不做点什么,恐怕武植以后威望更甚,搞不好武植就要造反。 一旦武植造反,他们就完了。 他们不停的说这些,在赵恒耳边吹风,这赵恒头脑一热,还真就给批准,将前线粮食给拖延了。 断粮的理由和借口也找了,那就是运输问题。 说有一伙山贼将一条必经之路给摧毁拦截,所以粮食过不去。 他们打的算盘倒是很好,只是西夏被攻占,大军不缺粮食。 但这件事情兜不住。 此刻,这些老臣过来就是商议这件事情。 “殿下,咱们断粮的事情,怕是现在陛下和武相都知道了,现在西夏打赢,他们随时都可能回来问罪!” “还是让武植建立了功劳,这次回来他恐怕更加嚣张了!” 赵恒咬牙切齿。 “断粮之事没有效果,父皇回来肯定会兴师问罪,如何是好啊!” 赵恒也开始担忧起来,前线打仗,后方断粮这可不是小事情。 他们做了就会漏出马脚,现在消息应该被知道了。 赵恒现在忧心忡忡,随后他问道:“最近武植罪证查的怎么样了!” 王黼:“殿下,武植的府邸咱们进不去,所以不好栽赃!” “府中没了武植,此人居然放了这么多护卫,还有,他弟弟武松就在禁军中,时刻关注,上次我们要进入搜查武植的府邸,准备栽赃他意图谋反!却被武松带人拦截了,还抓了我们不少人!” 郭飞明:“武植在汴京安排了防卫,可惜啊……如果给我们足够的时间,武植安排在汴京军中的人我们都可以撤换掉,但时间太短了!” “现在,我们该如何!”赵恒有些焦急。 郭飞明:“殿下,现在武植俨然成为了大宋第一权臣,此刻又攻占西夏,功劳甚大!历年来这样的臣子,发展到最后都会出现忤逆之心,从而造反!所以咱们做的是对的!” “陛下如果回来问罪,我们一口咬定是因为道路问题,非我们刻意断粮! 若真兜不住,殿下大可直言是因为听说武植要谋反,所以才出此下策!” 其实郭飞明的说辞,漏洞百出。 无论如何,他们的行为都是极为放肆的。 但赵恒听就行了。 赵恒:“太傅说的没错,父皇什么都听武植的,在这样下去大宋江山就要易主了,我断他们的粮食,实际上就是为了打压武植。只是现在西夏已经拿下,我们做的好像有点多余了。” 与此同时,武植和宋徽宗在西夏,已经准备收拾东西要回来。 这时有人来报:“陛下,咱们大宋粮草断了!” 宋徽宗:“断粮了?现在西夏已经打赢,根本没有人阻拦粮食运送,大宋粮食也非常充沛,怎么会断粮呢?” 来人道:“陛下,听说是路上有盗匪山贼销毁了必经之路,导致粮食在路上耽搁没有过来!” 宋徽宗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