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11 【阿帕奇战争】 (第1/2页)
,1840印第安重生 拿破仑三世选上总统几乎是必然。 此时的法国处境并不好,苦难的人民日益怀念伟人拿破仑,对他的崇拜热烈地弥漫在社会底层之中。 历史一再证明,这种对故去领袖的缅怀,时常会引发巨大的政治变动。 一个幽灵,一个古代领袖的幽灵,永恒地游荡在人类文明的天空,不幸的人民啜泣着祈求他仁慈的庇护,而贪婪的投机者们则时刻窥伺着他那强大而又无主的力量…… 基于法国人民这种近乎狂热的拿破仑崇拜,不要说拿破仑三世写过那本流传甚广的《消除贫困》,就是单凭他拿破仑唯一继承人的身份,都很有可能被选上总统。 不过,拿破仑三世对此却并不清楚。 原本,对于拿破仑光环的威力他是十分笃信的,但在经历过一些挫折之后,他的信心萎靡了许多。 比如几年前他想cosplay拿破仑,试图用三言两语把法国军队策反,结果军队根本不鸟他,反而把他逮捕了。 这让他狼狈得像个小丑,丢人丢到家。 但马哨知道,这种情况不会出现在选举的舞台上。 历史上的拿破仑三世来到选举的讲台,只振臂一呼,选票便如潮水般涌来,在拿破仑煌煌光环的照耀下,所有竞选对手的挑战都灰飞烟灭。 马哨现在要做的,其实是尽可能把这种历史必然性粉饰成自己的功劳,从而获得拿破仑三世的信赖。 未来的拿破仑三世将担任大约二十年的法国皇帝,这绝对是一笔回报极高的投资。 拿破仑三世当上总统以后,马哨还要帮助他完成政变,以便让其从总统顺利变成皇帝,真正掌握军政大权,成为阿帕奇的强力盟友。 于是马哨开始跟着拿破仑三世一顿侃,直接把后世懂王竞选总统的很多套路塞给了他。 不得不说,拿破仑三世和后世的懂王确实有很多共同点。 两人都出身富贵,但却都得到了大量下层人民的支持,以及官僚群体的抵制。 两人也都是热衷于搞舆论,懂王喜欢发推,拿破仑三世则喜欢写亲民小册子…… http://.> 在马哨的指引下,两个懂王的灵魂来了一场互不知情的超时空接触,这让拿破仑三世很受鼓舞,仿佛遇到了一场妙不可言的缘分。 除此之外,马哨还和拿破仑三世交流了很多政治理念。 事实上,抛开马哨的主动迎合,两人也并非无话可谈。比如对教育的重视,两人就颇有共识。 拿破仑三世在《消除贫困》里认为,消除贫困,首先应从教育入手,马哨对此深以为然。 拿破仑三世有很多缺点,在军事方面更是拉胯到可以抵消拿破仑对家族平均水平的贡献,但不得不承认,他在内政、经济方面还是跟有见地的。 两人相谈甚欢,最后马哨表示:“我很乐意和您做进一步交流,甚至可以与您一起登上前往法国的船,帮助您的竞选工作。不过现在我手头还有一些重要的事情要做。” “是什么?”拿破仑三世热情地问道,显然他已经将马哨当做一个至关重要的支持者,“我能帮上什么忙吗?” “只是把我的族人送到林肯郡的学校而已。”马哨微微一笑,“如您所言,消除贫困要从教育开始,我正在践行这一理念。” 拿破仑三世大笑:“哈哈,很好。我相信在你的带领下,阿帕奇一定可以脱胎换骨。” 他又道:“这样吧,我到伦敦等你,你忙完之后,我们一起去法国!” …… 马哨将三十名留学生送到了布尔中学,他们将在这里度过至少一年的预科时光,以适应英国的环境和语言。 然后他们将前往剑桥大学进修工程学,直到成为一名合格的工程师兼“西方通”,报效部落。 这次在布尔中学,马哨还见到了巴贝奇和爱达。 他们总算听从马哨的建议,来找布尔交流了。 事实证明这是个正确的选择,三人都是计算机科学的古早先驱,他们有很多可聊的话题。 马哨毫不意外,他的这所中学将在不久的未来诞生出一些世界级的科研成果,至少布尔代数是肯定的。 或许,一百多年后,当人们回顾计算机发展的历程,会惊奇地发现,一所中学居然扮演了如此重要的角色。 当然,在这之前,教学工作还是要优先保证的。 “很多老师反映,学校对教师的考核标准制定得有些过于严格了,是不是可以调整一下?”布尔告诉马哨。 “严格吗?我看是他们过去太轻松了。”马哨说了句。 这个时代的基础教育十分拉胯,硬件设施的简陋且不说,办学理念与教师素质更加堪忧。 基本上只要识点字,是个人都能给中小学生当老师,政府也不怎么管,开学校几乎像摆地摊一般,以宣扬宗教思想为主要目的的教会学校都算是好的。 这种情况在英国尤为突出,带英虽然是毫无疑问的一流国家,但基础教育却是二流,和国家实力很不相称,有种暴发户的感觉。 马哨:“布尔中学要严格落实教师的考核标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的立身之本。” “首先是教学成绩,教学成绩决定老师的薪水,高者高薪,低者低薪,特别低的直接辞退。” “学生评价同样重要,差评多的老师也辞退处理。” 布尔:“考察教学成绩倒没什么,但关于学生评价……很多老师认为,这会导致老师不敢批评、督促学生。” 马哨:“这里的学生都是十几岁的人了,不至于连‘师长的严格’和‘上位者的恶意’都分不清。收获一两个学生的差评,可能说明不了什么,但如果收获大量的差评,老师多半是有问题的。” 布尔:“万一老师并没有问题呢?” “当然,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但不能因噎废食。”马哨接着说道,“运行良好的淘汰机制很有必要,只进不出、只升不降的评价体系往往会成为寄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